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厄特《被捕杀的困鲸》引发的生态反思

2012-08-15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鲸类捕鲸人类

赵 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安徽芜湖241003)

莫厄特《被捕杀的困鲸》引发的生态反思

赵 谦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安徽芜湖241003)

《被捕杀的困鲸》是加拿大著名作家法利·莫厄特的“生态小说四部曲”之一。小说以写实的手法讲述了一头困鲸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野生动物的同情以及对冷酷围观者的憎恶。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引发了读者深刻的反思。

法利·莫厄特; 《被捕杀的困鲸》; 生态反思

Abstract:A Whale for the Killingis one of the“Ecological Quadrilogy”written by Farley Mowat,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Canadian animal literature.By the tragic fate of the poor whale,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deep sympathy for the wild animals and hatred for the cruel people.The novel contains rich ecological thinking.This will arouse readers'attention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which our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worse.

Key words:Farley Mowat; A Whale for the Killing; ecological thinking

一、莫厄特与《被捕杀的困鲸》简述

法利·莫厄特1921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是当代加拿大最著名动物故事作家之一,他纪实文学这种新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丰富了加拿大动物文学的内涵。莫厄特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大地、海洋以及加拿大莽原上的人和野生动物,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环境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充满了强烈的生态意识。”[1]这些作品中到处洋溢着他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充分展现了“新人道主义”,为世界生态文学提供了经典的解读范本。《被捕杀的困鲸》与《鹿之民》、《与狼共度》、《屠海》被称为莫厄特“生态小说四部曲”,它“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头被困在纽芬兰西面海岸的一个小海湾里的雌长须鲸受尽围观人群的折磨,最终死亡的悲惨故事。”[2]《被捕杀的困鲸》体现了莫厄特的生态伦理观,即:人类应该热爱动物,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动物并给它们以足够的尊重。这也是莫厄特对生态文学做出的贡献。

二、《被捕杀的困鲸》引发的生态反思

(一)人类对鲸类的残酷杀戮

1.捕鲸欲望膨胀的内在驱动力

人类从很早以前就有过对鲸类的捕杀,但原始人群捕杀鲸类的目的是以此为食物,每年设法捕杀的鲸的数目不过两三头,因而对鲸类并不构成什么威胁。但到了13世纪和14世纪,捕鲸的目的发生了重大变化。捕鲸者剥下鲸的脂肪,割下鲸须,鲸脂用来点亮油灯,而鲸须用来制作骨质窗户和其他用具。当鲸从食物转化为商业用品,人们对鲸的需求量就大大增加,且多多益善。在无休止的金钱利益的驱使下,人类已不再是鲸种群的一根芒刺,而是变成了死敌。可见,商业利益的驱使是导致捕鲸者屠杀鲸类最直接的动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各种先进的捕鲸工具也应运而生。原始人群捕鲸的武器是鱼叉,由于鲸类体积庞大,要想杀死一头鲸绝非易事。而到了13世纪和14世纪,大型海船被巴斯克人运用于远洋捕鲸,“从这以后,捕鲸不分地点。这颗星球上最有造诣的武器设计家制造出种种武器,捕鲸时任何武器都可能使用。”[3](P39)15世纪末,捕鲸技术进一步提高,在船上完善了炼制加工设施,这样可以一边捕鲸,一边炼制鲸油。同时,挪威人也制造出各种新式捕鲸武器,“第一种是捕鲸炮,它能发射出沉重的鱼叉,深深打入鲸的体内,并且引爆一枚炮弹,炸碎鲸体内的器官,让鱼叉的倒钩打开而不会让鲸的身体脱钩。第二种是蒸汽捕鲸船,是一种操纵灵活速度很快的汽轮机船,能够追得上须鲸。第三种是个空心矛,可以深深插进死鲸身体,将压缩空气打进去,让死鲸像个浮标一样漂在海面。”[3](P41)1922年,挪威人拉森发明了现代化的加工船。这是艘非常大的货船,尾部有巨大的开口,可以将大鲸直接进行屠宰加工。二战结束后,复杂的声纳装置、雷达、侦查飞机以及时速达每小时二十海里的捕鲸船构成了新的捕鲸装配。这些新科技的应用,使鲸在电子侦查范围内几乎没有生存的机会。总之,科技的发展导致了捕鲸工具的不断更新,为人类大量捕杀鲸类也创造了条件。

2.捕鲸者肆意屠杀鲸类的恶行

“鲸与人类同出一源,一个成为海洋生物中最威严高贵的物种,另一个成为陆地动物的统治者。两个物种相见的日子到了。双方都认识到了对方的价值,但会见的气氛却并不和平。像通常那样,条件要有人类来定,他选择了战斗。”[3](P37)在这场战役中,许多鲸遭到了杀戮。其中包括蓝鲸,露脊鲸,等等。到了1950年代初期,蓝鲸数目已经少到失去商业捕杀价值的地步了。莫厄特在本书结束后的“补偿”中提供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数据:17世纪时,八种大型鲸的数量多达四百四十万头,而到了1972年时,幸存的大鲸的数量只剩下三十五万头了。

二战的爆发抑制了南极附近对鲸的肆意捕杀,但尽管如此,还是有成千上万的鲸被误认为是潜水艇而无辜被杀。“被炸弹或深水炸弹炸死的鲸漂浮在海面上,这种情形当时对海军舰艇或商船上的守望人来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景观。战争是致命的,不仅对人类如此,就连与我们共享这颗星球的其他生命也不能幸免。”[3](P43)同时,各国都以作为军事演习的靶子为借口,大量屠杀无辜的鲸类。

3.国际捕鲸协会的形同虚设

1946年,国际捕鲸协会在挪威成立,目的是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鲸类并节制捕鲸的活动。然而从实际作用看,该协会并没有做出什么实质性的行为,相反,它反而助纣为虐,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同时也掩盖了屠杀者的贪婪。尽管该协会表面上制定出一项猎鲸配额,要求在配额的范围内捕杀鲸类。而实际制定出的配额居然远远高出鲸的数量,这不能不说是具有极大的讽刺性。同时,对于该协会出台的不准捕猎小鲸和哺乳期的雌鲸的规定,由于没有规定任何对违规者实质性的惩罚,因而没有人去执行,成了一纸空文。莫厄特不无痛心地评价道:“国际捕鲸协会披着卫道士的外衣,假装保护濒危的鲸种,因而获得公众的接受,成为这一问题的权威,其实他们干着无法估量其危害性的勾当。我不得不强调,这个组织的作用只是加剧了大多数鲸种毁灭的进程,而不是他们宣称的保护了这些鲸。他们掩盖捕鲸者大规模屠杀生命的罪恶事实,捕鲸人所代表的是有权势的个人,集团和政府,无法逃避的分析最终会证明,他们还代表了我们每一个人。”[3](P46)国际捕鲸协会的成立,使得捕鲸有了合法的依据,使猖狂的捕鲸者更加明目张胆地从事鲸类的捕杀。

4.捕鲸者为掩盖屠鲸罪行的种种借口

捕鲸者非但不为自己对鲸类的肆意屠杀感到悔悟,反而费尽心思,为屠杀鲸类寻找各种借口。一位生物学家提出,由于污染问题,海洋处于严重危险之中,鲸类迟早会灭绝,因此支持人类对鲸类进行灭绝性的捕杀。另一些人提出,人们已经建立起花费巨额的现代化捕船和加工设施。放弃捕鲸是对资金配置的极大浪费。更有宣传家鼓吹说,鲸类可以补充人类所需的蛋白质和脂肪,并提供工业和制药业所需原料。实际上,上述论断只是人类为屠杀鲸类所编造的理由。莫厄特无奈地指出:“开发、消费、抛弃、恶性循环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是我们时代的疯狂追求。”[3](P69)

(二)围观者仅为取乐任意践踏鲸类的尊严

许多缺乏同情心的人类折磨鲸类,并以此为乐。莫厄特称他曾亲眼目睹两艘汽艇疯狂地追捕鲸群,只要有一条鲸浮出水面,持枪者立刻凶狠地扫去一排子弹。追逐者不给鲸任何喘息的机会,缺氧的鲸速度减慢,常常被绑着猎刀的船桨插进背脊而涌出殷红的血。令莫厄特这样的护鲸者震惊的是,追逐者的目的只是以此取乐。再看看岸上的观众,他们非但不去制止这种残暴的行为,反而齐声喝彩。多么残忍无道啊!鲸类太善良了,假使它们有着类似于人类的报复心理,它们绝对有能力惩罚那些追逐者。然而,它们没有这么做。追逐者得寸进尺,鲸群没有逃脱他们的魔爪,最终以死亡而告终。“血从一条鲸身上捅开的伤口喷出来,像落雨一般溅在他们头上。人们扬起面孔,抹一把脸上的血,大笑着,嚎叫着,为参加夺取生命的罪行而欣喜若狂。”[3](P57)就连一个不满八岁的小孩都骑在一头幼鲸尸体上,不停地用小刀戳进鲸的肉体,而父亲正站在一边给他鼓励。

随后,一头须鲸在落潮之际不慎被困在了小海湾里,水的深度不够让它返回到大海之中。困鲸拼命挣扎却无济于事,它正处于危险之中。消息传出后不久,五个工厂的雇员,驾驶着快艇,举着手枪冲入海湾,向这头困鲸射击,直到子弹用尽,才极不情愿地离去。等到星期日来临,二十多个枪手带足了弹药,为的是寻欢作乐,其中包括商人、工厂职工以及在航船上服务的年轻人。困鲸不得不长时间潜入海底,一旦它浮出水面进行稍长时间的呼吸,无数子弹就会同时向它射来。困鲸吓得四处逃窜,一天的游戏结束后,困鲸已经疲惫不堪了。星期二,天气转好。人们听说鲸还活着,又手持枪械,去寻欢作乐,但弹药缺乏。其中有几位民兵,他们以将困鲸作为射击靶子为由从总部获得弹药,又开始了对困鲸的射击。这群人中包括三个“上流社会”的成员,他们因为周日参加教堂活动而“遗憾”地错过了那次的娱乐。困鲸再次受到折磨,样子十分狼狈,这种情景实在令人心痛。

莫厄特满腔悲愤的向读者倾诉:对鲸类怀有敌意的人群肆意践踏鲸类的尊严,残忍的虐待鲸类,给它们在肉体和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而这一切,仅仅是取乐者寻求刺激,获得乐趣的一种手段。

(三)鲸类——海洋中的精灵

1.鲸类富有智慧

很多人认为鲸属于鱼类,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正确的。虽然鲸看上去和鱼十分相似,但它们和鱼类有很大的差别。鲸是哺乳动物,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也曾在陆地上生活过。返回大海后的鲸类拥有了陆地上的生存技能,因而比其它的海洋生物要优秀很多。鲸类作为自然的生物成功存活下来,具有高度的潜在智慧,它们是海洋中最高贵最聪明的物种。“我们作过的研究表明,高度发达的鲸类具有与我们相当的脑力,或许在复杂程度和智慧能力方面比我们还要优越。有一点是清楚的:几千年来,它们的思维能力在稳步增长,甚至与我们的发展速度一样。鲸必须使用自己的脑,并且在某种方面,某种方式上,为了某种目的,要充分使用脑,可我们并不理解其中奥妙。”[3](P37)热爱大鲸的亚瑟叔叔也提到:“的确够奇怪的。有人说,鲸不过是一种鱼。不,这话不对!它们太聪明了,根本不能跟鱼相提并论。要是有人说,上帝创造了这个海,它们并不是海里最聪明的动物,我可不同意。”[3](P33)由此可见,鲸和人类一样,是大脑高度进化的动物,因而也是极富智慧的海底精灵。

2.鲸类的友善与宽容

鲸类的友善与宽容在故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鲸类在与渔民的交往中,总是带着一种近乎善意的宽容的心。尽管鲸类体型巨大,具有惊人的潜在破坏力,但它们却从未搞过任何破坏,没有碰过一张渔网,没有接触过一个锚地,更没有威胁过一艘渔船。然而,鲸类的友好忍让却换来捕鲸者更加肆意的屠杀。故事中的困鲸在经历了围观人群的恐吓、枪击以及冲撞的种种折磨后,同样也没有报复。尽管对于它来说,要掀翻追逐的小船轻而易举。鲸类就是这样,默默地忍受着一切并对给予它帮助的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善。当大鲸出现在肯尼斯驾驶的船前,莫厄特确信,“这鲸挨了人的那么多子弹,肯定恨死了人,等待第一个人落进它的掌握中,肯定会毫不留情。”[3](P103)然而,他错了,“大鲸庄重地游开了。等到它再次浮出水面,是在水潭远远的另一侧。”[3](P103)当莫厄特乘船去保护困鲸时,它似乎意识到这群人的善意,就开始和他们嬉戏。“鲸接受了面前的事实,认为我们并不打算加害于它,就对我们显出特殊的兴趣,仿佛接近我们这两条四十英尺的船对它是一种乐趣。”[3](P116)“它不仅从我们的船下面游过去几次,还从我们两条船中间游过一次,小心翼翼地躲开我们的锚链。”[3](P116)多么善解人意的海洋精灵爱,它们拥有很多值得称颂的美德,它们的友善与宽容反衬出捕杀者凶残与冷血。

3.鲸类之间的关爱

鲸类每年聚会两三次,没有配偶的幼鲸向异性求爱,组成新的家庭。鲸类“不但是一夫一妻制,而且终生相伴,配偶间关系极为密切,亲情如胶似漆。”[3](P75)莫厄特发现,被困浅滩的鲸是一头怀孕母鲸。而他的伴侣,一直在海港外焦急等待,不忍离去。无论气候如何恶劣,雄鲸都一直陪伴雌鲸,鼓励她,和她同时跃出水面呼吸,甚至为她驱赶青鱼群进入海湾。这样的灵性,深深地感动了莫厄特和他的朋友,促使他们更加不遗余力地保护母鲸。直到雌鲸最终因为枪伤感染而死亡,守候在海港外的伴侣才带着悲愤的心情离开了这个伤心地。鲸类之间这种至死都不弃不离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这也成为了人类学习的典范。

(四)善良的护鲸者为拯救困鲸所做的努力

一方面,围观人群肆无忌惮地折磨着困鲸,而另一方面,以莫厄特为首的护鲸者为拯救困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亲眼目睹了群众虐待困鲸的情景,莫厄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他随即向警察寻求援助并得到了新来的巡警默多克的支持。但他随即意识到,要想给鲸提供有效的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更多的同盟者。为此,他进行了多番联系,但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因为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一头鲸的死活。随后,很多人再次驾驶着汽艇来找乐子,岸边也照样全都是围观的群众。作者“朝周围人们的面孔上望去,发现这些面孔就像拳击赛的观众一样贪婪嗜血。”[3](P128-129)没有一个人上前遏制,警察也不愿意多管闲事,因为“书上没有规定”。最终,困鲸在人们的追逼下撞在了沙砾上。作者感到深深的痛苦,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他大声对人群发表了措辞激烈的演说。“我喊道,这是条雌鲸。它或许怀了孕。这么欺负它太残忍,太野蛮,太卑鄙了。我威胁说,假如人们不马上离开阿尔德里奇潭,我就要让全加拿大上上下下都知道伯吉是个恶魔。”[3](P131)作者的一番话使他在当地人群中受到了孤立,但他没有丝毫退却,他将自己的爱完全倾注于这头困鲸身上了。

莫厄特通过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向外界求助,但政府和科学界置若罔闻。无奈中他向多伦多的加拿大报界总部发了求助电报,不久便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困鲸,许多人打来电话,希望为拯救困鲸贡献力量。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北美都为这头巨鲸沸腾了。媒体狂热炒作,执政官立即宣布这头鲸为女王所有,授予莫厄特为鲸的管理人,甚至按自己的名字给它取了名。外界的反应镇住了当地居民,他们虽然怨恨,却不敢再直接伤害它。

拯救困鲸,维持它的生命,食物供应十分关键。困鲸需要大量的青鱼作为食物,而小浅滩中的青鱼已经严重缺乏。于是莫厄特又开始四处联系,寻求帮助。他与英属哥伦比亚捕捞船队经理取得了联系,请求他捐献几吨活青鱼,帮困鲸渡过目前的难关,得到的却是如下回复:“我们没有多余青鱼。为保证三班正常运转,捕捞来的鱼还不够呢。为你的鲸感到抱歉……”[3](P156)莫厄特无可奈何,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雇一帮人,趁涨潮时将青鱼赶入,堵上入口,让困鲸自己捕食。他协同渔民为鲸堵截青鱼,不料拦鱼的网却被人暗中割断。救援计划也惨遭失败。与此同时,外界有许多人发给作者电报,鼓励他的行为,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寄来的信件,其中还有小额的支票。这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的鼓励,给予了作者很多的宽慰,毕竟这个世界是充满着爱。

尽管由于那些杀鲸者残忍地迫害,困鲸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厄运,但护鲸者为拯救它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在某种程度上给了它以心灵的安慰,也给世界上所有热爱鲸类的人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示范。

(五)《被捕杀的困鲸》结局引发的生态反思

母鲸日益消瘦,背部隆起无数脓包,身体的枪伤的引起大面积感染。最终,它没能等到人们为她募捐的抗生素,就沉入了水中,给生命划上了一个句号。

几天之后,涨成两倍大的尸体浮出水面,散发出了阵阵的恶臭。当善良的生灵,遇上残忍的屠杀者,当拯救遭遇挫败,困鲸悲惨死去,一切为时已晚。莫厄特悲痛万分,回想起自己为拯救困鲸所做的种种努力,以及在此过程中经历的人情冷暖,不禁感到了一阵心酸。他发出了心底的呐喊:“在这个明亮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却无比悲哀。伯吉看上去如此美丽,可我不再喜欢它。我们的鲸没了。我们一起坐着听广播里的新闻报道。我不禁想起那帮野蛮的人们围在水潭边,步枪里的子弹全都扫射进那个身体庞大却与人无害的动物。他们才是野兽,而大鲸并不是。”[3](P209)困鲸死了,永远离开了这个充满痛苦的世界。

《被捕杀的困鲸》的悲剧结局,留给有良知的读者以无尽的遗憾,与亲身经历了整个事件的作者一起心痛。在小说的结尾,莫厄特写道:“我在哭泣。我痛惜逝去的交流的机会。原先的沟通其实十分淡漠,人类的愚蠢和无知已将它彻底割裂。我在其中也一样无知而愚蠢。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我在哭泣。克莱尔和我变得非常孤立——我们已经建立起与当地人们的亲情,现在却反目为仇,但我并不为此而哭,让我痛心的是更大范围的孤立——人类已经使自己成为这颗星球上的最后的孤独者,走向沉寂的毁灭途中将注定永远孤独。”[3](P211)这是发自肺腑的感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信念:人类、自然和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残害动物就是孤立人类自己,毁灭自然也必将带来人类自身的毁灭。

三、结语

《被捕杀的困鲸》是莫厄特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纪实小说,其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生态思想。莫厄特强调生态的整体发展,他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把人、动物以及自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被捕杀的困鲸》中,莫厄特以博爱的胸怀去关爱困鲸,为拯救困鲸奔走呼告,竭尽所能。当困鲸最终死去,莫厄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愤,他从心底发出了呐喊,引发了读者强烈的生态反思。莫厄特的努力是有回报的,他的生态四部曲得到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引发了许多有关生态问题的讨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野生动物,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严厉斥责那些破坏自然、毁灭动物的罪恶行径,各国政府和众多组织与个人正携手加入到保护自然和动物的行列之中。莫厄特用自己的努力,捍卫了野生动物的权利,引领了生态动物文学的发展潮流,他的作品以及他对生态文学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1]赵谦.《与狼共度》:狼之罪的否定宣言 [J].安徽文学 (下半月),2009,(3):174.

[2]赵谦.加拿大动物文学中的生命伦理学思想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5):29.

[3][加]法利·莫厄特.刘捷译.被捕杀的困鲸 [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8.

Ecological Ideas Reflected in Farley Mow at'sA Whale for the Killing

ZHAO Qian
(English Department of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hu,Anhui 241003)

I106.4

A

1671-9743(2012)06-0060-03

2012-04-18

赵 谦 (1982-),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世界文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鲸类捕鲸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反捕鲸"也应理性思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日本政府因捕鲸争议“退群”
拒做“素食主义者”——鲸类的食性进化之谜
我爷爷是捕鲸手
海豚
鲸类次生性水生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