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视野下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策略

2012-08-15刘济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命题习作

刘济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新课程视野下小学作文教学实习指导策略

刘济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作文教学实习是师范院校中文专业教育实习中的难题,尤其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全面铺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后,其表现更为突出。让师范生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小学作文教学目标要求的新规定,并初步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一套作文教学基本操作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师范生;新课程;小学作文教学

教育实习中师范生怎样上好小学作文课?这是师范院校语文教育实习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后,其表现更为突出。在师范生进行语文教育见习或实习的过程中,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给实习生们上示范课时,往往选择识字教学课或阅读分析课,尽可能地避开写话课或作文课;而实习生实习时也大都热衷于上阅读分析课而不愿意上作文课。因此,师范生语文教育实习中的作文课,从教案编写到教学实施都不如人意,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师范院校的语文教育实习质量,而且导致了师范生毕业后不能胜任作文教学的后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正在实施的背景下,师范院校应该如何组织好作文教学实习,教育实习中师范生应该怎样上好小学作文课呢?

师范生要上好小学作文课,笔者认为主要应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小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作文教学的认识问题,它包括对“新课程标准”要求和习作教材编排的全面了解;二是习作教学基本过程的操作问题。它包括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等主要环节。

一、全面认识和掌握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

写作,在《全日制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提法:在第一学段(1-2年级)叫“写话”;在第二、三学段(3-6年级)叫“习作”;到了第四学段(6-9年级),才叫“写作”。

“课标”对写作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个目标透露出了作文改革的许多新的信息。

(一)突出了练笔的性质

学生的作文是一种习作,是以学生“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为内容学习遣词造句的基本功训练,是初步掌握书面表达能力的练笔。“课标”将传统的“作文”教学按学段分别称作“写话”、“习作”、“写作”,改变原有的提法,意在使大家明确各学段的不同要求以及小学生写作的性质是练笔,不要在教学中任意拔高要求。

(二)淡化了文体意识

写什么体裁,“课标”不像以往的大纲那样强调写记叙文、应用文,而提出了“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的目标要求,意在淡化文体意识,减轻学生习作方面的心理压力,激发写作兴趣,为他们“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其实,这个目标中既包括了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的训练,也包括了简单说明文、议论文的初步训练。

(三)适当降低教学要求

“课标”从内容到形式都降低了“篇”的要求,它应成为习作指导、批改、讲评的新尺度。“条理”与“篇幅”要求降低是基于练笔的性质和学生实际能力而提出的。隐去“有中心”、“思想健康”,也是为了使小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减轻学生写作上的压力,无拘无束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长期以来,对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课标”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像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习作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小学生可不受任何限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它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儿童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就是善于想像,善于幻想。

二、初步掌握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作文教学方法

无论何种类型的作文,其训练形式一般都有命题、指导习作、批改、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即使是一次小的“练笔”,也包括这几方面。只是在中、高年级的命题作文中,这四个环节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命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文章的题目,通常是由作者自己确定的。但是,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则不同,出题和作文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教师出题(或是教材作了规定)学生做。因此,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教师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和参加社会活动的实际。出题时,要想到学生见题后有什么可写,测知他们胸中积蓄了什么,做到题目虽然是教师出,但积蓄是学生原来有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发表的欲望。所谓切合学生实际,须是全体或是全班绝大多数同学所共有的,否则部分同学仍无话可说。

2.根据“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的要求,命题宜小宜实。题目抽象空泛,学生便无从下笔。题小,便于学生选取事件单一、范围明确、容易捕捉的素材。如组织学生春游,一天的活动很多,如出《难忘的一天》、《记一次春游》一类题,学生容易写成流水账。如改为《找春天》、《我和老师合影》、《野炊》、《采集植物标本》一类题,学生就容易写得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3.命题要有童趣。有趣的题目能触发小学生写作的热情。例如要写一篇介绍猫的作文,把《猫》改为《馋嘴小猫咪》、《懒胖小猫咪》、《好斗的小猫咪》让学生选用,就能撩拨起他们观察、写作的兴趣。

4.命题要联系生活实际。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包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或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命题,或联系学生的校外活动命题,甚至从相邻学科的内容中取材。总之,要做到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者命题,题意所含必学生心所能思”。

5.命题还应联系学过的范文和读写训练项目,使学生有所借鉴。可学习课文某一点写法,进行片断训练;也可在立意、选材、写法上全文模仿课文。这样命题,有利于读写结合,促使学生把学得的读写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

6.命题的方式应多样化,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伸缩性。(1)统一命题。一般在开展一项集体活动或组织观察同一事物之后,适宜统一命题。(2)多题选作。教师提出统一要求,同时出几个题,让学生选择。(3)自由命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命题。一是都是教师布置学生观察一类事物(如小动物),学生各自根据观察对象(如猫、狗、鸡)命题。二是教师规定题材范围,让学生命题。三是教师规定中心,让学生出题。四是教师完全不作规定,让学生各自命题。(4)提前出题。教师把作文题在作文前几天或前几个星期告诉学生。这种命题方式,便于学生与教师配合,也便于教师讲读课文时进行习作指导。

(二)指导习作

指导习作的内容一般包括:审题、选材、编写提纲、指导修改草稿等基本环节。

1.审题。审清题意能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体裁、写法等方面的要求,免得走题。一般在指导审题时,要求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的范围,找出写作的重点,确定写作的体裁。例如《我爱家乡的×××》一题,地点的范围是家乡,数量的范围是一种特产或景物。关键词(俗称“题眼”)是“爱”,重点是要写出对它的喜爱。这样的文体一般是写物的记叙文。

2.选材。明确了题目的要求,接下来就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材料。学生看到一个题目时所想到的材料,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不一定都有用。因此,必须指导他们筛选。有人把选材的方法归结为三个字:摆、挑、剪。所谓“摆”,就是把所有有关的材料都摆出来,犹如布店陈列多种料子。所谓“挑”,就是从摆出的材料中挑最合适的。所谓“剪”,即根据中心的需要进行精心剪裁:与中心有关的要写,无关的不写;能突出中心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

3.组织材料编写提纲。编写提纲是思维条理化的过程,有助于克服作文离题、无重点、层次不清、详略不当等毛病。有了提纲,写时心中有“谱”,思路清晰,作文迅速,可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教师应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编提纲的重要性,让他们尝到甜头,习作时自觉编拟提纲。

4.指导修改草稿。在学生写好初稿后,教师要指导学生修改。修改草稿是习作的一项重要能力,学生只有学会自己修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而一般学生没有修改的习惯,教师要加以培养,使他们懂得修改文章不比多写作文的作用小,从中尝到修改的甜头。修改可根据每次习作的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看看思想是否正确和有没有错别字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作文完成后,不要急于交卷,先自行审读、修改。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换习作,互相提意见再修改。教师也可在班上指出普遍性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己作重点修改。

(三)批改

习作批改是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具体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1.习作批改中的指导思想

如何改革习作批改,提高批改效率,解决语文教学中这个老大难问题?“课标”指出:“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这段话提出了改进批改工作的要领。

一是要多作鼓励,多就少改。习作小学生所有作业中难度最大、畏难情绪最严重的作业,教师尤其要多鼓励。学生总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教师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对其缺点,也须从爱护出发予以指出。

多就少改也是对学生劳动的尊重。南宋末年福建人陈元靓所撰的《事林广记》中说:“若改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不改或少改,即使改也要尊重学生的原意。

二是批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总体上要把握“课标”对学生在习作方面的要求,不能拔高。各年级段的要求,也不能超前。例如特级教师斯霞见一个一年级学生的写话练习中有“向日葵一天天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更高”的句子,就不作修改,她认为这说明孩子有高度概念,可此时不知如何表达。在生活中一般老师比同学高,于是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低的与同学比。如果中高年级的学生这样写就应修改。一个班的学生写作水平高低不一,批改时也要因人而异。对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习作,要从严要求,可删可不删的一般要删,改、调、补也是这样。对水平较低,基础较差的,还是以不删、不改为宜。批语应从正面多作鼓励。对中下生不能只采取横向比较,还要让学生多跟自己以前的成绩比较。不然,中下生永远是“矮子”,不易看到自己的进步。总之,在统一要求下,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批改,才能收到实效。

三是发挥学生在批改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叶圣陶早在1978年就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让学生自己改。修改文章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语言文字上的修改,其实就是修改思想”。修改应是作者自己的事,由作者自己去完成。修改文章是书面表达中的一项能力,能力只能从作者修改文章的实践中形成,教师的批改至多起辅助的作用,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修改。所以叶老又说:“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国内外作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评改的能力,这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习作批改的具体做法

(1)批改的内容

作文批改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思想内容方面:思想感情是否真实,内容是否具体。2)篇章结构方面:是否有一定的条理。3)语言文字方面: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4)书写方面:字迹是否清楚,书写是否工整,书写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当然,每次作文批改的内容,要依据本学段、本学期和本次作文的要求,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2)批和改的形式

批语有两种:一是眉批,一是总批。眉批是写在文章眉端的批语,它主要指出字、词、句、标点或段落的优缺点。总批是写在篇末的评语,主要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及习作态度等给以总的评价,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总批要具体说明哪些好,为什么好,哪些不好,为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等等。总批语言要热情中肯,不要抽象、空洞。

改,是指对文章的修改。改的方法,常用删、补、调、换四种。删,就是把多余、重复的字、词、句、段删去。补,就是增补缺漏的字、词、语句和标点符号。调,就是调整原文中的病句,不恰当的词、错别字或不正确的标点换掉。需要说明,有可批才批,无可批即不批,不一定眉批、总批一应俱全。

(四)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论。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课标”的精神,习作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抓带有共性的问题。每次习作涉及的问题很多,每次讲评应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和存在的共同性问题确定讲评重点。二是要发挥学生在讲评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地参与讲评。在分析、比较、评议中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知道为什么好,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做。讲评应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不仅耳听,还要动脑、动嘴、动笔。三是讲评要联系学过的范文和有关习作知识,让学生懂得“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四是讲评要坚持正面引导。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特别要肯定差生的点滴进步。正如有的老师所说,要用放大镜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表扬面要宽些。当然也要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和错误,举例不能多次集中在几个差生身上。剖析时尤其慎重,必须满腔热情,切不可冷嘲热讽。五是讲评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准备不充分,讲评必然空泛,不能解决具体问题。讲评前要分项记录,选好典型材料,在分析记录材料和作文的基础上,找出本次作文的主要优缺点,确定讲评目的、重点和方式。

作文讲评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综合讲评。教师对全班学生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作全面综合性的分析和讲评。首先是总述习作一般情况,指出共同的优缺点,然后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过的有关习作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讲评中可着重分析一篇习作,适当联系其他学生的文章和普遍性的问题。

2.专题讲评。以某一个问题为重点,集中进行讲评。讲评之后,可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3.对比讲评。选两类或几篇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习作进行比较讲评,使学生懂得该怎么写,不该怎么写。从形式上来说,有段的对比和篇的对比;从内容上说,有好的习作和差的习作对比,有范文与习作的对比,有同一学生修改前后两篇习作的对比。讲评中要对文不对人,对成绩差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切忌嘲笑。

4.欣赏观摩。选择学生的佳作,或全篇或片段,通过朗读和分析,让同学们欣赏观摩。也可在课外传阅或张贴观摩。讲评时可请作者谈自己的体会,让大家感到“典型不远”。推荐和观摩的面要宽一些,发动学生自己参与评议。

习作讲评后,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一些作业,作好讲评后的消化工作。作业包括改正错别字、辩字组词、解词造句、改正病句、书面回答问题、修改习作、写读后感、写习作小结等等。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再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3]刘济远.如何引导学生学作文与学做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4):24—28.

[4]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叶圣陶,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Guiding Strategies for Primary Writing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LIU Ji-yua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02)

Composition teaching practice is a hard problem in Chinese teaching practice,especially when a new round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The effective ways are to make the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know the new content about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teaching objective in the Chinese Course Standaed of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o master a set of corresponding openration methodsfor composition teaching.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new curriculum;primary composition teaching

G623.24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4-831X(2012)03-0009-04

2012—03—20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0年立项课题(1011080B)

刘济远(1958—),男,湖南浏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专业委员会会长。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师范生命题习作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习作展示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