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视角下浅析《哈利·波特》电影中爱的本质
2012-08-15赵雅芝
赵雅芝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结构主义视角下浅析《哈利·波特》电影中爱的本质
赵雅芝
(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结构主义对于电影分析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对电影《哈利·波特》中的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解读,从而了解到情节发展的动因,进而挖掘出电影的深层结构,旨在重新审视其主题,为哈利波特这部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结构主义; 二元对立; 深层结构
Abstract:Structuralis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film analysis.Through narrating style of structuralism for interpreting those binary opposite elements inHarry Potter'sfilm series,we can comprehend the triggers of rising section,and then dig out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films.At last we can review its theme,which provides a new angle ofHarry Potter.
Key words:structuralism; binary opposition; deep structure
一、简介
1997年,《哈利·波特》系列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问世。自此,哈利·波特这个名字风靡全球。该系列的每一部作品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一个个出版销售神话。2009年9月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译成中文出版后,在我国也取得了极大反响。
这样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自然是会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先是从儿童文学视角分析到文化幼稚之争,随之又从文化现象的关注回归到作品本身。关于《哈利·波特》评论在短期内如它的文本一般快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哈利·波特》系列走入了大学,诸多专业学术刊物上开始出现了研究《哈利·波特》的论文,探索挖掘《哈利·波特》系列的主题,文化涵养,语言特色等等,并且出现了专门研究《哈利·波特》的论文集和学位论文。2004年出版了《象牙塔与〈哈利·波特〉:一种文学现象的透视》(The Ivory T ower And Harry Potter: Perspectives On A Literary Phenomenon)一书。
《哈利·波特》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弱化了童话书的道德说教色彩,加入了更多复杂的人物及黑暗的情节,遭受了许多批判。英国著名女作家、布克奖得主AS·拜亚特曾投书《纽约时报》,称:“在罗琳女士的魔法世界里,没有精神力量的一席之地。它是为那些被电视限制了想象力的人所写的,这些人整日生活在电视卡通,以及肥皂剧、‘真实电视’节目和名人八卦新闻所构成的夸张 (更令人兴奋而不是恐惧)的镜中世界里。”
但弗吉尼亚福拉姆学院 (Ferrum College)教授凯瑟琳·格里姆斯 (Katherine Grimes)说,《哈利·波特》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同时吸引了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对儿童来说,哈利·波特就是童话中降服恶龙的王子。对青少年来说,他是真实世界中的少年同学。对成年人而言,他又是战胜异象,改变世界的典型英雄。
无论是批评还是赞扬,我们都不能否认《哈利·波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经过改编,该作品的电影系列更是能让我们身处震撼的视听环境中,感受故事的跌宕起伏。本文从结构主义的叙事角度,分析电影系列中二元对立,进一步探讨电影的主题:爱,成长必需的要素。
二、结构主义叙事学
叙事学 (Narratology)是于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诞生的一种文学理论。因为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故称为结构主义叙事学。它主要探讨作品内部的结构规律和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西方对叙事结构研究已有相当漫长的历史。最早如亚里士多德曾经就把讲述视为某种模拟方式。他的经典作品《诗学》描述过悲剧的情节结构。但对叙事结构真正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其中最具影响的人物是普洛普。普洛普研究了俄国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不同的故事中同一行为可以有不同功能,有故事都包含“缺乏”或“恶行”功能,然后从其发展到另一结局功能。
结构主义把文学作品都看作在表面上描写某种外在现实,暗中却循着一套共同的叙事语法。结构主义在文学分析和研究中的应用表现为忽视对作品意义的分析,而重视对产生意义和文本结构的探析。这也就带出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话语。美国神话学家坎贝尔通过对世界英雄神话比较研究发现,尽管从表面看神话故事的情节都曲折离奇,英雄人物的面孔千差万别,其实人类神话都是一个统一体。若从叙事结构看,就能发现潜藏在所有故事后面的一套模式:英雄从日常生活的世界出发,冒种种危险,进入超自然的神奇领域。经过英勇奋斗,克服千难万险,最后取得胜利。故所有的神话都是相似或相同的,不同的只是英雄改了容颜,换了名字。
三、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 (Binary Oppositions)是结构主义广泛应用的一个基本概念。“结构主义者倾向于把一切内容都看成形式,或者至少认为内容是使最后完成形式 (作品本身)的已存在的一种技术手段。”任何结构都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成对出现。在一个完整的结构之中,我们可以找出两个基本的对立成分。对立成分之间的碰撞与张力构成了结构的动态改变。
深层结构不能被直接感知,而是体现为二元对立。在列维的作品中,二元对立无处不在。他在《神话学》中提到:任何现象的表面背后都必然存在着特殊的结构。只有通过把握这个结构我们才能获得问题的根本。将事物分成独立的结构,然后寻找其中对立的成分,我们可以发现意义就是产生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之中。
二元对立的组成部分看起来是平衡的。但是不难发现,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两端其实是不对等的,例如白与黑,善与恶,美与丑,我们都倾向于把前者视为优于后者,而不是单纯地把它们看作二元对立。
四、《哈利·波特》的叙事结构及哈利波特与伏地魔之间的二元对立
作为一系列叙事性超强的电影,《哈利·波特》电影具有很浓郁的故事性。在电影中是通过一个个环环相扣的事件,来编排故事的来龙去脉,使得电影更加张弛有度。读过《哈利·波特》作品并看过电影的人,只要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当中的叙事事件都是作者JK罗琳精心安排,采用“惊奇”和“悬念”这两种艺术手段匠心独运的组织,给我们营造出奇妙氛围。
通过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角度,对哈利波特电影系列中的二元对立进行阐释,我们能够领悟到高潮部分如何被触发,然后挖掘到该电影的深层结构。同时我们可以对电影主题有一个更深刻地理解:爱的重要性以及爱是如何战胜了恨。
1.《哈利·波特》电影的叙事结构
整个电影系列叙事条理清晰,故事有头有尾,收放自如,跌宕起伏。俄国学者普洛普在其1928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的100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这100个故事表面上看似纷繁离奇,变幻无常。然而它们实质上都受到一股恒定结构的制约。“哈利·波特”的叙事结构也是符合这套恒定结构的:有英雄,有反角,然后由英雄经过千辛万苦战胜反角取得胜利而结束。这一过程可以称为“回合”,一个童话 (故事)可以由一个回合组成,也可以是很多个回合构成。
电影中,这些回合由大大小小事件构成,这些事件既相对独立、完整、有和整体的“总故事”紧密相连。从叙事角度来看,有些重要,有些次之。法国的叙事学家巴尔特称重要的事件为“核心” (kernel),将意义小的称为“卫星”(satellites)。“核心”事件指的是在故事逻辑发展中占有主要位置,起一定的功用且不能省略的事件。如果一旦被省略,就会破坏故事的叙事逻辑。“卫星”事件既即使被去除了,也可以重新安排的事件,起的是补充,丰富,具体“核心”事件的作用。很显然,整个电影系列的“核心”事件就是主角哈利和反角伏地魔之间的斗争,“卫星”事件指的就是比如:魁地奇比赛;打人柳;海格的故事等等。这些“卫星”事件都是围绕“核心”事件而发展的,试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哈利与伏地魔斗争这一“核心”事件,我们是很难感受到电影的魅力,也会因为没有主题而觉得不知所云。
2.爱与恨
电影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分别是哈利波特与伏地魔。哈利代表着正义,伏地魔代表着邪恶。当我们在欣赏着两人斗争的过程之中,能清楚地意识到善与恶的不协调。
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会发现他们许多共同点。哈利与伏地魔都是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恶劣的环境中长大的。都受到他人的恶意对待,童年均是惨淡凄凉的。并且他们恰巧都是混血巫师。都是无意间发现自己的某些特别力量。但是为什么在随后的人生道路上,两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的巨大。答案:爱。斗争中,哈利从朋友长辈那儿得到了无尽的爱与支持,而那正是伏地魔所或缺的。恨是伏地魔心中唯一的存在。作为一个恶魔。伏地魔所有的力量都来自于恨,恨正是他摧毁一切的关键。
因此,电影的主题可以分析成一组二元对立:爱与恨。同时,爱与恨分支下,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分析的二元对立:友情与阿谀奉承,善良与邪恶,忠诚与背叛。
3.友情与阿谀奉承
电影中,哈利两个最好的朋友:赫敏和罗恩。三人相识于第一次去霍格沃兹的途中。罗恩是一个可爱且善良的男孩,赫敏非常的聪明并且有点傲慢。最开始哈利和罗恩更亲密些,他们不喜欢学习并且经常犯错误,然而赫敏却似乎擅长所有的事情,懂得老师说得每件事情,可以迅速的掌握各种咒语。直到第一学年结尾,罗恩和哈利在盥洗室救了赫敏之后,就变成了铁三角。他们互帮互爱,可以说没有罗恩和赫敏,哈利是不可能战胜伏地魔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友情的重要性。
然而伏地魔拥有的是什么?他身边似乎有一大堆追随者。伏地魔称他们为“我亲爱的朋友们”。他们真的是“亲爱的朋友”吗?事实上,这些人会追随伏地魔并且服从他的命令仅仅只是因为惧怕伏地魔的力量。如果他们说“不”,伏地魔就会杀死他们。伏地魔并不需要真正的友谊,他只需要别人帮他抓到哈利。他身边这些追随者的友谊其实就是阿谀奉承,没有真心实意只有勉强的服从。伏地魔不可能赢,因为没人会为了他愿意真诚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
4.善良与邪恶
善良与邪恶是电影中一组特别的二元对立。哈利代表着善良,伏地魔代表着邪恶。从他们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中我们可以发现哈利的阳光和伏地魔的黑暗。有趣的是,在哈利的内心深处也是存在着阴暗面的。他梦到自己化身为蛇攻击罗恩的父亲,并且他有很长一段时间极度渴望袭击邓布利多。但为什么我们认为哈利和伏地魔不同呢?因为伏地魔从来不会扼制自己内心的邪恶念头,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即使有些事情是被诅咒的。然而哈利,他在梦到袭击亚瑟卫斯理之后,立马找到罗恩的母亲试图尽快救治亚瑟。他尝试着不看邓布利多的眼睛来抵制袭击的冲动。哈利下定决心做一个好人,尽管他有阴暗面。他用他的方式压制住邪恶念头,并且第一时间弥补所有的过错。这也是为什么哈利的朋友在知道这些阴暗面之后却没有离开的原因,并且还努力帮助他摆脱那些邪恶的想法。
5.忠诚与背叛
哈利最终战胜伏地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哈利拥有一群忠诚的追随者。在校的第五年,哈利成立了D.A.(邓布利多军队),许多人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相信哈利也愿意追随他,学习更多厉害的咒语,变得更强大,可以在与伏地魔的最后战役中贡献自己的力量。D.A.显示了哈利对邓布利多的忠诚。电影中还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哈利波特与汤姆里德尔 (伏地魔的前身)在密室中战斗时,福克斯叼着一个布袋飞到哈利的身边,哈利从中抽出了一柄金剑,战胜了汤姆里德尔。邓布利多告诉哈利只有真正忠诚于他的人,才可以召唤福克斯,金剑则表明了哈利是格兰芬多真正的继承人,否则哈利是无法抽出剑的。
电影的最后一部,同学们也向哈利显示了他们的忠诚。他们不惧死亡,与哈利并肩作战。然而伏地魔的一些追随者却在这个期间背叛了他。或许在这些背叛者的内心深处,他们不相信伏地魔会赢得胜利。因此他们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为了自己的生命,背叛了他们的主人。
哈利拥有无尽的爱,所以他战胜了伏地魔。那些爱来自于友情,善良以及忠诚。伏地魔的追随者仅仅只是给予了伏地魔阿谀奉承和背叛,这些只会使得伏地魔更加憎恨这个世界。所以伏地魔才想要摧毁这个世界,用他自己至高无上的力量建立一个用权力说话的无爱世界。为什么爱可以战胜恨,是因为这组二元对立之间的倾向。因为现实社会中的绝大多数的人们都会倾向于爱而不是恨。爱可以使世界变得美好且和平,而恨只会带来可悲的事情。
五、结语
通过结构主义的视角分析该系列电影,我们得出了其深层结构。电影中的二元对立组之间的运动和张力促进了故事的发展,使得那些情节更加错综复杂,富有吸引力,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索。二元对立使我们抓住了电影的主题:爱最终必能战胜恨。
[1]Charles E.Bressler.Literary Criticism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practice[M].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4.
[2]Claude Lévi-Srauss.The Elementary Structures of K inship[M]. Walter de Gruyter,2002.
[3]Propp.Morphology of the Folktale[M].Austi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8.
[4]Saussure F 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方汉泉.二元对立原则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运用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7).
[6]姜淑芹.论《哈利·波特》系列的叙事结构 [J].外国文学研究, 2010,(3).
[7]姜淑芹.从隐喻到转喻:《哈利波特》系列的结构主义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8]黎新华.“哈利·波特”系列儿童小说的叙事艺术 [J].燕山大学学报,2006,(2).
[9]列维-施特劳斯.神话学文集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王衡霞.论《哈利·波特》的叙事事件 [J].娄底师专学报, 2004,(8).
[11]赵星.阳光下的阴影——论《哈利·波特》中善与恶的对立统一 [J].文学评论,2011,(2):11-12.
[12]郑先媛.从结构主义角度分析霍桑的《拉帕西尼的女儿》[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1):34-36.
[13]沈洁瑕.从二元对立的角度解读结构主义文论 [J].黄山学院学报,2007,(1).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of Love inHarry Potter'sFilm S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ism
ZHAO Ya-zhi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west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Chengdu,Sichuan 610041)
J905
A
1671-9743(2012)06-0063-03
2012-04-24
赵雅芝 (1988-),女,湖南衡阳人,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从事翻译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