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

2012-08-15喻伟

关键词:主办单位办刊科技期刊

喻伟

(长江水利委员会 《人民长江》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

对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思考

喻伟

(长江水利委员会 《人民长江》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10)

科技期刊担负着促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职能,是科技社会化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在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指导方法和程序上,应遵循“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分类指导、积极推进”的方针,避免“冒进”而伤害了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现状与特性特点,指出了制约期刊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阐述了期刊改革的重点与发展定位,并提出了实现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积极稳妥的方法措施。

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建议和措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布署,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根据中央的统一布署,正在大力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的体制改革。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期刊功能认识上的偏差、办刊理念的束缚以及对于事业体制的依赖,往往偏重于期刊“制作”,而不重视运用市场化机制去主动谋划期刊改革和发展,以至出现内容“促狭”、订户萎缩、影响力小的局面。据统计,1985年我国期刊总印数就达到了2.5万亿册,而2010年却减少至1.35万亿册。这其中有数字或网络出版冲击的影响,但主要还在于“弱、小、散、滥”状况长期得不到扭转,缺乏刊物形式内容和管理机制体制上的改革创新。

据报道,日本期刊出版产值占出版业总产值的60%~70%,欧美等发达国家也都占50%以上,而我国期刊出版业与其相比差距是相当大的,这也表明我国期刊出版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期刊有9 800多种,而科技期刊占绝大多数,因此可以说期刊改革的主体和关键问题是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问题。要想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必须在国家有关期刊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导下,深入分析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条件和时机,探索并制定可行的方案与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科技期刊业长期稳定地健康发展,兼顾科技发展与文化繁荣。

1 科技期刊特性与发展现状

科技期刊是对人们在科研基础理论、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经济生产等社会实践活动中,面向某些行业或专业领域受众的科技信息传播媒体,也是记录上述生产实践活动的重要文献档案。科技期刊与社科类期刊有很大的不同,除两者共有的教化功能外,科技期刊更具学术争鸣、推广应用、信息导向功能,并且因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科技期刊存在有别于其他期刊的价值观、发展目标、运作及评价方式。我国科技期刊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管理体制僵化、结构失衡、重复建设、资源因缺乏整合而浪费和办刊力量散软等问题,导致我国科技期刊规模效应不大、总体质量不高、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依据目前科技期刊的内容属性划分,大致可分为学术研究型、学术技术型、应用技术型、科普及综合指导型、情报检索型等;根据其媒介任务和目标定位,又可划分为面向市场传播类和学术研究交流类。然而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所涉及的核心问题是体制问题,我国科技期刊依存的主管、主办单位的社会职能和性质、地位和影响各异,从根本上决定了所举办期刊的定位和发展走向。如将期刊主办单位按其社会属性划分,大致可分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以及近年来已改制的出版传媒公司等。

由于主管主办单位履行职能和社会属性的不同,以至各类型期刊的办刊宗旨、刊物定位与内在质量、发行范围及市场占有率、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差很大。如大专院校、基础科研单位、学术团体等举办的科技期刊内容专、发行量小,仅限于学术研讨,期刊出版及人员经费靠主办单位拨款,单靠出版期刊是无法生存的;而对于一部分政府部门、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科技期刊而言,这类期刊或多或少地能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资助,亦或是政策性照顾,虽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和期刊订数,但要服从服务于主管部门的指导性要求,一旦脱离这种依存关系,市场竞争能力弱,生存发展的风险性很大;相对来说,一些带应用技术、大众科普特色的期刊现归属在出版传媒集团旗下,虽然只占科技期刊总数的很少一部分,但从表现上看更有利于期刊发展,大众出版企业有成熟的市场运作和营销机制,出版业务管理更为高效,发展前景更为宽阔。

2 制约科技期刊社改革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刊出多门、类型及规模也有很大的不同,加之管理体制和办刊机制约束、缺乏市场营销手段、外部市场引导与评价关系混乱等种种原因,存在科技期刊重复分散且规模小、读者及覆盖面窄、内容品质与影响力低,期刊编辑出版质量粗劣等现象,再加上缺乏独立数字期刊经营渠道而遭数字出版商的冲击和从中盘剥,导致读者及市场日益萎缩,经营甚至生存都出现严重困难。少数期刊因缺少固定办刊经费支持,靠高额收取版面费甚至于变相出租刊期、刊号,勉强维系出刊和自身生计。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期刊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经验以及同行间交流与调查分析结果,对照期刊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认为顺利实施期刊改革,须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1 与上级主办单位行政业务依托关系的剥离问题

目前出版的科技期刊(包括非公开发行期刊)行政人事与业务管理都是由主办单位全部包揽的,其办刊宗旨或定位是作为主办单位的对外技术交流合作窗口,发挥行业影响力和集聚效应而制定的。期刊组稿、发行和对外联系也是依托主办单位的资源或“人脉”关系,一旦剥离势必弱化这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既缺乏市场又无财力支撑,独立办刊是难以生存的。

2.2 办刊人员身份关系的转换与处理问题

目前,科技期刊中绝大多数办刊人员归属于主办单位,属于事业编制,而现阶段事业单位改革停滞不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出路问题没有解决。如果科技期刊改制后,职工补交社保的巨额资金和人员调整、遣散、补偿金筹措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针对这个问题,虽然在有关文件中有指导性政策,但落实到社保机构还缺乏具体的可操作办法。

2.3 期刊运作机制与面向市场的重新定位问题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前创刊的科技期刊中,绝大部分期刊是围绕某行业服务的,亦或是为专业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发行传播的范围都很有限。要有效地实施改革,而不是“一改就死”,必须从某行业系统着手整合,即从系统层面进行优化组合,面向市场分类指导定位问题,并引导转换办刊与经营运作机制,以期实现科技期刊的长远稳定发展。

2.4 优惠政策与待遇期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主要政策和精神”文件中提到,“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制前由财政部门安排的正常事业费,转制后在一定期限内继续拨付”。那么这个期限是多久,资产如何划分,以及在“一定期限内”期刊能否稳定下来并形成自我生存能力等等。此外,还包括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的时限到底有多长,以什么标准为界限,都还缺少具体规定,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2.5 提升期刊自身内在质量及参与竞争能力的问题

科技期刊改制后,可能逐渐淡出主办单位的科研课题业务范围和专家联系圈,而面向市场一时难以找到契合点,直接影响到期刊原有特色和内在质量,形成“彼此不相顾”的尴尬局面。改制期刊必须尽快进行同类专业特性的期刊重组,这光靠自由组合的方式是难以成功的,而不重组将产生无序竞争,偏离科技期刊自身科学与社会属性的功能要求。

3 期刊体制改革重点与发展目标定位

推动科技期刊改革的关键在于各期刊主管主办部门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与调动期刊社的改革积极性相结合,根据期刊的不同特性,明确各自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进行优势期刊资源的整合以期实现市场化、规模化经营。同时淘汰撤消内容重复、规模和价值小、无自我改革发展能力的期刊。

期刊改革的重点仍是计划经济下的管理体制问题。除期刊结构布局不合理、办刊资源浪费严重外,办刊人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面向市场的专业人才,创办精品期刊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精神都远远不够[1]。大多数期刊所表现出的问题症结和弊端,都是在原有管理体制下积累的。科技期刊要获得真正的改革发展,必须清除这种阻碍,才能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

不同类型的期刊应有不同的改革发展目标。对于部分学术类、应用技术类、科普类期刊,应立足行业优势和刊物特色,面向市场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经营服务。这种经营服务的好坏,也是直接衡量办刊成效的核心指标,不必被林林种种的评价指标所牵累。办刊的重点应围绕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知识与应用水平,设法扩大有效的期刊市场占有率,通过竞争,不断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适应不同社会层面需求的期刊结构体系。对于学术类(指基础理论科学及重要应用科学)和专业性较强的检索类期刊,其重点应放在促进学术理论发展和科技创新上,以推动科技进步、扩大学术品牌和国际影响力为目标。对于综合指导类和学术应用型期刊,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在推动和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主动调整走依靠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 期刊管理体制分类改革措施探讨

根据科技期刊的不同特性和功能要求,应允许各期刊社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必须依照现代企业制度,落实科技期刊的法律地位。要逐渐理顺与主管主办单位在期刊业务、行政和经营上的关系,亦即期刊所有权和办刊权归一化问题。只有从法律地位上明确科技期刊的性质、权利和义务,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真正放开搞活,才有可能改善行政管理与人事关系、改进办刊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集合社会办刊的优势资源,促进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发展。

在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指导方法和程序上,应遵循“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分类指导、积极推进”的方针,要在充分详细进行科技期刊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由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征求期刊社的改革意见,制定分类改革规划方案,并与各期刊社主管主办单位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以此作为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推动各期刊社改革的具体实践。要制定改革时间表,作为协调推进改革的控制性目标,但不能唯“时间表”硬性施压而影响大局稳定。因此,围绕上述目标和方针,提出如下实行分类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1)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学术团体等主办的科技期刊,可参照出版社改制的经验单独开展转制工作,或直接并入出版社体制内独立办刊,如无联系紧密的出版社依托,可组建专门的董事会、理事会体制下期刊出版实体,开展独立的期刊经营。

2)对于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直接主办的科技期刊,建议采取下放重组或关停措施,妥善分流安置人员。有关期刊的传播功能或业务,可委托社会化媒体实体承担,采取购买其服务的方式,实现功能替代或业务代理。

3)对于国有大型企业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其体制已是企业管理模式,改革阻力要小得多,建议放开所办科技期刊的经营管理。对于中央及省市一级大型事业单位主办的科技期刊,应从主管部门的行业层面进行优化组合,大量精减压缩期刊社“户头”,实行一家期刊社承办多种期刊,根据期刊经营情况决定刊种的增加和撤消。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允许并鼓励这种为适应市场的探索,不能硬性规定“只消不增”,重在搞活并发展好期刊业。

4)对近年来已归属出版传媒公司的科技期刊,应根据改革的指导精神,制定相适宜的改革发展目标和任务,不断探索改革发展模式,为期刊体制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经验。

5)对于极少数行业综合指导类、文献报道(信息)类期刊,有自身发展活力的可寻求与大型传媒公司的合并或合作;对可持续发展能力低的期刊社,要实行关停措施,或改为内部交流刊物,其改革发展问题由主管主办单位负责解决。

总之,科技期刊担负着促进和推进我国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重要职能,是科技社会化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因而科技期刊体制改革要因势利导、积极稳妥地推进,应注重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和方案设计,避免“冒进”而伤害了科技期刊。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从整体上说,有利于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只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注重保护好科技期刊的改革发展环境,将一定会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事业的深层次、高规模发展,也一定会迎来我国科技期刊的春天。

[1] 喻伟.科技期刊国际化问题思考与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4-27.

G237.5

A

1673-0143(2012)04-0011-03

2012-06-16

喻 伟(1964—),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编辑学。

(责任编辑:朱现平)

猜你喜欢

主办单位办刊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本刊主办单位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科技期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2021 年铸造行业主要会议一览表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于《统计与信息论坛》第一主办单位更名的公告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