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2-08-15李金花
李金花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0)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 方案”)。05 方案对98 方案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设置了一门新的课程,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根据05 方案的精神,从各课程的作用和地位来看,“概论”课处于核心地位,是一门核心课程。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概论”课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关涉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效果及其目标的达成。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切实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经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与总结,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的授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业已成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1 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1]。案例教学法由来已久,早在192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就开始引入,实施之后,颇具成效。1990年代以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随后,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放精神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一些大学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01年海南大学钱伟量教授的《邓小平理论概论案例教学研究及教学案例选编》将“案例教学”引入“两课”,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此之后,许多同行专家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理论实践,成果显著。在“概论”课的讲授过程中,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灵活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最新的理论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成果展示于学生。
2 “概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理论教学就是按照教材的章节偏重阐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这种面面俱到、按部就班的讲解,往往不大受学生欢迎。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事例、数据和材料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讨论和研究,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实际案例中进一步了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2]。具体来讲,在“概论”课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有以下作用。
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的成分,它能促进学生去开阔视野、探索知识、激发学生用心去学习。“概论”课作为一门理论课,思想理论强,单纯的知识讲解,容易让学生感觉教师照本宣科,一味地灌输,丧失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的引进不仅解决了“概论”课理论教学内容更新与学科稳定性的矛盾,而且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大多是当今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身对新鲜的、周边的热点有极高的关注度。以这些问题作为案例来讨论,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目前,影响“概论”课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在传统的理论讲授的过程中,教师用于联系实际的素材更新不够,过分强调授课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性,忽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要。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无疑成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案例教学可以通过案例将最新的内容自然、顺利地引入到课堂中,使课本时效性滞后的状况得到弥补,把社会大课堂与学校小课堂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最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概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择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理论视野并且深谙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并能了解社会发生的热难点问题,以及相关的学术动态。在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情况,不确定因素相比较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锻炼积极的健康心态。为了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教师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使自身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优化。
3 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中的具体实施,有三个环节,即精选教学案例、教案的实施、教学总结和反思。
3.1 精选教学案例
作为案例教学的手段和内容,教学案例不仅是案例教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且是案例教学首要和关键的因素。恰当的案例有助于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恰当的案例则有可能将教学引入歧途。所以,案例的选择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概论”课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基础选择具有典型性、启发性、时代性的案例。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就是代表性和针对性,就是所选的案例必须主题鲜明,含义明确,要最能体现和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属性,符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3]。有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教师讲解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实这不过是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的翻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案例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案例要调动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透过案例的描述去观察、分析、讨论问题,从而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案例本身要具备启发性“元素”,即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最后,案例的选择还应当具有时代性。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信息高速传播,大学生已成为思维最为活跃、接受新事物最为迅速的群体,其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呈现出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上,应该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突出时代特色,反映当今社会的背景,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关注的具有趣味性、时代性的案例。
3.2 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必须有严格的实施计划和程序。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案例的呈现、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对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三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理论讲授之前或者之后,通过合适的方式呈现教学案例。案例的呈现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提前印发教学资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文字资料、声像资料,或者口述等方式进行。教师在此基础上组织引导同学们根据案例的内容及所设置的问题在课堂上互动讨论。互动讨论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核心阶段,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完成情况。因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视角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案例,同时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讨论,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学生过多地注重案例讨论的细枝末叶,偏离了讨论的主题,教师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对于一些不愿意发言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提问,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在此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认识、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升华了学生对理论的认识。最后教师要善于进行点评总结,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是实现学生理论升华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讨论的情况对各种观点进行梳理、归类、总结。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正确合理回答以及创新观点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加以分析,进行正确的引导,但切不可强加于人。最后引导总结,推出正确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理解的纠正和价值观形成的引导。
3.3 教学总结和反思
教学反思是案例教学的最后阶段。教师通过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评价,反思教与学的得失,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行为的反思以及考察学生的自我评价[4]。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具有特殊教学效果的教学法之一,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案例教学不能代替理论教学等其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百度百科.案例教学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03601.htm,2012-01-01.
[2]张小明.案例教学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5,(17).
[3]农坚.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钦州学院学报,2009,(6).
[4]于昆.案例讨论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