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腺癌切除方式观察比较
2012-08-19郑子超李志霞
郑子超 李志霞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急速上升,且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1]。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手术治疗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笔者对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并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比较,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入院的患有乳腺癌的患者40例,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2],术后病理证实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保乳手术治疗者2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保留胸大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2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年龄34~58岁,平均(46.58±10.21)岁;左侧11例,右侧9例;肿块部位:外上象限12例,内上象限6例,外下象限1例,内下象限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腺癌3例,硬癌3例。对照组年龄37~56岁,平均(45.63±10.45)岁;左侧10例,右侧10例;肿块部位:外上象限13例,内上象限5例,外下象限1例,内下象限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黏液腺癌4例,硬癌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灶部位、肿块部位及病理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标记乳腺肿瘤的边界,切除肿瘤及周围2厘米正常乳腺组织,尽量不切除或少切除皮肤,以免损害乳房外形轮廓。乳腺切缘缝合时适当整形,使乳房外观平整,双侧乳头对称。对照组常规行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胸大肌由肱骨止点处切断,翻起胸大肌切除胸小肌并清扫腋窝,再将胸大肌切断部缝合。
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5.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数据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10天拆线,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2年,均未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未见皮下积液、皮下出血及皮瓣坏死等。
2.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讨 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许多拉丁美洲国家女性恶性肿瘤中长期居于首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0%~30%。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较低,但据最近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短短20年里,该病发病率已急速上升,且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3]。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手术治疗仍占有重要地位。如何选择比较恰当的手术方式,使由手术造成的损伤降低到最小范围,又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是广大医务人员努力研究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及实践表明,对于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根治术疗效基本相同,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改良根治术,一方面维持了手术的根治性,另一方面保存了胸肌的功能和胸部外形,减少了上肢水肿及功能影响,减轻了术区外形上的缺陷,有利于乳房再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术式[4-5]。但是保乳手术保留了乳房外形,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既达到了疗效好又达到了美容的效果。
目前,随着保乳手术的开展,改良根治术在将来有被逐步取代的趋势。但在我国,由于各地医疗水平的差异,人民群众对医学知识了解的不足,对乳腺癌还未能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因此改良根治术目前还是我国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术式。由于它创伤小,保留了胸大小肌后,患肢运动功能受限不严重,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施行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创伤小,美观效果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乳腺癌患者的首选手术方式。
1 汪辉.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7(10):379.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2.
3 杜小勇,张娟.乳腺癌的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796.
4 艾晓辉,廖国庆,黎孝坚,等.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杂志,2009,24(2):176-179.
5 韩宝三,朱丽萍,倪多,等.乳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1(5):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