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2012-08-15段伟伟
段伟伟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在学生构成、生源素质、文化氛围、办学条件、培养体系等方面的特殊性,也面临着许多的新挑战。德育工作关系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能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是时代和历史赋予德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针对社会和学校环境变化,不断探索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新规律和新办法;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把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与学生成才的愿望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全面成才的过程中实现德育目标,逐步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意义
1.1 加强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自己的道德意识,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感,控制自己的道德行为,使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从而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增强学生的民主和法制观念。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增强,使学生体会到了主人翁的使命感,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法律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维权意识,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普法教育作用,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法律基础。
1.2 加强德育工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思想道德素质既规定着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方向,又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和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和谐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发展提出的要求,从而促进人类自身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1.3 加强德育工作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通过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其有利条件,通过促进和谐社会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良好示范效应,培养和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动力[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力量在各个岗位上奋发工作。只有加强和改进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才能使愈来愈多的大学生能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自觉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而不是斤斤计较个人利益,一心想着个人地位、得失。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德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工程的重要基础,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2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高专院校对德育工作定位存在着认识偏差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道德认知,引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过程。但是在实际的高职高专院校工作中,对于德育工作定位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往往会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重知识教育轻德育引导,在知识和道德之间,智慧与理性之间出现了脱节,在一些时候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单方重要性,而忽略了德育教育、思想引导对于知识技能运用的指导作用。有课题组专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工作做过专题调研,调研高校教师的过程中,认为学生的德育培养非常重要的占100%,但有42%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对德育重视程度不够,有39%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德育课流于形式。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的专业课负担过重,主要精力放在应试的科目上,而德育课程一般都是考察课程,不做严格的考试,这也客观上给学生造成一种德育课不太重要的假象。
2.2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当前,德育教育工作所宣扬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社会以及同学们的个体体验之间有一定差距。德育教育过程中,这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尴尬与偏差,使学生对当下的道德教育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排斥的心理和言行。我国的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过于理想化,有的还存在着假大空的弊端,缺乏层次性和生动性;在内容上,理论性、原则性、规范性的东西过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脱离,无法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起到引导、导向的作用。由于缺乏实践性、灵活性,导致无法引导学生在生活、社会中去真正有意识地运用德育思考,在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不能产生心灵的共鸣,仍存在心灵上的隔阂。
2.3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途径不够丰富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中,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往往只注重道德理论、价值观念的讲授,而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实践转化。一方面,简单灌输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教育者无法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内在实际需要,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者,强加给学生接受既成的基本原理和道德规范,很难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手段和途径较为单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课堂以外间接的、内在的影响。实践证明,通过间接的、潜在的、隐蔽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无意识的影响和教育,往往起到在课堂教育中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实的德育工作中,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基本上没有进行德育渗透,不能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全员育人、服务育人观念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2]。
2.4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内外部环境不够协调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思想文化碰撞的大潮流下,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在西方霸权思想和文化的冲击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社会中一些观念和道德产生了倾斜和错位,从而给大学生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比如“小悦悦”事件、江苏南京的彭宇案、天津的许云鹤案、广东梅州的林春绪案等等。这些外在的社会大环境混乱了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对所学到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怀疑,无法进行理性的判断。在校园里也经常发生一些非理性现象,如学习不上进,过分攀比,追求奢华生活;自我控制力差,缺乏理性思考;道德价值模糊,道德评价出现多重标准,知行脱节等现象。社会环境是德育的外在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则是内在环境,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受到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内外部环境不协调的影响。
3 解决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问题的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河南省而言,目前具有招生资格的120所普通高校中高职高专院校就有73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60%以上。全面加强大学生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3.1 高度重视德育,更新德育观念
首先,应该充分重视和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的健康成长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一直以来都受到教育界和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提出了学校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一代新人;在2000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3]”。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仅要引起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更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继承优秀的德育教育观念的同时,也要不断探寻更新德育教育观念。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发展存在着个性化和层次化的特点,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来说,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工作要培养不同层次、各种差异的创新型人才,就要在继承以往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打破常规,结合现实并超越现实,重视人性,回归本身,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真正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的思想品德,更好的把德育教育工作穿插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
3.2 拓展德育领域,倡导知行统一
高职高专院校德育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教学理念,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课程中体会生活,学会关心、体味人生,最终学会做人,充分体现出德育教学中对人性的尊重和重视。一方面,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成长中的种种困惑,允许学生保留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留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引导。利用互联网,拓展新的德育教育领域:如上网了解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和重大时事等;介绍著名大学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鼓励大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名画、名曲、名著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完善品格和人格。利用网络和学生取得联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邮箱、论坛、留言等方式来疏导学生心理障碍,以保障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同步前进,减少理论和实践脱节。另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需要强调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其理论方面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一些规范的东西,更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能体验到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实践锻炼中获得判别是非和选择道德取向的能力,提高在实践中正确对待和分析矛盾、做出正确道德判断的能力。
3.3 改进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方法
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体系,既要符合普通高职高专院校的普遍性,又要体现高职高专的特殊性。首先,传统的德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倡导对话式、开放式的德育教育模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人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品德行为和思想倾向不做武断的结论。引导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分析、谈看法,引导其做出正确的评判。鼓励学生通过对话、争论、质疑等方法去分析认识社会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而选择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在不断的自我发展中,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和修养。在面对新事物、热点问题和新的道德现象时,德育不能回避,要积极和学生一起探索讨论,允许学生争论,从而从对话中推导出正确道德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正确认识热点问题和新的社会现象;锻炼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如运用哲学的、道德的、法律的思维模式去辩证地、理性地分析思考问题。
其次,利用现代的传播工具和各种媒体来提升德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利用网络提升德育教育的普遍性[4]。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的各种传播工具和媒体如: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幻灯片、报纸和网络上的各种微博、贴吧、讨论网站等等把事件和道德形象通过声、像、光、形等展示给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和传播工具可以对学生达到一个道德环境的熏陶作用。另外,同学们通过在网络上的各种讨论和相互交流可以了解到更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取向,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课下,或是在网上给同学们一个正确的引导,使同学们一步步地提高完善自己的道德判断意识和价值取向。高职高专院校还可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参加,使学生在自我娱乐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如校园网建设和校风建设等活动就在无形中发挥着教育熏陶作用,突出了学生自我思考、判断、体验的活动过程,以期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3.4 整合德育资源,协调德育环境
德育教育本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密切相关,只有在高职高专院校内部环境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外部环境相协调的情形下才能发挥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最大功能。目前要克服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局限性,就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实施德育教育。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发利用好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可以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创建校外德育基地,如利用暑期实践活动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德育教育与日益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不脱节。同时也能了解到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要求,便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不断的改进提高,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其次,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高专院校应经常和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家庭环境,争取家庭对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支持,共同努力形成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有利的德育教育大好环境。最后,德育工作的改进完善和建设离不开高职高专院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各高职高专院校也要从自身做起,避免只重视升本率、考研率、就业率等升学指标,轻视德育培养,忽视全面发展,在高职高专院校形成重智轻德的现象,最终影响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应当共同重视德育在大学生的整个人生中的重大作用,同时使德育教育在各种课程中、社会实践中贯穿始终,形成和谐大环境下的良性德育教育。
[1]刘胜江.大学生道德教育系统论[J].重庆大学学报,2006,(2).
[2]刘培进.创新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09,12(175):74 -76.
[3]邱伟光.新世纪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1,(01):6 -8.
[4]方状华.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