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2012-08-21王建业杜一郎周作明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4期
关键词:线片征象椎间盘

王建业 杜一郎 周作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1]。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LDH的重要依据,虽然检查该病的理想手段为CT和MRI,由于在基层医院缺乏CT和MRI等设备,且其检查费用较高,不能作为常规的检查[2]。随着X线设备的发展,CR的出现,诊断精确度越来越高。因此,X线检查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意义[3]。笔者所在医院对手术确诊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片与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腰腿疼痛患者100例,均行X线检查和腰部CT检查,其中30例经手术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8~60岁,平均48.3岁;主要症状:腰痛伴右下肢痛15例,合并左下肢痛10例,合并双下肢痛5例。主要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压痛及向下肢的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活动受限,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1.2 检查方法 采用CR摄取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并对相应椎体进行CT检查。分析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X线典型影像学表现,并对两种检查确诊率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X线特征分析,见表1。

2.2 X线检查与CT检查对腰间盘突出症诊断的确诊率比较见表2。两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其基本病因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主要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高,但其修复能力却越来越低,在外力或剧烈运动等诱发因素下,从而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其他原因还包括:(1)外力作用;(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3)种族、遗传因素。常见诱发因素有:(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2)腰姿不当。(3)突然负重。(4)腰部外伤。(5)职业因素。

表1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X线特征分析[n(%)]

表2 两组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率比较(n,%)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3岁。平均年龄在42岁,且以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群多发。近年来,随着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迅速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主要临床症状:(1)腰部疼痛,是引起患者就诊最早及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2)下肢放射痛,在外伤、劳累和受寒后容易发作,持续时间约2~3周,经过卧床休息一般可逐渐缓解。(3)腰部活动受限,患者腰椎的前屈后伸活动与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密切相关。(4)脊柱侧凸,为减轻疼痛患者往往采取脊柱侧凸这种代偿姿势。(5)跛行,往往表现为间歇性,即行走一段距离路程后出现下肢疼痛、无力、弯腰或蹲下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仍能继续行走。(6)感觉麻木,往往仅出现肢体的麻木感,而不是表现为典型的下肢疼痛,可能是由于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的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的。主要体征:(1)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加强试验阳性。(2)神经系统检查: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根据髓核向后突出部位分为3型:(1)后外侧方突出型;(2)中央突出型;(3)椎间孔内突出型和极外侧型。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在X线平片上不显影,往往可以通过一些征象来诊断,如腰椎曲度变化、腰椎间隙一致性变窄、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宽窄一致、椎体后缘后翘、突出间盘相邻椎体缘的硬化和唇样增生、脊椎不稳、椎体后缘的游离骨块、椎体后部凹陷切记、Schmorl结节的出现。最常见的征象是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宽窄一致,对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组资料显示有80.00%的患者均有该典型表现。其次常见的征象为突出间盘相邻椎体缘的硬化和唇样增生,本组中有70.00%的患者有该表现。腰椎曲度变化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典型征象,主要表现为侧弯和生理弯曲消失,本组资料中占66.67%。此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翘、椎体上下缘凹陷许莫氏结节也是腰椎间盘突出X线的常见影像学表现,本组资料显示分别占60.00%和60.00%[4]。临床上通过仔细阅读研究X线片的征象,将其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紧密的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尤其注意患者有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如有无腰腿痛、腰椎压痛等。并给予完整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直腿抬高受限的程度等。即可以确定椎间盘突出的存在及其存在的部位[5]。如患者只是在X线平片上有本病的征象,但在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症状或体征,在这种情况下,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进行 MRI、CT或者椎管造影等检查来加以诊断[6]。

本组资料显示CT的确诊率为90.90%,明显高于X线检查,但由于CT的普及率低及过高的检查费用,因此不适合作为普查及初筛的常规检查手段。虽然X线片不能作为确诊椎间盘突出的绝对标准,但仍有重要意义。可帮助医务人员进行鉴别诊断,对有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进行筛除,如腰椎结核、炎症、原发或者继发性肿瘤等[7]。除此之外,X线片还有对病变部位的定位作用,因此对手术方案选择有很大帮助。在基层及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选择一种普及率高,操作简便,价格实惠,无创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检查手段显得尤其重要。X线检查是目前认为最合适的一种,它易于在基层的中小医院开展,对伴有腰腿痛患者的普查及筛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X线检查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不容忽视[8]。

[1]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0-763.

[2]郑之华.X线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42 -43.

[3]Seki S,Kawaguchi Y,Chiba K,et al.A functional SNP in CILP,encoding cartilage intermediate layer protein,is associ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lumbar disc disease[J].Nat Genet,2005,37:607 -612.

[4]杜俊芳.X线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必要性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163.

[5]黄宜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及CT诊断[J].黑龙江医药,2009,22(2):218.

[6]徐向东,邱立勇,张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分析[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389 -390.

[7]徐向东,邱立勇,张艳,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分析[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08,16(5):389 -390.

[8]郭立,孙伟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93 -94.

猜你喜欢

线片征象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简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比X线片发现骨肿瘤要提早的原因。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
周围型肺癌CT征象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对照分析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