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探析

2012-08-15刘英杰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词义语篇原文

刘英杰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公外部,辽宁 大连 116052)

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探析

刘英杰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公外部,辽宁 大连 116052)

翻译不仅受到语言语境的影响,还受到文化语境的影响,从语篇的词语层、句层、篇章层剖析原文的词义、句法结构乃至整体语篇意义,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具有导向性和定向性。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遵循语篇的各个层次,结合语境功能对词义与句义逐一分析,以便有效地理解话语含义,只有这样方能译出可信、可读的译文。

篇章分析;语言语境;文化语境;翻译

语言的活动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语境产生于话语的交际中,影响和制约着交际的思想和风格。例如,甲指着墙上的表对乙说:“都快二十了,快点儿”,乙立即心领神会。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无时无刻不受到语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语境在翻译中具有导向性和定向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从篇章的各个层次人手,结合语境导向和定向功能,对原文的词义、句法结构乃至整体语篇做出正确诠释,进而写出译文。一般而言,语境涉及两方面,即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从语篇的角度可分为词间语境、句间语境、段落语境、语篇语境和社会语境。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充分理解原语结构和内容,准确把握原文的表面和深层含义,使译文与原文从思想内容和交际功能上对等是翻译的首要任务。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过程中的篇章层次,然后要运用语境功能剖析词义、句式结构以及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问题。

一、翻译的过程与层次

翻译过程中的第一步是理解原文含义,即分析语篇中的各个层次(词汇和句法)以及原文所表达的含义;第二步是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包括原文的词义、句法意义和修饰,这时要对原文信息重新组成以符合译入语的语法结构及修辞方式;最后一个过程就是检验译文是否通顺,是否准确。任何形式、性质的翻译活动都遵循这一过程,因而翻译不仅仅是语言转换的问题,译者除了需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外,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包括英语国家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地理等知识。

就翻译过程中的篇章各层次而言,笔者认为篇章在交际中是一个结构完整、功能明确的语义统一体,是翻译的基本单位。篇章由词、句子和段落三个层次组成。词与词组的层次上,词汇的语义以及词组搭配是重点;小句与句子的层次上,对句子的信息和结构进行分析和重新组合;段落与语篇的层次上,主要研究句与句之间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通过对篇章中各个层次的分析,可以正确处理原文的整体与局部关系,把握原文思想内容、文体特色、文化背景。如果忽略篇章的整体性,孤立地翻译词或词组乃至句子会造成译文的不准确。原语中任何词、词组、小句及句子都应该置于篇章的层次理解,通过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排除词义和句法上的歧义性,确定唯一的意义,因此语境分析是篇章翻译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语义与语境

语言的意义不仅来自于词汇和语法本身,还依赖特定的语境,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之上。交际活动和语言行为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语境是确定语义的重要因素。说者与听者的交际必须有文化、信仰、知识等相关的社会背景语境,才能正确、有效地理解话语含义。语境因素复杂,内容丰富,特征多样,译者在理解和翻译原文的过程中,通常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要对语境要素进行选择,排除词汇与句子的歧义性,使得意义明确。

就语境的功能来讲,它对语义具有导向性和定向性。导向性是指语境对语言使用者的制约,同样的意义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究竟哪种形式恰当,要受语境的限制。定向性是指语境对所使用的具体语言形式具有解释性,使其意义单一化。很多词语是多义的,只有依靠具体的语境,才能使语义明确。此外,词语可以从一种事物、现象、行为的表达意义转向另一种事物、现象、行为的表达意义,这是语义改变和新义产生的基础,但它必须以语境为基础,没有语境的语言是静止的语言,甚至是没有意义的语言。

语境的概念不同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将语境或分为“广义语境”与“狭义语境”,或分为“情景语境与上下文”,从交际学理论上看,语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一个交际情景的所有因素,包括语言语境、社会语境、文化语境,甚至主观语境。语境对一般语言的意义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对篇章翻译的层次分析更为突出。下面笔者从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两方面探讨语境在篇章中各层面的重要作用。

三、语言语境在词语层及句层的应用

语言语境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语境,译者根据话语中语言语境的功能分析语句,处理句法结构以及确定词义。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译的现象。一些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water”既是名词,又是动词,有“水”和“浇水”两种意思。然而仅通过判断词性不能明确其含义,以run为例:

(1)He run quickly.

(2)He run after herquickly.

(3)He run acompany.

“run”虽然在以上三句中均为动词,但词义却迥异。前两句中,动词的及物性与不及物性的性质差异影响了词的意义;而第三句中,动词与其宾语的搭配影响了词的意义。根据语法意义,应该分别译为“跑”“追赶”和“经营”。词组也不例外,如“want a lift”在不同的语言语境中就有不同的释义。

(1)Ifyou want a lift,please press the button.

(2)Next time you want a lift,pick Vivarin.

(3)Ifyouwant a lift,I can drive past your home.

脱离开上下文的词组解释是孤立的,不确定的,一旦置于一个具体的语境下,读者便可以根据语境要素进行选择,明确其含义。通过语言语境分析,“want a lift”在第一句中的意义为“使用电梯”;而在第二句中,“Vivarin”是一种饮料,从句间上下文推断段,词组“want a lift”的含义为“要提神”之义;第三句中该词组的含义是“要搭车”。由此可见,同一词组,使用的场合不同,其含义也大相径庭。通过词间、句间的语言语境分析,可以帮助译者弄清词语与话语的逻辑关系,确定词和词组在篇章中的意义。在汉语语言中,一词多义的词例也不胜枚举,以汉语词语“人家”为例:

(1)你们这个镇上有多少人家?(families)

(2)我是听人家说的。(others)

(3)这位姑娘已经有人家了。(engage)

(4)快告诉人家,丢的钱已经找到了。(them)

(5)我认错了嘛,你还责备人家。(me)

以上五句话中虽用了同一个词“人家”,但在不同的句子中,搭配不同,词义不同,因此“人家”一词的具体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词义。由此看出,搭配作为语言系统内各个语言成分的组合是语言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搭配关系确定词义,是在翻译过程中的理解阶段辨析词义时经常采取的手段。脱离了语境,孤立地译一个词很难确切地表达该词的真正含义。毕竟,语言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符号,这个封闭的系统与人的经验世界发生关系,将外在现实进行编码,词语在不同语言中的编码也各有不同,要根据具体的语言语境,将词语与其所处的语言环境中其他语言成分的搭配关系结合起来,其义项才会变得单一化、明朗化,才能反映出该词语的真实所指。当然,词汇中的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这需要从语境功能及逻辑关系上来确定含义。请看例句:

(1)Are you engaged?

(2)Flyingplanes can be dangerous.

(3)I found her a secretary.

(1)中的“engaged”有两个意思:“忙”和“订婚”;(2)中的“flying plane”可译为“开飞机”和“飞行中的飞机”;(3)中的“found her”既可理解为“发现”也可以理解为“为她找到……”。所以,必须依靠语境线索以确定句子的唯一性。因此,英汉两种语言中确定词的意义应该着眼于原语篇章的分析,选择词义时要依赖上下文的线索,通过语篇分析,处理好译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确定译文中的词语搭配。此外,在篇章翻译的句层上,语境分析也十分重要。一些句法结构复杂的句子必须通过具体的语言语境进行缜密推敲。如:母亲一把大剪刀,仿佛裁掉了我童年的忧伤,给我剪出一个原来如此瑰丽的世界。汉译英的过程中,主语的确定非常重要,汉语语法呈隐性,而英语语法呈显性,原文中“母亲一把大剪刀”为“主位”,在进行英译时,根据语法功能,要将“一把大剪刀”转为方式伴随的状语词组来译,而“母亲”则充当主语。因而译文为:Mother had a big pair of scissors,with which she seemed to cut off the sorrows of my childhood and cut for me such a beautiful world.由于英汉语言的句法结构不同,因此表述手段上有着相当大的差异。首先英语有动词时态和语态体系,汉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没有变化。其次,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句法强调语句之间的衔接和连贯,经常利用介词、非谓语动词、关系代词等结缀成长而复杂但逻辑紧密的句子;汉语句法特征是意合,句子之间的逻辑衔接不太明显,语言简洁,多用短语,长句也往往由一连串简短明快的小句组成,各分句间靠内在逻辑为纽带。因此,利用语言语境在处理词汇层和句层翻译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忽略语境功能,就不能把握原文的语言结构,不会转换这种结构上的差异,译文就会有误或不妥。

四、文化语境在篇章层面的作用

相对语言语境而言,文化语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社会意识、专业知识、文化、历史、地理、习俗等广博的知识。语言与文化水乳交融,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构造机制,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每一种语言中都存在着一种世界观,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环境。人们所讲的母语往往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外部世界的思维方式。翻译时,文化的共性使转换成为可能,文化的差异也造成了转换的鸿沟,要弥补这一鸿沟,仅仅懂得词语的指称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全面了解并忠实传达词义的同时,还必须全面了解词语蕴涵的意义。比如,在中国文化里“月亮”这个词语使人联想到的不仅是一种天体,而且寄寓了无尽情感和文化内涵,中国诗篇中以月抒情的词句举不胜举,因而“月亮”一词蕴涵着独有的中国文化,而西方人对“moon”一词的联想意义却不相同,往往带有消极含意,对英美人士而言,月亮让他们联想到的是反复无常的性格或是阴森的气氛,甚至是在月圆之夜现身的狼人。因而,从“月亮”一词中折射出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各自独特的文化积淀。所以只有语言知识,没有或缺乏背景知识,无法译出可信、可读的译文。对与原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是保证译文质量的关键之一。

就语篇的文体而言,不同的文体对词的使用和句式的构成有不同的要求,在翻译活动中,无论是对源语语篇的解读还是对译语语篇的构建,都有赖于各种语境因素,而文化语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译者的思想意识、思维惯式、文化倾向、翻译目的等对翻译的决策有重大影响。面对不同语域特点和不同交际功能的各类题材的语篇时,译者往往需要充分运用社会一文化因素,顺应语境的需要,把握语体风格。原文是言简意赅的议论文,译文应该尽量使用简洁的书面语言,避免过度口语化的表达。庄重的语篇决不能译为闲聊般的口语体,反之亦然。因此,从翻译的篇章层面上,语篇和文化的关系紧密复杂,文化语境引导和制约着语篇,语篇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个体的篇章翻译,如哲学、法律等文化元素以语篇为表达形式,这些特定的语篇类型使文本的整体含义得以体现,从而体现语篇的文化性,由此可见文化语境在篇章层面上的重要作用。

总之,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和文化差异上大相径庭,语境就像路标一样,具有导向性和定向性,把存在于语言思维范畴及语言以外的社会范畴中的语境信息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应该从篇童的角度来理解原文、分析原文,运用语境这一手段确定词义、句义以及篇章意义,最终避免或减少误译及硬译现象。翻译本身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工程,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制约语言交际的因素很多,都有待于深人探讨与研究。

[1]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李颖.论古诗意象的可译性及其障碍[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4):127-130.

[5]胡曙中.英语语篇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The Role of Context in Discourse Translation

LIU Ying-jie

(Public English Department,Liaoning Economic and Trade College,Liaoning,Dalian 116052)

Translation is greatly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linguistic context,but also by the cultural context.The context isinstructive and directional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at different levels.Therefore,the translator should follow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discourse to analyze each word and each sentence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discourse completely and produce a reliable and readable version.

discourse analysis;lingujstic context;cultural context;translation

H315.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3-0113-04

2012-03-22

刘英杰(1974—),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词义语篇原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字意与词义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