唐山市滦县冬季猪蹄裂病病因分析及防制
2012-08-22何建起
何建起
(河北省滦县畜牧水产局,河北省滦县 063700)
猪蹄裂病是猪蹄壁角质纵裂或横裂,导致猪运动障碍的一种疾病。随着养猪业的全面发展,国外的优良品种(例如约克夏、杜洛克等)的推广,猪舍冬暖夏凉,且易清扫、消毒,养猪业步入了规模化、集约化的时代。伴随着养猪业这种转变,蹄裂发病率不断升高,据资料显示,美国的种猪场约有34.7%的种母猪因蹄裂病而被淘汰。在我国,引进的种猪蹄裂的发生率较高,种母猪的发病率达15%~30%,个别地方高达70%,因发生该病而被淘汰的种猪占较高比例。笔者深入猪场进行调查,共走访猪场45个,查看母猪2 803头,调查结果显示我县此病发病率10.2%,因此病淘汰率达到46%。
1 发病情况
1.1 发病的时间
全年都有发病, 11月~来年2月发病较多,12月~来年1月发病最为严重。
1.2 易感猪的日龄
发病猪只多为待配或初配的后备母猪,随着年龄的增大蹄裂几率还会升高。
1.3 易感猪的品种
通过调查得知国外品种比本地品种发病率高,越是新引入的血统纯正的猪只,发病率越高。
1.4 群发性
往往是某个猪场或某个猪舍发病较高,具有群发的特点。
2 临床症状和主要危害
图1 猪蹄裂 (纵裂)
图2 猪蹄裂 (纵裂)
图3 猪蹄裂 (横裂)
图4 猪蹄裂 (横裂)
一般是主蹄多发生蹄裂,这与主蹄受力较大有关。主要症状为蹄壁缺乏光泽,出现纵裂或横裂 (图1、图2、图3、图4)。猪常发生多蹄的蹄裂,纵裂是从蹄缘开始向下裂,开始时蹄壁轻度开裂,随着病情的发展创口扩张、出血;横裂主要发生在蹄底和蹄壁交汇处。如果蹄裂较轻,未及真皮则不发生运动障碍,如涉及真皮且有感染时,临床上可见不同程度的跛行,如感染致病性链球菌、棒状杆菌、葡萄球菌、放线杆菌、腐败梭状杆菌时,疼痛加剧,起卧不便。形成蹄尖壁裂时,用踵部负重,前肢两侧都有蹄裂时,用腕部负重。
发病期较长引起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并因卧地少动可继发肌肉风湿病,轻者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严重的还会发生死亡。
3 病因分析
笔者从本地发病情况分析引起该病的原因,这些原因分为品种因素、管理因素和营养因素。
3.1 品种因素。
国内外研究表明,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品种和品系中,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皮特兰等品种,我县情况也是如此。笔者认为这些优秀的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优点,但相对本地品种肢蹄纤细、蹄匣较小,导致单位面积蹄匣短时间内负重增加过大,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往往容易形成蹄裂,而我国的地方品种生长较慢、背膘较厚、肢蹄较粗,发病率很低。
3.2 管理因素
冬季天气寒冷,养猪户已经很少用水冲洗猪舍地面,加上冬季风大空气干燥,猪蹄长期处于干燥状态,蹄匣缩小,蹄缘湿度降低,弹性减小导致缓冲力差 (蹄缘具有缓冲身体所带来压力的功能),加上冬季寒冷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猪蹄匣薄嫩,容易引起蹄壁纵向裂开,这是冬季多发蹄裂的主要原因。
此外现代化猪舍,为了方便冲洗圈舍,将地面设计了一定坡度,有的甚至设计 8~10°的坡面,随着猪日龄的增加,蹄甲变长,如果没有修蹄,猪上坡行走时,使蹄的尖部受力加大,易引起蹄壁纵裂。
3.3 营养因素
3.3.1 生物素缺乏
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猪因无法接触到垫草和青绿饲料,以玉米和麸皮为主食,容易产生生物素缺乏。对饲料中的生物素进行检测,含量为120~150μg/kg。日粮中推荐的生物素含量,不能减少蹄裂发生,建议饲料中添加200~500μg/kg生物素,对减少蹄裂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
3.3.2 锌缺乏
锌缺乏主要由两个原因引起的,一是饲料中的锌含量不足,满足不了猪对锌的需求。二是继发性缺乏,虽然饲料中含有足够的锌,但由于存在干扰锌吸收的因素,导致锌的吸收受到影响。目前发现钙、磷、铜、铁、铬、碘、镉和钼等元素可干扰锌的吸收。如养猪户在饲料中过多添加贝壳粉、骨粉等含钙物质,钙对锌的吸收有干扰作用,使粪尿中锌的排泄量增加。
4 小结
蹄裂病与养猪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平衡的营养、科学的管理、适当的运动能防控该病。要做好鉴别诊断,近几年蹄叶炎发病率较高,主要原因为现代养猪多采用配合饲料,饲料适口性强,营养全面,猪贪吃嗜睡,运动少,加上圈养、运动不足,蹄部血液循环差,当猪只发生消化障碍时,胃肠内饲料发酵生成组织胺样毒素,使富含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的蹄部充血、发炎,诱发猪蹄叶炎,症状是跛行、起卧不便,蹄部是否有裂缝是区别蹄裂和蹄叶炎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