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2012-08-15陈青莲贾晓青
陈青莲,贾晓青,王 萍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社 《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陈青莲,贾晓青,王 萍
(中国地质大学期刊社 《安全与环境工程》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4)
为了适应数字化出版的需要,加快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对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角色进行了定位分析,认为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应是会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编辑,并提出了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综合信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数字产品营销能力和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及能力等新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期刊编辑从传统期刊人向现代期刊人的转变,从而促进科技期刊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快速发展。
数字化出版;科技期刊编辑;角色定位;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出版以其方便快捷、受众面广、绿色环保等特性而成为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化出版,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化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的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额中占绝对优势。”数字化出版是指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出版活动,它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化为主要特征[1]。虽然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距科技期刊的全面数字化出版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仍有一部分科技期刊编辑部在采用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部缺乏懂数字技术的编辑人员。因此,重新审视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探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支与数字化发展相适应的编辑队伍,对加快实现我国数字化出版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
网络改变了科技期刊编辑的传统工作方式,使科技期刊出版的所有环节都可在网上进行,如在线收稿、编辑、校对,网上出版、发行,专家、作者、编辑、读者网上互动,因此仅掌握传统编校知识的编辑是难以胜任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的。
由于各种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科技期刊实现了从静态的文字、图表向动态的文字、画面的多媒体形式转变。新的出版形式要求科技期刊编辑能够熟练完成图文音像的加工处理、熟悉网络发布与管理知识、能够组织网站互动活动等[2],这就要求各期刊社(编辑部)应重视对现有编辑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技能,以适应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的需要。随着数字化出版的迅猛发展,科技期刊编辑不再只是一个传统的文字编辑,而是一个集文字编辑、技术编辑、数字编辑、网络主持人等于一身的多面手,因而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应既具备传统的编辑出版知识,又具有数字内容加工、数字出版、数字版权保护等技能,能在网络编辑系统中进行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能进行多媒体制作,能在网上直接同作者、读者、审稿专家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应是会应用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编辑。
2 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应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除了应具有基本的编校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下新的素质:综合信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数字营销能力、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及能力。
2.1 综合信息能力
尽管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正处于迅猛发展的时期,但由于目前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的信息化技能相对不足,导致真正实现编辑出版全过程数字化的期刊还不多,大多数期刊编辑部只是在部分环节实行了网络化操作,如在网上进行收稿、发送审稿意见等。因此,要实现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培养与提高编辑的信息素质是关键。
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基本信息水准的测量尺度,它表明在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整理、信息评价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信息能力,包含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等要素[3]。
2.1.1 信息意识素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的不断丰富,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技期刊编辑应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意识,主动迎接信息技术给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能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信息,养成运用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工具开展编辑工作的习惯。
2.1.2 信息知识素质 在数字出版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Internet网络基本知识等;了解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如:媒体加工技术、网站搭建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技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元数据标准等[4],以保证编辑部网络办公数据库的安全、稳定运行。
2.1.3 信息能力素质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对编辑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会使用先进的数字化编辑工具,对网页设计、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h等相关编辑软件能熟练使用,以适应网络出版的需要。其次,会使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能在网络上开展组稿、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征订、发行等各项工作;会利用检索系统或数字化的稿件鉴审工具对稿件进行检索与查新,以实现编辑对稿件鉴审工作的现代化。再次,能够熟练使用电子邮箱及QQ、MSN等及时通讯工具,能开展各种在线服务。
2.2 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期刊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给读者,其内容始终是第一重要的,内容是期刊的基础和核心。作为科技期刊编辑,要在严把审稿质量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参与相关学科的学术活动,把握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组织与刊发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文章,以保证刊载的论文内容新颖。但在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只注重期刊内容的创新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地关注各种应用技术的创新,用技术创新来提高编辑的工作效率和期刊的质量。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要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选题的筛选和设计,策划出有创意的选题;会运用网络技术组织编辑活动,以推进编辑流程的现代化;能够充分利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对期刊内容进行多元化和立体化的开发,不断推出新的呈现形式,以满足数字化时代读者摄取信息的特殊要求,并生产出读者喜爱的刊物;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多种互动式服务,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加刊物的竞争力和知名度;等等。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使科技期刊真正实现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变。
2.3 数字产品营销能力
数字化浪潮改变了期刊传统的纸质出版形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在高等院校或研究院所,通过在线访问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论文的检索和下载已成为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查阅文献的主要方式,纸质期刊已不再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面对这种新的需求,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对数字化科技期刊进行网络营销的能力和网络宣传技巧,并能根据期刊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以提高期刊的点击率和下载率。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网络发行的主要模式是通过加入大型的网络期刊数据库来实现自身的数字化发行。这些大型的期刊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它们除了提供期刊数字化及论文检索等基本服务外,还能够提供包括引文检索、相关背景检索、期刊引证报告等服务。除此之外,还有行业学会、协会主办的期刊通过集群建站的方式实现数字化出版。如:2008年2月,中华医学会所属系列期刊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的STM在线出版业务,从而开始了传统出版单位与数字技术提供商的独家合作[5];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整合了旗下材料领域的期刊,创建了中国首家材料、冶金领域研究与信息交流的集群化的材料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材料期刊网[6]。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在探索期刊数字出版经营模式过程中,应根据各期刊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出版道路,如通过自身网络平台的建设来打造自己专属的数字网络出版平台,或者与同类期刊合作联合打造数字化出版平台。笔者认为,在现阶段由于受人力、财力、管理体制的限制,打造自己专属的数字化出版平台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集团化的发展方式为主,如实行领域联合或地域联合的出版方式。实行领域联合,在许多出版环节上容易达成共识,做得好可以树立行业品牌,如地学类期刊可以联合建立期刊网络出版平台;实行地域联合,方便管理,做得好可以树立地方品牌,如武汉市内的期刊可以联合建立期刊网络出版平台。无论何种方式,都能拓展内容资源,形成规模出版和经营,进而提高期刊的市场影响力,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此外,通过强化期刊的品牌及栏目特色、开设互动栏目与读者进行互动、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制作电子广告等方式,既可增加数字化科技期刊的收益,又能吸引读者对期刊内容进行互动,提高点击率和下载次数,从而有利于提高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2.4 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及能力
实现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做好版权保护。已在纸质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要在数据库平台上重新发表,必须取得相应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由于我国数字科技期刊的著作权保护还不完善,大多数期刊社(编辑部)只是在征稿简则中声明“本刊已被……等数据库全文收录,若作者无特殊说明,将视为同意入编、上网,相应稿酬与印刷版稿酬一次性支付”。期刊社(编辑部)通过这种声明的方式来获取作者论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然后再将版权转授给数据库平台。而按照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征稿简则中有关数字版权的声明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刘晗认为,传统期刊可以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以权利人或者代理人的身份享有、使用或授权他人使用刊载作品的数字版权[7]。因此,数字化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要有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在将作者的论文进行数字化出版时,一定要先与作者签订书面的版权转让合同,不侵害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同时也要保护好期刊社(编辑部)对期刊的汇编权,防止数据库平台对期刊整体性的破坏。对建有专属数字网络出版平台的科技期刊的编辑来说,在与作者签订书面的版权转让合同的同时,要熟悉并会使用有关数字版权保护的安全技术,防止期刊内容被复制和传播,以避免数字出版物的版权争端,切实保护好作者和期刊社(编辑部)的合法权益。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4月20日发布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开展适用于数字出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突破,形成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和数字版权公共管理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构建应用示范环境,搭建数字版权保护综合监管服务平台。”随着我国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数字化科技期刊的版权保护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道路。
3 结语
科技期刊要全面实现数字化出版,培养和引进既懂传统期刊出版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编辑是关键。数字化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加强综合信息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数字产品营销能力和数字版权保护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1]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11-04-20].http://www.gapp.gov.cn/ cms/html/21/3219/201104/723561.html.
[2] 格桑周毛.出版网络化时代下编辑角色的转换[J].编辑之友,2009(12):85-86.
[3] 吕庆阳,刘孝文.国内外信息素质概念的界定[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2):40-42.
[4] 石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技术要求[J].科技与出版,2011(5):65-68.
[5] 李淼.数字出版:一年跳上一台阶[EB/OL].(2009-07-09)[2011-05-20].http://www.chinaxwcb com/index/2009-07/09/content_176220 htm l.
[6] 毕淑娟,李海兰,吴岩,等.集群化材料类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材料期刊网[J].编辑学报,2011,23(4):354-356.
[7] 刘晗.传统期刊数字版权邀约的法律效力论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0(8):50-52.
G232
A
1673-0143(2012)04-0208-03
2012-05-29
陈青莲(1965—),女,副编审,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学。
(责任编辑:强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