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地方高校学报评价的思考

2012-08-15付友华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报期刊

付友华

(黄冈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黄冈 438000)

关于地方高校学报评价的思考

付友华

(黄冈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黄冈 438000)

地方高校学报评价是作者、读者、学报管理者共同关注的话题,包括核心期刊评价、引文数据库建设、政府主导的期刊评奖等。国内学术期刊现行评价体系存在“核心期刊”异化现象突出,高校学报的特殊属性与定位未能充分体现,建议地方高校学报评价体系应体现其特殊性、差异性,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学报评价;地方高校;特殊性;差异性;定量与定性

高校学报是向外宣传、展示高校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窗口,也是提升学校影响力和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并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在我国总数近万种的期刊中,学术期刊约为6 000种,其中高校学报1 700余种。在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深入进行的关键阶段,正确评价高校学报,创新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学报评价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高校学报评价体系,是高校学报准入或退出的依据和前提,也是高校学报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与前期工作,对引导和促进高校学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国内期刊评价体系简析

目前,高校学报还没有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评价体系,运用的是学术期刊通用的评价体系,国内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大致分为三种形式[1]:核心期刊评价、引文数据库建设、政府主导的期刊评奖。核心期刊评价主要是通过多个指标的综合定量分析,结合专家综合定性评审,筛选出刊载某学科或某专业文献密度相对较大、利用率相对较高、代表该学科或专业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评价分人文社会科学、科技、综合性核心期刊评价。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评价的标准与结果代表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已出版2004年、2008年两版;科技核心期刊评价代表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从1997年起,每年更新;综合性核心期刊评价代表是从1992年开始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与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编辑出版,每四年更新一次。

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科学技术引文数据库和综合性引文数据库是目前我国在建的主要引文数据库。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分别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研制,前者创建时间为1996年,后者创建时间为1998年,两者的统计源期刊都是经过精选的,并且每年更新。科学技术引文数据库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分别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研制,建库时间分别为1987年和1989年,前者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后者统计源期刊每两年更新。综合性引文数据库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中国引文数据库(CDC)和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

政府部门主导的学术期刊评价主要特点是以定性为主,政治思想、学术水平、编辑质量、社会影响力、代表性等方面是其主要的评价标准,如:1995年由新闻出版署进行的全国部分社科期刊评奖,同年由国家教委举行的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1998年推出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至2000年进行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评选。建国以来政府管理部门组织的最隆重的期刊评价活动是“中国期刊方阵”评选,其将优秀期刊分为“双效”、“双百”、“双奖”和“双高”四个层次。政府主导的这些不同阶段的评价工作对引导我国期刊改革和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2 高校学报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核心期刊”异化现象突出

近十几年来,核心期刊随着其概念的泛化,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误用异化核心期刊的现象十分突出,具体表现在:[2]①评价对象的异化,即“以刊论文”。客观地讲,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章有的质量并不高,而非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章也有被转摘、收录。可见,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不一定每篇文章质量都高,非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文章质量都低。②评价作用的异化,即从“参考工具”异化为“评价标准”。由于核心期刊基本是包括了国内学术水平较高、质量较好的学术期刊,因此,许多人误认为核心期刊可以作为评价学术成果的工具,核心期刊因此也就从评价工具变成了评价标准,广泛用于津贴评定、职称评审、论文评奖等领域,核心期刊演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③核心期刊异化的第三个表现即核心应用范围的异化,也就是以期刊遴选参考工具代替评价标准。由此,有关核心期刊的评选不仅深受图书情报界关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深深牵动着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编辑工作者的心,以至于能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名学者考核能否合格、能否聘上岗位以及能否晋升职称;是否入选核心期刊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一份期刊的生存和发展、前途和命运。在我国学术期刊界,不少期刊社(编辑部)都把争取进入核心期刊名单作为自己办刊追求的目标[3]。

2.2 高校学报特殊属性与定位未能体现

由于办刊的宗旨和定位的不同,期刊评价指标也应有所差异,评估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有所侧重。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期刊市场化、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但作为隶属于高校的学术理论性刊物,高校学报与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创办的专业性期刊、社会上的娱乐性期刊在办刊宗旨、学术定位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它在创办伊始便承载着特殊的使命,所以评价高校学报,首先应将它的属性进行分析定位。应主要侧重其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服务等功能的实现情况。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中一个特殊群体,其特殊性还表现在覆盖的学科多,较强的学术性,较少的读者群。现行期刊的评价没有考虑高校学报的这种特殊性,一刀切地根据统一标准来评判,对于高校学报,有失公允。

3 地方高校学报评价的建议

构建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评价原则、指标选取、评价方法选择等诸多方面。为了使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的评价做到相对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笔者认为在评价原则的选取上应做到两个“体现”,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1 评价地方高校学报,应体现其特殊性

对期刊的评估,从指标的设计到评估方式、方法、程序等的确定,都应以对评估对象特性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为前提。评价地方高校学报,必须首先弄清其特性及评估的特点。高校学报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出版物的固有特性[4-5]:①为本校师生提供一个快捷地进行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园地,引导学术研究的潮流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整体科研学术水平;②高校学报是向外宣传本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向外展示学校科研成果和综合学术实力的一个平台;③促进学校重点学科和新学科的建设;④对科技新人的发现、培养和扶持作用;⑤记载学校科研发展的历史。评价地方高校学报既要考虑到作为学术期刊应符合一般学术期刊的评价原则,也应体现高校学报的特殊性,考察其对高校学科发展、科技新人培养、传统文化传承、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以及展示学校科研实力的窗口作用。不可否认,地方高校学报在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扶植青年学者、培育科技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原会长、北京大学学报前主编龙协涛教授曾说这些作用是CSSCI等期刊评价的各种数据统计不出来的[6]。因此,评价地方高校学报时,应增设发现、培养人才的指标,地方论文发稿数量、地方课题、刊物特色栏目数量等。

3.2 评价地方高校学报,应体现其差异性

高校学报、科研院所和社会主办的专业期刊以及娱乐期刊,各自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标准与体系。评价高校学报应该与之区别开来,同时还应该分层次进行评价。因为我国高校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明显的层次差异,有部属高校、省属普通高校,有“985工程”、“211工程”全国重点高校,有研究型大学、教学应用型大学等,不同层次高校科研工作的定位是不同的,所以高校学报也是存在差异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包括期刊出版业在内的文化发展的差异。即便同属部属高校,由于地域位置的不同,学校的定位、科研经费的投入及科研成果的产出上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因而所办学报的质量势必也存在很大差异。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用衡量北京大学学报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地方普通高校学报。对评价不同层次的学报应采用不同的标准,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作为特殊期刊的大学学报,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报的功能进行评价[7]。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期刊都应有它的生存价值和发展空间,形成一个不可替代,各有需求的期刊生态群落。起步较晚层次较低的地方普通高校学报犹如期刊金字塔的塔身和塔座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和支持,不应受到冷落和嘲讽[8]。因此,评价地方高校学报,应分层次、分区域评价,不能用一个标准,搞一刀切,应体现差异性。

3.3 评价地方高校学报,需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评价期刊是定量评价科学还是定性评价合理,学术界、期刊界观点一直存在分歧,有的甚至对立。主张定量评价的观点认为,量化评价是科学先进的方法,比定性评价的方法客观、公正,能避免人为的不利因素造成的不公正,是评价方法的巨大进步;而赞同定性评价的观点则认为这种评价不合理,没有体现评估专家的作用,依据的只是一些冰冷的数据,完全忽视同行专家的选择与评判。张积玉教授[9]主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同行专家通讯评审与同行专家集中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他认为如果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如引文率、转摘率、获奖高影响力论文率、期刊的获奖、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等,以及按照一定的权重对之所作的统计、分析、排序作基础,而仅凭若干位同行专家对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期刊写作质量、水平的定性评判,这种评价不但难度很大,而且评价中大家的意见很可能难以统一。其实定量评估依据的数据产生与同行专家、学者的主观评价是有联系的,同行专家、学者的选择与评判体现在核心期刊的评选、期刊的评奖及转摘、转载等之中。定性评价应以定量评价中的相关统计数据及排序为重要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和前提。因此,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是评价地方高校学报相对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方法,这也是国内外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唯一优化的方法。

4 结语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科学的指导思想,都应理智辩证地看待。第一,我们应该明确评价是为了促发展促提高,评价是工具、是手段,评价地方高校学报是为了促进地方高校学报整体发展与质量提高,从而推动办刊观念的更新,不应该干扰甚至妨碍学报的发展。第二,评价地方高校学报,既要从宏观层面去考察,也应从微观层面去评价,既要考量学报主办院校所处学术地位,也要兼顾其地域差异,既要有主观的分析,也要有客观的度量。总之,评价地方高校学报,应该全方位考察,我们期待为地方高校学报量身定制的评价体系尽早出台。

[1] 何峻,蔡蓉华.中国期刊出版及评价现状分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1(5):62-68.

[2] 尹玉吉.学术期刊评比的误区及其消除[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30-35.

[3] 张积玉.对学术期刊评估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现代传播,2007(6):36-39.

[4] 陈浩元,郑进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5):323-327.

[5] 石瑞珍,朱宝昌,刘燕,等.高校学报宏观评价的现状及改进建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110.

[6] 龙协涛.学报的功能定位与发展前景——从祝贺《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创刊谈起[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2):84-86.

[7] 龙协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与高校社科学报[J].闽江学院学报,2008(3):1-3.

[8] 郑春元.评价高校学报必须摒除僵化思维[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4):94-96.

[9] 张积玉.论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现代传媒,2010(12):40-46.

G236

A

1673-0143(2012)04-0259-03

2012-05-16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2D090);黄冈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1CA077)

付友华(1964—),女,副编审,研究方向:高校学报评价。

(责任编辑:朱现平)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报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致敬学报40年
期刊问答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