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政策、产业、技术和教育*
2012-08-15李宏德
李宏德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近年来,国家对汽车行业高度重视,国务院密集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汽车产业的专门文件,并在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等对汽车业的相关部分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归结起来,涉及汽车产业战略、技术导向和扶持政策等方面,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鼓励公众购买和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文章研究分析了这些文件政策,并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和教育提出建议。
1 汽车政策[1-6]
1.1 产业战略
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基本判断是:首先,我国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结构调整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再次,我国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市场处在增长期。
汽车产业的主要战略方向是:
1)坚持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
2)坚持扩大内需,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市场。
3)坚持结构调整,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和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4)坚持自主创新,升级传统汽车产业。
5)坚持自主创新,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扩大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
6)坚持自主创新,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上实现突破,实现汽车产业跨越发展。
7)坚持产业升级,拓展汽车金融和售后服务,协调发展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
8)鼓励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生产企业转型。
1.2 技术导向
1)提高整车研发水平。自主研发整车产品尤其是小排量轿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国家法规要求,重型货车、大型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接近国际水平,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
3)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 服务导向
1)建立完整的汽车消费政策法规框架体系、科学合理的汽车税费制度。清除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障碍,以经济政策引导消费。
2)建立现代化的汽车服务体系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3)建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完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
4)优化需求结构,扩大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和重型货车的市场份额。
5)建设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推进汽车产品出口。
6)发展汽车消费信贷,建立汽车金融公司。
7)形成老旧汽车退出机制,发展专业的二手车经销企业,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拆解行业。
2 汽车产业
2.1 促进汽车产业联盟,建立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国家应着眼应对未来国际汽车市场竞争和强壮国内汽车自主产业的要求,尽快制定有效政策,引导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或联合。当前尤其支持企业在技术提升、产品开发和营销服务等方面加强深层合作或融合。汽车企业应充分利用政策和国家优惠支持,开展自身发展战略研究,根据各自产业优势和互补性,主动做出合作、联盟或融合的可行性判断和必要的条件准备。不断增强战略互信、发展依赖,逐步由合作至联盟再至融合成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2.2 扩大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实现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国家引导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合作或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这有利于提升企业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有利于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应着眼国际竞争,促进强强联合,培育技术优势和国际竞争力。
2.3 建立汽车通用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自由竞争环境
国家应营造自由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公平发展,扩大劳动就业。企业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规则,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3 汽车技术
3.1 政府主导建立面向未来竞争的汽车技术联盟
面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整体薄弱的现实,又企求实现突破或跨越的发展要求,需要探索建立能够整合全行业乃至相关行业之力,切实形成人力、资源和政策等各要素最佳配置的技术组织或联盟,主要面向基础或共性技术、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及下一代汽车方向攻关。技术联盟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或功能。
1)由政府主导。政府主导选配、协调跨行业的人力、资源;制定联盟运作政策;组织各主体企业确定责、权、利关系。
2)技术联盟主体由汽车企业、电子信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金融机构共同组成。主体间既要共同负责,又要根据责任不同合理区分权、利关系,合理确定不同主体在技术或股份中的占有比例。国家投入资金重点支持基础和共性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研究,基础和共性技术由国家控股,企业有序利用。根据投入程度可对整车技术、关键技术或股份做合理分配。
3)成果申请专利,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
同时支持汽车企业集团,尤其是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自主组织技术联盟。
3.2 继续推进传统能源汽车升级换代,加强节能技术研究
确立新能源汽车为战略重点,在合理利用传统汽车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节能技术研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或专项支持,促进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上获得突破。提高汽车行业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水平,加强电子器件替代机械零部件的研究与应用,推进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和轻量化。进一步明晰汽车节能技术的研究范围,加强汽车动力学等基础研究,进一步优化车身结构设计。
3.3 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战略取向
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三纵三横”(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和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为三横)开发布局,加快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进一步明晰新能源汽车的最终产品和能源范围,在此基础上着力突破动力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等关键技术。政府重点推进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平台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3.4 关注下一代汽车
对下一代产品的准确判定是企业决胜的关键。照相机的发展史就证实了这一点。数码相机(数字式相机)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替代了传统照相机靠化学介质(溴化银)在胶卷上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的方法,从而使照相机由光学产品转变为电子产品。照相机核心技术的变革不仅改变了产品的种属,也改变了产品产业链上相关产品的命运,促使传统的胶片生产企业由盛转衰。
目前,汽车是一种高度机电一体化产品,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拓展,随着大量的电子器件替代机械零部件,汽车产品的核心技术会否发生变革?汽车的种属会否发生改变?下一代汽车产品会是什么?汽车电子化能为未来带来什么?
4 汽车教育
汽车人才主要有产业领军人才、高级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着眼未来实现跨越发展,领军人才是关键。
4.1 把遴选培养领军人才作为系统工程
建立一种机制,使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汽车业和电子信息业等自觉联合参与领军人才的遴选培养,突破不同机构之间的壁垒约束,并能以一种灵活有效的方式使他们得到切实的教育和成长。早期人选既可出自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现职人员,也尽可能延伸到初进入专业学习的高校学生,选人的方式要在于发现人才。人才的培养既要有长期稳定宽松的成长发展环境,也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入选和推出机制。
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构建一种融通的教育体系,形成知识结构跨汽车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实践创新上获得最好的机会,具有国际视野和宽广的工程视野,使其能引领政策、引领技术、引领产业。
4.2 在实践创新中培养高级研发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除常规的教育和科研活动外,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应举办多种层次的创新活动,如举办汽车创新大赛,尽可能地丰富竞赛形式和内容,如概念设计、原理设计、车身设计和零部件设计等,对在思想上或原理上的创新应深度挖掘和科学延伸,在星点的收获中聚集创新成果。
4.3 加强汽车政策教育
从大学阶段起,学校通过开设《汽车概论》、举办学术讲座、专题辅导等形式开展汽车政策教育。尤其是《汽车概论》课,要改变以往只讲汽车简史、汽车常识、汽车技术和汽车产业等内容,而忽略政策教育的做法。使广大的汽车从业人员,了解政策、认识形势、服务产业、保障自己。
[1]国务院.关于印发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5号.
[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
[3]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28号.
[6]科技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科发计[2011]2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