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述评

2012-08-15谢红霞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队伍

谢红霞

(淮北师范大学 学工处,安徽 淮北 235000)

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述评

谢红霞

(淮北师范大学 学工处,安徽 淮北 235000)

“双师型”辅导员首先必须具备高校教师资格,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某种专业执业资格。培养“双师型”辅导员,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要在辅导员队伍入口处提高起点,强化其职业能力培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述评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学生的最亲密接触者,不仅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同时也是维护校园稳定及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骨干力量,其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要。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剧增,加上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上所表现出的诸多新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双师型”辅导员。本文就“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培养“双师型”辅导员的意义、“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路径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述评,以期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

“双师型”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现在职业教育中,如张道文指出“双师型”教师是既有扎实的本学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林开仕认为“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就是指既有教师任职资格,又有专业技术实践的职业资格,集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于一身,能“文”能“武”,“文武”结合,在教给学生如何“学”的同时,又指导学生如何“做”,突出以应用能力教育为本位、实践教学为特色的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教师。[2]崔兰英认为“双师型”教师是具备教师资格和所教专业的实践经历、技术资格证书,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技能的示范者的复合型教师。[3]目前学界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即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有学者在高职院校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如周更生认为三江学院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机制,着力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既是辅导员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双师型”辅导员队伍。[4]王国忠把“双师型”辅导员解读为:辅导员既要成为“传道、授业”的理论教师,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解惑、服务”的生活导师。[5]

根据搜索的文献来看,目前关于“双师型”辅导员的内涵研究还处于模糊的起步状态。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双师型”辅导员首先必须具备高校教师资格,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某种专业执业资格,如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考试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人力资源师等专业执业资格。

二、培养“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意义

周更生从贯彻落实中央文件、辅导员队伍承担着多重职责及民办高校的特点三个方面强调“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陈杰、谢茂康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阐述了“双师型”辅导员实施的意义。[6]笔者以为他们仅从民办高校和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此问题,尚不够全面,根据当前实际情况,笔者觉得培养“双师型”辅导员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培养“双师型”辅导员是贯彻落实中央、部委文件精神及积极应对形势发展的有效措施

中发[2004]16号文件强调: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其作用不容忽视。教育部24号令进一步强调,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培养“双师型”辅导员正是对中央、部委文件的积极贯彻和落实。另外,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高校后勤服务由行政化向社会化转变,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等等给大学生和辅导员带来的压力愈来愈大;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碰撞和冲突愈演愈烈,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内容和任务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因此,唯有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突出的“双师型”辅导员队伍,才能有效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2.培养“双师型”辅导员,有助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及辅导员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不明确,工作内容的繁杂性,使得高校辅导员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相对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而言,高校辅导员缺乏学术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看不到发展方向,辅导员岗位大多被认为是“中转站”、“临时岗”,而并非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一旦时机成熟,辅导员们会毫不犹豫地向教学和行政岗位转岗。另外,辅导员作为一种“过渡性”职业的理念依然在部分领导干部中存在,他们总把一些刚刚度过职业生涯适应期、探索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优秀辅导员转到他们认为更重要的岗位。这些认识和理念促使辅导员队伍过于年轻化,35岁以上的“老辅导员”已成为“稀有物种”,辅导员队伍真正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非常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辅导员的管理实行的是校、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即学工处、校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都可向辅导员发号施令,一旦涉及学生之事,相关职能部门最典型的一句话就是“找辅导员”,这样,辅导员在工作中常常扮演“收费员、办事员、安全员、消防员、勤杂工、保姆、护工”等多重角色。辅导员这种“无所不能”的状况也往往将其限制为事务型管理者,离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学生的人生导师还有相当的距离。新形势下,学生需要的是更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人性化的服务和人生指导,而不是这种格式化、“粗放型”的简单服务。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学生工作的每一个领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都需要辅导员投入毕生的精力进行不断地探索,但受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个人精力的限制,辅导员要想成为扮演多重角色的“全能明星”几乎不可能,唯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角色,潜心钻研,方能成为真正的受学生欢迎的“明星”。

因此,“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正是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保证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的根本举措,它能促使辅导员“术有专攻”,成为学生工作方面的专家,从而有利于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使辅导员成为一个可终身从事并令人敬羡的职业。

3.培养“双师型”辅导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辅导、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的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职业寿命短,队伍不稳定,职责宽泛不明确,专业结构不合理,考核依据不规范,激励效果不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辅导员制度作用的发挥。在这种状态下,辅导员的发展所面临的困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当前90后大学生群体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追求人格的独立及个性的张扬,民主意识、批判精神、维权意识非常强,但是抗挫意识差,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较淡薄,依赖思想较严重,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心理障碍现象增多等等,大学生这些新的特性给辅导员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传统的教育方法实行起来难度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因此,培养“双师型”辅导员,有助于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三、“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现路径

周更生从创新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入手探讨“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4]王国忠认为培养“双师型”辅导员应该正确认识辅导员的角色问题,处理好辅导员与其他党政管理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及班主任三者之间的关系。[5]陈杰、谢茂康从完善有效网络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两条途径论述“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6]这些理论从一定层面上促进了“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但不够完善,笔者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此问题,认为“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其核心是要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辅导员队伍入口处提高起点

2005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因此,在辅导员岗位的引进和聘用上要立足于严,坚持“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制定高标准的辅导员选拔录用办法和工作条例,精心组织对辅导员的选拔和录用,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如要求引进的专职辅导员必须是中共党员、硕士学位、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品学兼优、热爱学生工作等等,这样,从源头上保证辅导员的素质和质量。

2.强化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训

近几年,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得到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基本建立了以全国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为龙头,以辅导员培训基地和研修基地为重点,以高校日常培训为主体的多层次培训模式。培训形式多样,坚持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中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国内培训与国外考察的有效结合。培训内容丰富全面,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还可以将社会上广泛认可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等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其中,切实引导辅导员进一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从而促进“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3.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辅导员

由于学生工作的特殊性,辅导员经常被要求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随地候命,“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日子比比皆是,这种工作的强度和繁琐性占据了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对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造成致命打击,也不利于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深入研究。另外,很多学校都要求辅导员要和行政人员一样坐班,但辅导员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八小时以外开展学生工作,这些加班的过程他人不一定了解,也无法计入工作量,长此以往,辅导员总觉得付出与收获之间不成正比,工作的积极性势必受挫。因此,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分工,改变辅导员“万金油”的角色,同时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实行辅导员弹性工作模式,从而为“双师型”辅导员的培养提供时间和精力方面的保障。

4.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理论水平,积极优化辅导员的发展空间

高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他们进一步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博士学位,使其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努力成为学生工作各方面的专门性人才。同时,高校要落实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如在工作报酬、评优评先进、职称评定等方面对辅导员适当倾斜,为辅导员描绘一幅美好的发展前景,从而稳定人心,使其尽可能地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深入探索学生工作的规律,促进“双师型”辅导员的发展。

5.构建辅导员专业学科体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环境的重大变迁,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可以尝试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基础,结合辅导员新的工作内容、性质和特点,在国内一些知名的师范类高校设立辅导员学科专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学分外必须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考试,获得如职业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人力资源师等专业执业资格证书,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又一批符合新形势要求的“又红又专”的辅导员队伍,切实保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质,有效推进“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增强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进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努力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过硬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双师型”辅导员队伍,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保驾护航。

[1]张道文.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1).

[2]林开仕.“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与评定标准[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4).

[3]崔兰英.以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周更生.“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2).

[5]王国忠.高职院校“双师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6]陈杰,谢茂康.高校“双师型”辅导员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04(6).

G451.2

A

2095-0683(2012)02-0154-03

2012-01-21

2011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k226)

谢红霞(1978-),女,安徽黄山人,淮北师范大学学工处讲师,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校 刘正花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队伍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