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性”运动与桑戈尔
2012-08-15黎跃进
黎跃进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黑人性”运动与桑戈尔
黎跃进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天津师范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387)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黑非洲的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文化运动,它以19世纪末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以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由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倡导推动,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桑戈尔不仅是“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也是代表性诗人,他的诗作扎根非洲黑人文化传统,赞颂黑人传统精神的价值,在艺术表现上也体现了“黑人性”文学的鲜明特征。
“黑人性”运动;桑戈尔;民族精神
“黑人性”(Negritude,又译作“黑人传统精神”、“黑人精神”)运动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黑人法语作家桑戈尔、莱昂·达马和艾梅·塞泽尔所倡导,旨在恢复黑人价值,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自己文化个性与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的文化和文学运动。运动中涌现出一批黑人诗人和作家,桑戈尔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
“黑人性”运动以19世纪末期的黑人文化复兴运动为思想基础。黑人文化复兴运动由“非洲民族主义之父”、来自美洲西印度群岛的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所发动。布莱登反对把非洲人看成是劣等民族和用欧洲文明来教化黑人的殖民主义文化侵略,致力于提高非洲黑人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尊与自豪感,他第一次提出了“非洲个性”的概念,即强调非洲黑人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同一性、价值观,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与世界其他种族是平等的,黑人区别于其他人种的独特性在于非洲是“世界精神温室”,它的村社制度及村社成员之间的和谐团结,黑人与他们生存的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依赖情感,黑人社会中万物同一、神人相通的宗教信仰可以纠正陷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泥潭的西方文明的偏差。
“黑人性”运动以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前导,杜波依斯 (1868—1963)、克劳德·麦凯(1890—1948)、兰斯顿·休斯 (1902—1967)等人研究黑人历史,发掘、整理黑人文化遗产,弘扬黑人悠久的文化传统,激发和提高黑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创作了一批反映黑人状况和愿望,塑造“新黑人”形象的文艺作品。他们对于黑人法语作家提出“黑人性”的概念具有深刻的影响。
1921年圭亚那出生的黑人作家勒内·马朗(1887—1960)创作了取材自身经历的作品《巴杜亚拉,真正的黑人小说》,作者指责殖民者对非洲的掠夺,号召为反对黑奴贩子而斗争,小说产生巨大影响。1932年,马提尼克大学生埃蒂安·莱罗、于勒·莫内罗特和勒内·梅尼勒在巴黎创办了《正当防卫》杂志,杂志创刊号的《宣言》从政治、种族和文化三个方面提出了黑人问题,控诉殖民统治者从肉体到精神对黑人的控制和奴役。这些理论和创作都为“黑人性”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34年,塞内加尔的莱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1906—2001)、圭亚那的莱昂 · 达马(1912—?)和马提尼克的艾梅·塞泽尔 (1913—?)在巴黎创办《黑人大学生》杂志。他们以刊物为阵地,倡导“黑人性”运动。杂志一直坚持到1940年法国沦陷时才停刊,在1934年至1940年的6年间,他们创作了许多“黑人性”内涵和风格的诗文,如达马斯在1937年出版的诗集《色素》;塞泽尔在1939年发表的长诗《回乡札记》;桑戈尔的第—部诗集《阴影之歌》中的大部分诗歌也是在30年代中后期写下的。正是在《黑人大学生》杂志及其倡导者的影响和努力下,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文学运动展开了。
“黑人性”文学极力歌颂非洲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从传统的生活、风俗、神话和祭仪中吸取灵感和题材,“以年轻的非洲对抗老迈的欧洲,以轻快的抒情对抗沉闷的推理,以高视阔步的自然对抗沉闷压抑的逻辑”[2]280,显示了与欧洲文化的整体对抗。应该说,黑人性运动在30—50年代对于激发黑人内部的民族意识,改变外部对黑非洲的黑人的态度方面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是20世纪非洲大陆为实现复兴与统一的精神旗帜,是非洲人民团结奋斗的情感认同对象。但是,他们出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捍卫和宣传本民族的文化,而黑人民族文化的核心是经过千百年沉淀的部落文化,因此他们的理想是一种向后看的理想,是面临着国家受侵占、民族被奴役的严酷现实,在深刻的历史反思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回归意识。60年代以后,“黑人性”运动越来越受到黑人理论家和作家的批判,他们认为“黑人性”忽视社会的发展,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过去,无助于现实和未来,法侬②在《论民族文化》中指出:“依附于传统或复活失去的传统不仅意味着与当前的历史相对抗,而且意味着对抗自己的人民。”[2]284索因卡对“黑人性”运动作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这个运动在以后20年间对创作情感的形成起着无可争辩的支配作用,不仅法语殖民地作家和知识分子而且葡语殖民地和英语殖民地的作家和知识分子均如此。……黑人精神文化运动只是一种在一系列条件下产生的历史现象,随着这些条件的消失,随着社会越来越需要更加全面的分析和剧烈的药方才能奏效时,它已经失去了在感情方面的那种支配作用。”[3]456
二
“黑人性”文学的核心人物是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 (Leopold Sada Senghor1906—2001)。桑戈尔1906年生于塞内加尔的达喀尔南部若亚尔镇一商人家庭。他最初立志要做教师或牧师,在附近一所天主教会的学校和神学学校上学。20岁时,他感到自己一生事业不是当牧师,乃转至达喀尔一所中学继续求学。1928年桑戈尔获得部分奖学金去巴黎,在巴黎大学完成学业。毕业后在法国从事教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参加法军作战。1940年被俘,在德国集中营关押两年。1945年成为法国立宪会议议员和法国国民议会议员。同时积极参与民族独立的政治活动,组建民族政党,成为塞内加尔民族解放的领袖。1960年塞内加尔独立,桑戈尔出任共和国首任总统,之后四届继任,1980辞去总统职务。在其执政的20年间致力于稳定政局和发展经济,不遗余力地推广民族语,甚至亲自编定字母表、术语和语法。1984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第一位黑人院士。2001年12月29日病逝于法国诺曼底。创作出版诗集《阴影之歌》(1945)、《黑色的祭品》(1948)、《黑人和马尔加什法语新诗选》 (1948)、《埃塞尔比亚诗集》(1956)、《夜歌集》 (1961)、《热带雨林的信札》(1972)、《主要哀歌》(1979)、《诗歌总集》(1990);还出版有政治、美学和文学理论论集《论非洲社会主义》(1961)、《非洲性的基础:或“黑人性”和“阿拉伯性”》(1967)、《自由一集:黑人性和人道主义》(1971)、《自由二集:民族和社会主义的非洲道路》(1977)、《行动的诗歌》(1980)等。
作为“黑人性”运动的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桑戈尔将诗歌当作体现“黑人性”精神的媒介。桑戈尔的诗集《阴影之歌》和《黑色的祭品》,把西方文明和非洲风俗作了对比,表现出他对祖国的热爱。他将黑非洲比作美丽的黑肤女人,“赤裸的女人,黑肤的女人,你生命的肤色,你美丽的体态是你的衣着”,“黑色”的皮肤正是美丽的来源,也正是这“黑肤的女人”给与“我”心灵的滋养,“饱满的果子,醉人的黑葡萄酒,激发我抒情的嘴唇”,“在你头发的庇护下,我的忧愁消散,在你毗邻的太阳般的眼睛照耀下”(《黑女人》)。在桑戈尔看来,黑色是生命的颜色,是非洲及其传统文化的象征;美丽的黑非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和谐的大地,那里有“麦苗绿色的轻风”、“舞蹈者赤裸的双脚耕耘过的”和“笼罩在白色蜜酒和黑色牛奶的溪流中”的人行道、“长矛一般的乳房”、“百合与神话面具的假面的芭蕾”、“爱情的芒果”和“达姆鼓的血液”,与此相反,作为欧洲文明象征的城市纽约则到处是“蓝色金属的眼睛”、“冰冻的微笑”、“硫磺的光亮”、“青灰的楼身”、“光秃秃的人行道”,“这是符号和计算的时代”,对照之下,作者不由大声宣告,陷入工具理性的死气沉沉的西方文明将通过生机勃勃的黑非洲文明来获得拯救,“纽约!我对纽约说,让黑人的血液流进你的脉管/像生命的油一般清除你钢筋铁骨上的锈迹/赋予你的桥梁以山岗的曲线和藤蔓的弹性”(《纽约》)。他在《向面具祈祷》一诗中自豪地写道:
在世界复兴面前,我们答:“到!”
我们就是酵母——没有它不能发起白面,
因为除了我们,有谁能把鲜活生动的节奏
带给这个死沉沉的机器和大炮的世界……
灵山集团在对拈花湾进行开发前,已初步完成了灵山胜境景区的前四期工程,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建设。2012年后,灵山成为世界佛教论坛的永久会址。以建设会址的配套工程为契机,拈花湾从佛教文化核心资源中提取“禅”作为开发主题,与灵山景区文化一脉相承。
我们跳起舞蹈,我们正踏着坚实的大地恢复元气。
桑戈尔非常注重非洲的历史传统,他的戏剧长诗《沙卡》,赞美了19世纪上半叶祖鲁人的著名领袖沙卡统一了分散的部族。他在诗歌中,热情地讴歌黑非洲的山川大地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我应该把图腾珍藏在我的血管的深处,
它是我的祖先,皮肤上交织着风雨雷电,
它是我的护身符,我应该把它深藏。
——《图腾》
正是这种祖先传统的延续,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非洲各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塞内加尔、甚至整个非洲将成为独立、自由、和平的胜境。桑戈尔创作的“塞内加尔共和国国歌”(《弹起琴,敲起鼓》)中有一节:
塞内加尔,你是雄狮的后代,
你在夜间勇猛地奋起,
啊,重现祖先的辉煌荣誉,
黑檀木般庄严,肌肉般强健。
我们是率直的民族,宝剑没有瑕疵。
肩并肩向前进,塞内加尔人民,
对于我,你们比兄弟还要亲,
联合海水和泉水;联合草原和森林,
万岁,非洲母亲!万岁,非洲母亲!
桑戈尔诗歌的主题,根植于他的基本信念:面对殖民文化同化和种族歧视,要证明黑非洲文化的合法存在,从源头上肯定其独特价值。但它这样做的时候,很明显又陷入了欧洲中心论的二元对立,将黑非洲文明与欧洲文明截然对立起来,不同的只是颠倒了一下位置,因而在反对种族主义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鼓吹黑人血统优越的“反种族主义的种族主义”。桑戈尔自己也认识到了这种偏差,独立后他改变了对西方文明排斥和贬低的态度,提出“文化融合论”的主张。“他的 ‘文化融合论’的基本思路是:在保持非洲文化的鲜明特点,继承非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和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4]185-186。这既是作为国家行政首脑建国方略的需要,也表明独立后的“黑人性”运动多了一份理性。这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能体现出这种变化。塞拉里昂的英语诗人加斯顿·巴特—威廉姆斯在他的《琴键》中,将黑人和白人比作钢琴上的黑白键,二者共同演奏出和谐的声音:“你的皮肤是骄傲的白色,/我的皮肤是黑色;/伸出手来,请与我同行。/音乐响起,洪亮。/我们被融进同一个和音,/汇合成同一首歌。”象牙海岸的达迪耶在《我们手上的纹路》中也表达了相似的愿望:“我们手上的纹路——/黄色的,黑色的与白色的——/这不是疆域的界线。”而是:“生命的纹路,友谊和美丽的命运之路,心灵与幸福之路。”黑人、白人、黄种人联起手来,就可以“将我们的理想联结成/一个巨大的花冠”。桑戈尔也在诗作《祈祷和平》中写道:“五大洲的人民同她 (引者注:指非洲黑人)站在一起,/看,这千千万万个人的潮流中/攒动着我的人民的头颅/请允许他们伸出炽热的双手/结成兄弟般友谊的纽带/紧紧地拥抱大地。”
在艺术表现上桑戈尔诗歌有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强烈的节奏感。受到非洲传统歌舞中达姆鼓急促节奏的启示,桑戈尔将诗歌的节奏视为生命力的体现,认为“它是震撼人心的冲击,是通过感觉抓住我们的存在之根的力量”。因而,读桑戈尔的诗,仿佛听到急促的达姆鼓声,强烈的节奏令人热血奔涌。第二,流畅而富于气势的长诗行。在表现形态上,桑戈尔的诗诗行一般比较长,读起来像有韵的散文,但流畅有力,“不能否认丰富深刻的想象描述使他的诗作强而有力,常常具有审美价值的意象与节奏,换言之,它把法语用作创作手段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5]211。第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桑戈尔受到法国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又源于非洲民族传统文化。超现实主义借助于象征,将事实与梦幻、过去与现在、生者与死者、抽象与具象杂糅,以此表现宇宙的神秘的统一。桑戈尔诗作中大量现实与幻想交错的描述,充满各种令人难以捉摸的隐喻。在非洲传统中,生和死、幻想与现实没有严格的区别,人们可以与祖先交流,倾听山川草木,各种精灵的声音。桑戈尔认为:非洲黑人现代诗的方法,无论是口头的或是书面的,都是超现实主义[6]252。第四,论辩性。桑戈尔的诗歌承载着向世界证实黑人文化价值的命题,无形中是一种论辩。当然不是抽象枯燥的议论,而是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论辩。
注释:
①《非洲存在》杂志和出版社曾组织国际性的黑人文艺聚会,1956年在巴黎举行了第一届黑人作家和艺术家代表大会,1959年于罗马召开第二届黑人作家和艺术家代表大会。
② 弗朗兹·法侬 (1925—1961),法属摩洛哥理论家,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的先驱,被尊崇为“第三世界解放运动的精神先知”,主要著作有《黑皮肤,白面具》、《地球上不幸的人们》。
[1]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
[2][阿尔及利亚]弗朗兹·法侬.论民族文化[M]//罗刚,刘象愚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尼日尼亚]沃利·索因卡.殖民统治时期的非洲文艺[M]//A·阿杜·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4]李保平.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美]伦纳德·S·克莱因.20世纪非洲文学[M].李永彩,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6][苏]伊·德·尼基福罗娃等.现代非洲文学 (上)[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
Négritude Movement and Senghor
LI Yue-jin
(Tianjin Foreign Language University,Tianjin 300204;College of Literatur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Négritude is a literary and ideological movement,developed by black intellectuals in the 1930s.It based on the black cultural renaissance movement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and led directly by 1920sAmerican black cultural renaissance.Developed by Senghor,Guianan Léon Damas,and the AiméCésaire,Négritude movement was aimed to restore the value of black identity,to call up the members in African colony to believe in the shared black heritage,the black identity.It was the spiritual flag of African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at that time,which assembled a large number of poets and writers.Senghor was not only an advocator but also a representative poet.His poems rooted in African cultural tradition,praising the value of negritude,which demonstrated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negritude artistically as well.
Négritude Movement;Senghor;National Spirit
I317
A
1673-0313(2012)02-0090-04
2012-02-10
黎跃进 (1957— ),男,湖南资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东方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