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视域下学报编辑的现代意识

2012-08-15王继鸽

关键词:学报期刊意识

王继鸽

(江汉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56)

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视域下学报编辑的现代意识

王继鸽

(江汉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56)

高校学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报的这种文化使命能否有效完成,关键取决于学报编辑的意识觉醒。学报编辑要想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导向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群众意识等良好的现代意识。

高校学报;编辑;现代意识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各国都普遍把培育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事关综合国力竞争、事关民族利益的高度加以重视。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以下简称《决定》)颁布,吹响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角。立足于高等学校的学报作为我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理当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的生力军。

学报的这种文化使命能否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和祖国发展的节拍,关键取决于编辑的意识觉醒。《决定》中明确提出“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这一任务,学报编辑要想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良好的现代意识。

学报编辑的现代意识是指编辑站在他所处时代的前沿用科学精神审视既往成果、指导当前研究的自觉意识。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导向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群众意识。

1 导向意识

导向意识是学报编辑的重要文化选择。我国的文化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因此作为学报的编辑人员,必须具有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意识,一切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屹立在时代的潮头,严格依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出版法规选编稿件,杜绝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和损害国家利益的文稿刊出。特别是在处理涉及有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文稿时,一定要认真把关,顾全大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决定》中也提出:“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可见,学报编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必须强化导向意识,以党和国家的有关出版法规为准绳,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增强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 创新意识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活动。创新是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源泉。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学报编辑,就要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办刊理念,把“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创作生产的全过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学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有益成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增强文化产品时代感和吸引力[1]”。

编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在整个编辑工作流程中,从信息采集、策划选题、组稿、审读到发排、校对,都是通过编辑意识的引发与指导进行的。编辑工作和编辑意识紧密相连,其中编辑的创新意识对于现代编辑而言尤为重要。编辑的创新意识,要求对于芜杂的信息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具慧眼地发现、培植学术研究中的新方法、新观点,发现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在选题策划过程中提炼出独到性与新颖性。学报编辑应该在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诚如著名编辑家邹韬奋所言:“要造成刊物的个性或特色,非有创造的精神不可。”[2]编辑工作的创新,具体地说,包括观念创新、选题创新、栏目创新和版式设计创新。

据统计,我国目前期刊数量已近1万家,高校学报也有几千家之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期刊要想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长盛不衰,就必须在内容策划、传播形式、市场营销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学报编辑更要以创新的理念,追求反映时代精神,追求符合广大读者的口味和需求,可见,创新意识是我国期刊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高校学报编辑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观念是一切行动的先导,学报的创新源于观念的转变与创新。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在日常办刊实践中,要坚持解放思想,大胆转变观念,勇于探索革新,不断地开拓新选题、新市场,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特”,逐步实现“外向型”、“开放型”的发展模式,树立创新意识,大力弘扬创新实践,做到才思敏捷、勤于探索、广交贤友,在竞争中赢得话语权,实现高校学报出版事业新的发展。

3 信息意识

高校学报是信息的传播媒介和传播工具,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开启科技革新、传播知识教养重要的作用。学报编辑是信息传播的筛选者和把关人,在学报的信息传播中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其掌握、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学报作为作者与读者传递和接收信息的媒介,在两者之间可以说得上是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学报编辑可谓是名符其实的“文化使者”,担当着作者与读者信息交流中介的重要角色。在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中,编辑并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信息发送者(作者)的信息,再传送给信息的解读者(读者),而是通过选择、加工、整理将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传送给读者。编辑这种主动性、创造性的文化传播方式就决定了其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如果编辑思想因循守旧、学科前沿信息闭塞,势必造成编辑的学报内容乏善可陈、质量下降,吸引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信息的作用贯穿于学报编辑工作的始终,它决定了编辑工作的成效,并最终关系到期刊的成败。这就需要编辑有很强的信息意识,要有意识地收集分析研究各种信息,全面掌握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动向;要掌握本学科研究的最新状况,专业书刊出版的最新动态;要洞悉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读者需求的新变化等。

同时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要掌握获取信息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甄别信息的能力。随着高校办公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学报编辑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手段,同时,利用网络查寻相关学术资源,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信息,增强文稿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3]。信息意识是学报编辑必备的基本素养,编辑只有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科学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信息反馈的感知力,才能使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符合文化市场与读者的要求。

4 市场意识

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编辑的必备素养,因为面向市场的竞争意识无疑是促进期刊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

学报编辑有了这种强烈的优胜劣汰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才会在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中不断根据市场细分原则,确定自己的目标读者定位。要根据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认真研究读者市场,多辟新路,找到能够扬长避短的市场切入点,为自己赢得胜算。此外,还要认真分析市场上同类期刊、同类栏目的基本情况,了解它们的读者定位、发行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为自己赢得“差异化”发展的市场空间。

学报编辑在追求市场发展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期刊所担负的文化传承使命,不能因为经济利益驱动,就放弃对稿件质量的要求,损害学报的声誉,这样会“导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整体下降”[4]。《决定》中也提出,要实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遵循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重要方针,这为我国期刊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因而,我们在强调编辑的市场意识时,绝不能简单错误地将之理解为“金钱意识”,不能处处以经济效益作为左右办刊的唯一标准,否则将会贻害无穷。

5 品牌意识

品牌是期刊的重要资源,也是期刊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报编辑应该具有良好的品牌意识,要有开创新品牌和增强固有品牌知名度的强烈意识,把品牌战略作为期刊发展做大做强的重要任务。

当前,在高校学报发展日益同质化的竞争态势下,编辑只有嗅觉敏锐、善于策划、勤于耕耘,突出学报的个性化特点与优势,才能使自身在繁多的同类期刊中脱颖而出,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广大读者。国家教育部自2004年启动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名栏工程”,除入选名刊工程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史哲》等三批共31家名刊外,名栏计划是旨在建设30个左右代表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为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学报品牌栏目。目前,共有《齐鲁学刊》“孔子、儒家、齐鲁文化研究”、《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现当代诗学研究”等29个特色栏目入选。这些学报从全国一千多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中胜出,正是凭借他们多年来不遗余力打造特色品牌的实力,以创建品牌为突破口,而“带动高校社科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5],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优势。

在追求研究内容“特色”的同时,还要深入探讨研究内容所蕴含的学术价值,特色栏目建设应该将特色性与学术性有机地融为一体,注重学术性是前提,只有在凸显学术价值的情况下,创建的特色栏目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产品质量是品牌生命力的保障,因而编辑的品牌意识中要特别注重期刊编校出版质量的严格要求。一方面,要精心设计栏目,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科学选择稿件,坚决杜绝“关系稿”、“人情稿”,坚决抵制学术不端、情趣低俗等不良风气,做到精选、精编、精校,保证刊物品牌质量的良好口碑。另一方面,在学报的编排、装帧设计、印刷等方面也要做到精益求精,使刊物的内在内容与外在表现形式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6 群众意识

学报作为服务学术领域、满足时代需要的科学文化产品,其传播功能的实现在于向广大受众读者传播科学、普及科研成果、传承美德,使人受益。因而,学报编辑的文字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孤芳自赏、脱离读者的实际需要,应该具有强烈的群众意识。

首先,要善于虚心向广大群众学习,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正如《决定》中提出的,要“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1]。“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历来是我党的优良工作传统,学报编辑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树立群众意识,走出办公室,走向科研的前沿,了解民情、社情、国情,才能将这种感知的力量最终转化为办刊的动力。

其次,要五湖四海广交朋友。作者群是期刊产出精神文化产品的主体,没有充足的作者队伍作为办刊支撑,编辑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广泛建立自己的作者队伍,与广大师生、科研工作者多交流、勤沟通,建立起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要在编辑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作者,关心作者,注重在编辑流程的细节上体现为作者服务的思想。

再次,要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方式。编辑工作中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稿件,还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要想游刃有余,有益于工作,就必须擅长与人打交道。比如,编辑与作者、与同行、与版式设计人员,甚至与印刷厂工作人员的交流,都会在日常编辑出版流程中经常碰到,一旦遇到意见分歧,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消除矛盾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高校学报编辑应该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面貌面对编辑出版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编辑的现代意识,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与作者、读者和编辑同行要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1-10-26)[2012-05-1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0/25/c_ 122197737.htm.

[2] 陈蕊.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创新探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5(5):106-108.

[3] 赵龙祥.论高校学报编辑的素质结构及其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4-117.

[4] 赵均.关于当下高校学报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22-125.

[5] 朱现平,刘洁岷.打造教育部名栏 寻求学报的质变——《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建设[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3):26-29.

G237.5

A

1673-0143(2012)04-0214-03

2012-06-18

王继鸽(1975—),女,编辑,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学。

(责任编辑:强士端)

猜你喜欢

学报期刊意识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