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典学是一门科学,而不单是艺术——评《当代词典学》

2012-08-15冯克江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辞书词典语言学

冯克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

引 言

如今,词典学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无论是理论词典学还是应用词典学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应用词典学而言,各种各样的纸质词典、电子词典大量涌现,为人们的语言文化学习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就理论词典学而言,语言研究和语言学的发展对当代词典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词典学、交际词典学、语篇词典学和比较词典学等新的词典学研究方法论应运而生。词典学的各个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词典学已经形成一门具有独立理论框架的交叉性应用学科。在研究实践中,大家各自选择感兴趣的方向研究,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言,其理论框架仍然较为松散。为了使词典学作为一门学科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务必构建词典学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认为,《当代词典学》(以下简称《当代》)能够发挥这样关键的作用。

一、内容简介

《当代》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宜华教授和广东商学院雍和明教授合著、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我国词典学专家黄建华教授亲自作序。

全书分为六个主题,共十六章。

第一个主题为词典与词典学综论,包括词典学概论、词典的结构、词典的类型等三章。这一主题探讨的都是比较常见的内容。

第二个主题为词典的主要类型与功能特征。在这一主题中,探讨了语文词典、双语词典、专科词典等相关问题。和第一个主题一样,这一主题谈论的内容也是较为常见的内容。

前两个主题的内容主要是让读者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见的词典学知识。

第三个主题为词典的编纂原则和释义方法。笔者认为,这一主题是该书最为关键的部分。首先,在第七章中,探讨了词典编纂的原则,包括总体原则、收词原则、立目和注音原则、义项处理原则、词典释义原则、双语等值原则等。第八章则是探讨释义学说与词典释义。作为核心任务的释义,对词典编纂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九章主要探讨的是积极型词典的释义。在该章第七节中,作者提出了多维释义的构想。作者指出,“在释义方面,建立在现代范畴理论和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综合、多维释义法强调从形态结构、概念结构、句法结构和语用规则等方面系统揭示被释义词的语言属性”[1](P287)。在该部分,作者首先探讨了词典释义的认知取向,然后提出了意义驱动释义模式的构想。第十章探讨了双语词典的释义。

第四个主题为词典修订与评价体系,分为词典的修订和词典编纂的规范与评价两章。词典的修订对于一部词典特别是大型词典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笔者发现在有些词典学专著或教材中却很少被提及。该书非常重视这一问题,并用了一章的篇幅探讨这一问题。在这一章中,首先探讨了词典修订的动因,然后是词典修订的形式,随后是词典修订的内容,接着是词典修订的程序,最后是词典修订的周期。应该来说,这一章节对词典修订的相关内容的概括是非常全面、详细的,对于词典的修订有相当的指导意义。第十二章主要探讨的是词典编纂的规范与评价。在词典学的相关研究中,词典评价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分为鉴定性评价(dictionary appraisal)和批评性评价 (dictionary criticism)。在该章第一节介绍了宏观质量规范及评价,第二节则探讨了微观质量规范及评价,第三节则专门探索的是专科词典的评价。第四节和第五节非常重要,分别探讨了词典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所介绍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学术性原则以及评、论结合原则和褒优贬劣原则等。这些原则对指导词典评价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介绍的词典评价方法则包括全面介绍法、总体评论法、问题解述法、标准观照法、比较分析法及学术探讨法等。这些方法对推进词典评价的发展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第五个主题为辞书的规划管理与编纂技术,分为辞书的规划与项目管理和词典编纂的现代技术及其应用两章。第十三章主要探讨的是辞书的规划与项目管理。这是一个被经常忽略的问题。但是,词典编纂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如果不了解词典的规划与项目管理,势必会影响词典业的发展。该章介绍了辞书发展规划、辞书编纂设计方案、辞书项目管理工作、辞书编纂方案的实施等方面,对了解辞书的规划与项目管理会大有裨益。笔者认为,这一章也是该书的一个亮点和特色。第十四章探讨的是词典编纂的现代技术及其应用。该章很能体现“当代”二字,讨论的主题是以计算机科学为标志的辞书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分别探讨了词典现代技术的理论基础、词典语料库技术、词典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技术、词典的自动生成技术、电子词典技术等方面的内容。这方面我国的研究状况较为落后,在计算词典学方面的系统研究和词典语料库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有更多的人士参与其中。

第六个主题为用户视角研究与词典使用。十五章主要讨论的是词典与语言教学,探讨了词典编纂与语言教学、词典使用与语言教学、词典理论和实践与语言教学创新、词典学教学与词典用户教育、词典学教学设计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第十六章则探讨了词典与语言翻译。讨论了词典与翻译、词典的词汇信息与翻译、词典的话语信息与翻译、词典知识与翻译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二、主要理论创新和学术价值

1.及时性

关于词典学的学科分类问题,一直以来就争议不断。通常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词典学隶属于语言学。杨祖希认为,“词典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学科”[2](P30),“广义词汇学,就是包括词典学在内的”[2](P32)。黄建华也认为,“外国的词典家也大致持相同的看法,即词汇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而词典学则是应用词汇学的一个方面”[3](P14)。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词典学和词汇学是相互联系而又各自有其独立性的两门平起平坐的学科。第三种观点以胡明扬等为代表,将词典学视为和语言学完全平等的学科[4]。

笔者认可胡明扬的观点,即词典学已经从语言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当代》的作者也认为:现代词典学已经形成一门自成一体、相对独立的学科。很明显,随着本身的快速发展,词典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的时机已经日趋成熟,但是,正像《当代》的作者在绪论中指出的那样,“其理论框架仍是比较松散的”,“词典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仍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整体性”。因此,仍需要相关研究,以构建词典学的理论体系。《当代》就是带着这样的使命出版的。它“试图以国际词典学的研究和实践为背景,瞄准学科前沿、吸收各种相关理论之长,比较中西辞书研究理论和词典编纂实践,探讨并构建当代词典学的理论体系”。

我国现有的几本词典学专著,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出版的。这些著作对我国词典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们成书时间早,很少涉及到现代语言学理论、认知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基本没有触及计算机技术、统计学方法、词典语料库和数据库在词典编纂中应用等问题。《当代》正是针对这些新的词典学现象而展开的,从全新的角度来研究词典学的理论和词典编纂的科学方法。

笔者认为,《当代》的出版非常及时,为构建词典学的理论体系作了意义深远的尝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相信不久会有大量类似的词典学专著陆续面世。

2.首创性

《当代》最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特色在于,它一改西方词典学界把词典学看作“词典编纂的艺术与技巧”的学术方法,第一次把词典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完整的学科来构建。本书系统归纳、总结了迄今为止世界范围的主要词典学理论及,汲取了语言学、认知学、二语习得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了词典学作为一门学科应具有的学科特性和理论框架。它广泛吸收、全面俯瞰、系统概括,全面描述了词典学的框架。

3.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在内容、章节上都突出了辞书学的独立性、完整性、系统性,对完善词典学的学科构建有着重要意义。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当代》试图构建词典学的体系,而作为一个体系,系统性是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非常明显,《当代》视构建词典学的体系为己任。在该书中,既有理论的探讨,如第一、二、三、四章等,同时又有编纂技术、工艺等方面的论述,如第十一章、十四章等。既有一般词典学专著和教材都提及的概论、词典的结构、词典的类型等方面的研究,又包含了一些其他专著和教材很少论及但是作为体系所必需的方面,如词典的修订及评价体系、辞书的规划与项目管理等。既有一般篇幅的论述,如词典学概论、词典的结构等方面,又有强调和突出的部分,如释义学说与词典释义等。

这些都体现了《当代》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也体系了该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4.《当代》以语言学理论和词典学本体论为基础,阐述了词典与所描述对象——词之间的关系、词典与使用对象——读者之间的关系、词典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双语词典中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词典与词典编纂工具之间的关系,以及词典与语言学及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系统地论述了词典学的任务和词典的功能特征,对构建当代词典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5.《当代》实现了从编者为中心的传统词典学研究到以词典用户为中心的现代词典学研究方法的转向,十分重视语言学习者的需求。本书在词典类型学上引入了交际语言学的方法论,使词典分类更加科学;在词典编纂的理论和原则上,把现代词汇学、语义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以及二语习得理论等结合起来,揭示了词典释义与读者潜在接受视野间的互动关系,探讨读者接受信息的最佳形式;在词典的数据处理方面,引用了计算机数据库理论和技术,探讨了词典数据库自动生成词的可能性和实施方法;为推动辞书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6.在单语语文词典和双语语文词典方面,《当代》全面、系统地应用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理论和认知语义学的语义观,提出了单语词典意义驱动的多维释义理论,揭示了语词意义的多维性和语义系统关系形成的深层认知机制以及语义网络在词典中的分布结构;在双语词典翻译方面,提出了建立在原型交际模式上的多维译义理论框架以及翻译流程模式。这些为词典编纂如何处理复杂的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能避免以前那种凭主观臆造的经验式做法;这对构建系统的词典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当代词典编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7.当代性

该书名为“当代词典学”,即表明其显著的特点是当代性。

该书的当代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该书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的词典学现象。例如,在第十四章中就谈论了词典编纂的现代技术,如语料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词典编纂技术、词典的自动生成技术、电子词典技术等,特别是词典的自动生成技术,更是非常现代的、高精尖的技术。

其次,该书的当代性还可以体现在“新”字上。一般认为,科学研究的“新”,包括内容新、资料新、方法新。《当代》在这三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是体现最为明显的是资料新。该书归纳总结了世界范围内这方面的最新成果,参考文献涉及到了英语、法语、汉语等方面的资料,而且很多的资料非常新,都是本世纪的专著、论文等。

再者,该书的当代性还体现在描述了当代语言研究和语言学研究对词典学的研究和词典编纂所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影响。例如,在第一章中就专门探讨了词典类型的交际视角和词典的交际分类法。

8.实践性

该书不仅具有非常强的理论价值,还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对辞书编纂者、辞书使用者、辞书出版社都很有指导作用。对语言教学编纂词典的人可以清楚了解辞书的标准要求,使用词典者可以明白辞书提供很多他们尚未知道的功能,对开阔视野、纠正“盲目实践”的偏颇会有重大帮助,而辞书出版社亦可以掌握将来辞书发展的大势。这是一本适合学者与一般读者的辞书研究著作。

三、学术影响

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辞书界的广泛关注。词典学专家黄建华、晁继周、伍谦光、周洪波、徐祖友、陈善伟、苏新春、李志江、吴建平和曾泰元等都给予了《当代》很高的评价,认为作者站在词典学学术研究的前沿,吸收各家学说的重要观点和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词典编纂实践,探讨并构建“当代词典学的理论体系”,为以后的分支深入研究明示了方向。晁继周认为,该书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词典编纂和研究词典学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009年,该专著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当代》的出版对于词典学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明确指出,词典学不仅是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不仅如此,该书努力并成功地构建了当代词典学的理论体系,为以后的词典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指明了继续深入研究的方向,因而在我国词典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章宜华,雍和明.当代词典学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杨祖希.词典学试论 [J].辞书研究,1979,(1).

[3]黄建华.词典论 (修订版)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4]胡明扬,谢自立.词典学概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辞书词典语言学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米沃什词典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科举干禄与语文辞书编纂
漫画词典
《胡言词典》(合集版)刊行
社会语言学名词
あたらずといえどもとおから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