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怀化学院“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例

2012-08-15洁,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参培外语系国培计划

于 洁, 张 玲

(怀化学院外语系,湖南怀化418008)

一、研究背景

自国家教育部分别于2004、2003年推出《英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版、高中版英语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后,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英语教育改革,与以往的改革相比,这场改革更直接触动着参与者的教育和教学理念。[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转变在课堂上的角色,改变教学行为,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和现代教学技术……面对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诸多挑战,教师培训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怀化学院是“国家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承训院校,也是一所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近几年一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强调“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素质培养为主要任务,实事求是,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指导思想,从以前比较片面地强调专业知识技能教育,转向以能力素质教育为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相关专业要求的一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大力加强专业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拓展,使之发展内化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能力素质。”[2]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怀化学院外语系于2011年承办了“国家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之“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同时还承办了两期本市中学英语教师高级研讨班。为了达到“国培计划”的培训要求,也为了有的放矢,就必须了解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需求,了解现有新课程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此,外语系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在怀化地区做了广泛、深入的调研。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工作组在对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初步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初中英语教师培训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从全市10个县市的初中英语教师中随机抽取产生,共抽取了100名,其中市县教师占39%,乡镇教师占61%。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最后,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虽对新课程培训持认同态度,但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培训持认同态度,高达95%的被调查者认为新课程培训是必要的。然而,与之不相符合的是,有52%的被调查者不愿参加新课程培训,甚至47%的被调查者从未参加过培训。也就是说,教师缺乏参加新课程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访谈,教师缺乏积极性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课程缺乏吸引力,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参与培训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如参培教师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甚至部分教师在培训中途被校长召回上课,有的学校要求教师返校后利用休息时间补课。再如,部分学校还要参培教师个人支付部分培训费用,大大挫伤了老师的培训热情。三是培训教师对培训效果持怀疑态度。其中,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中有74%的教师认为培训的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不少老师认为培训只是“走形式”。

(二)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对英语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培训需求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61%的被调查者未接受过教学技能专项内容培训;68%的被调查者不会制作课件,主要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48%的被调查者不使用或不会使用简笔画,画出的内容不能完全表达授课教师的意图;73%的被调查者只能简单书写教案;72%的被调查者对于新课标要求的合作教学等方法了解甚少;57%的被调查者认为最欠缺的知识是课程开发。在专业结构方面,19%的被调查者为非英语专业学历,是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的教师。在学历层次方面,仅有40%的被调查者起始学历为本科,有30%的为中专,甚至还有9%的为高中。可见,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不高,较少甚至没有受过专业的教学技能训练,导致教学能力欠缺、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匮乏。因此,在培训中,如何根据这些培训需求,有的放矢地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环节,是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新课程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效

访谈中,不少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调查者反映,新课程培训的内容较少考虑参培教师的实际需求,在培训中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讲座课程,而讲座内容又没有以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关注的问题和需要为出发点,致使培训内容与地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相脱节,尤其缺乏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英语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培训,难以解决参培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培训方式上,新课程培训大多采取集中听“专家”讲座的形式,而教师普遍欢迎的参与式讨论、案例分析、示范课展示与点评则很少运用,培训方式传统而单一。从调查结果看,82%的被调查者最希望的培训方式是观摩课,希望参加的培训方式有观看、评析名师课堂实录,案例分析,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等。可见,现有培训采用的培训方式与参培教师所希望的培训方式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讨论与结论:亟需构建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体系

从调研结果看,应该说,农村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培训的认同度和期望值是很高的,要提高教师参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键还在于构建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设计上从农村英语老师的需求和实际出发,着力于解决老师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通过提高培训实效来激发教师的参培热情。基于此,外语系在实施“国培”项目中,以破解新课程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努力方向,将“国培计划”的严格要求与参培教师的参培需求相结合,就如何构建适合农村英语教师培训体系的问题做了初步探索。

(一)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并据此优化培训内容

学者朱旭东认为,“如何通过‘国培计划’项目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3]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国培计划”的目标也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专业化发展。事实上,在调查中,教师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也就是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这尤其集中体现在教学技能、课程开发能力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不足上。同样的,被调查者最希望培训能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具备与新课程教学相匹配的专业能力,从而解决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基于此,外语系在怀化学院大力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置于核心地位的大背景下,在“国培”项目中也确立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取向,培训内容及所有培训环节均需紧紧围绕这一取向而展开。

培训内容的构建方面,需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专业能力转变。也就是说,需从以英语语言形式为主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讲解向以英语教学技能、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培训内容突出“新”和“用”。所谓“新”是指培训内容是发展性的,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经验;有特色的新成果、新发展,有利于教师知识更新、技能提高,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用”则指培训内容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能够帮助教师学以致用,突出实效。[4]如此,才能使培训内容贴近中学的教学一线、贴近课堂、贴近参培教师的实际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外语系在“国培”项目中,以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新课程“如何教”的问题,既以“英语教学艺术”、“英语教学技能”等讲授英语教学方法类的课程为主线,又辅之以“简笔画”、“爵士乐说唱”、“英语课堂用语”、“英语课件制作”以及“教具制作”等实用课程。在每门课程的内容选择上,则紧紧围绕新课标、凸显实用性。如“英语教学艺术”这门课程先后设计了“交际语言教学”、“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合作教学”、“激励机制”、“辩论与讨论”、“创作性戏剧与角色扮演”等内容。这些内容涉及了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课堂教学各环节所需掌握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教育艺术。

(二)强调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

专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传递,只能通过实践训练内化而成。所以,要提升参培教师的专业能力,就需要改变传统培训中参培教师的被动地位,而应凸显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培训的主角。所以,在“国培”项目培训方式的设计上,就需以增强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为导向,打破传统的“专家理论”讲座形式,而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在总体设计上,应既有高水准专家的理论模式学习法引领;又有来自一线优秀教师的课案分析和对话切磋,使参培教师得以观摩、讨论英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典型课例;还应有参培教师到一线课堂参与实践及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基于这样的理念,外语系在“国培”项目中,设计了教育教学理论专题讲座、专业基础及英语教学教法、课件制作与案例教学、英语教学观摩与实践、影子教师 (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等模块。在课堂教学中,把参培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培训老师分享成功经验的空间,也成为参培教师分享经验、解疑答惑、深度探讨的空间,常由一些参培教师提出疑问,或由一些参培教师响应作答,或由他们相互讨论解决。这就充分调动了参培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常常将课内没有完成的讨论延伸到课外。此外,为了确保参培教师能够深度“参与”和“分享”,“国培”项目还以“任务型”研修作为外部的驱动力量,设计了“十个一”的任务,即简笔画作品一份、初中英语教材PPT课件一份、教具一件、初中英语教案一份、一堂公开课、教研论文一篇、教学评价问卷一份、学习日志一本、学习总结一份、课堂教学研修记录本一本。这样的“任务型”研修驱使着参培教师在培训期间满负荷运行,差不多每天都能满载而归,甚至在寝室还要完成讨论、做课外作业、练习简笔画、上机制作PPT、排练节目等。

“参与——分享”式培训除了强调教学过程的“参与”外,还强调参培教师深入课堂教学一线,在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中观摩优秀教师的优质公开课,听名师说课、上课、解读教学行为等,同时还强调参培教师将观摩到的经验、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到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一线中,让参培教师代表送课上门,使其在实践中得以反思,在反思中得以提高。在这方面,外语系在“国培”项目中,组织参培教师到省级重点中学怀化市三中和怀化市二中的英语教学课堂,观摩包括湖南省初中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怀化市英语教学比武一等奖的获得者在内的名师课堂,同时还让参培教师代表上高质公开课。此外,参培教师还与这两所学校的名师就如何备英语中考、如何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能力、如何管理班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要有效实施“参与——分享”式培训,除了要做好常规性参与渠道外,还需培训组织者尽可能地调动资源和创造条件,为参培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分享平台。在这方面,外语系“国培”项目依托《英语戏剧》课程,组织了“感恩国培——英语戏剧之夜”汇报晚会。要求全部参培教师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舞台表演,并将此纳入培训考核体系。在汇报演出中,参培教师极大地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先后表演了英文版经典话剧《麦琪的礼物》、《项链》、《白雪公主》等,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大锤炼。此外,还组织了“2011国培英语教学研讨会”,怀化市教委、鹤城区教委的领导,怀化市各中学英语教师,怀化学院领导、外语系教师,以及全体参培教师、外语系英语专业师范方向学生等共20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首先由6名参培教师、2名怀化市优秀英语教师、2名英语教学专家做了主题发言,然后分组展开讨论,最后各组汇报发言。如此,研讨会给参培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享教学经验、反思教学问题、破解教学难题的平台。

总之,“参与-分享”式培训的核心,就在于强调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使之能在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技能、构建课堂艺术、英语教师必备素养、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等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与反思,使其能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并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全过程指导,构建有效的培训支持体系

“国培”强调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为核心取向,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这种重能力、重实践、重参与的培训模式无疑需要优质的培训资源做支撑。同时,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一个反复训练、不断提高的过程。所以,要确保“国培”实效,就需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全过程指导,以构建有效的培训支持体系。

优质培训资源方面,关键在于根据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需要,有效整合高校专家和学科教学一线名师的优质资源,形成合理的比例结构,使培训团队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知中小学的学科教学现状,从而将理论引领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还要坚持开门办“培训”的理念,充分整合地方优质的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使参培教师能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以名师课堂为研习平台,以真实教学现场为学习情境,通过观课研课、与名师互动交流等深化对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在这方面,外语系在“国培”项目中,充分整合了省内外高校、省级重点中学、教育研究机构和地方中学的优质资源,遴选出高水平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近30人组成了培训团队。项目由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在读博士张玲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团队成员包括中国剑桥少儿英语首席培训官、首都师范大学邱耀德教授,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北京语言大学宁一中教授,美国“教书育宜”协会会员、长期从事美国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Mike老师,以及教学一线的英语特级教师等。在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方面,则有效整合了省级重点中学怀化市三中和怀化市二中的英语教学课堂资源,让参培教师得以进入真实的英语教学情境。

全过程培训方面,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一个逐步上升、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培训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所以“国培”项目除了搞好英语新课程的集中培训外,还需确立跟踪指导、长期服务、全过程培训的思路。在这方面,外语系“国培”项目在第一时间创建了“国培QQ群”,为参培教师构筑起一个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也搭建起一个对参培教师进行长期指导、服务的渠道,而培训组织者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跟踪培训效果、获取意见反馈等。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参培教师可以有序、自由地表达交流、质疑探讨。有参培教师表示:“QQ群的创建,为我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只要上了这个QQ群就能随时交流,学习和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得到了专家及时解答。”另外,为了进行全过程指导以及帮助农村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外语系“国培”项目还制定了送教下乡和支教制度:将每年选派教师到农村中学进行教学交流,给他们传递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综上所述,“国培”项目要构建适合农村英语教师的培训体系,关键在于将培训目标转向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上,并据此设计重能力、重实践、重参与的培训模式。这就必然要求,培训内容需从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专业能力转变;培训方式需以“参与——分享”式培训为主导,明确参培教师的主体地位;培训支持体系需保障优秀培训师资和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优选与供给,建立稳定、有效的优质资源整合机制和“全过程”培训机制。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9):345-350.

[2]胡建,宋克慧,彭庆文.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突出问题与改革思考 [J].大学教育科学,2010,(3):34-38.

[3]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 [J].教师教育研究,2010,(6):3-8,25.

[4]刘晓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培训问题及模式研究 [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12):51-53.

猜你喜欢

参培外语系国培计划
教研能力自主生成:基于知识建构的中职教师培训新模式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长治学院外语系
提高参培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
E-learning: 在“国培计划”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实效性研究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云南师范大学(2014)幼教国培班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为例
CriticalRealisminGreatExpec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