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妊娠头位胎膜早破86例临床分析

2012-08-15周莉莉刘月华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头盆头位胎头

周莉莉,刘月华

(天津市河东区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天津 300012)

胎膜早破(PROM)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产前并发症,在头位分娩中,往往是难产的早期信号。本文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河东区妇产科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6例晚期妊娠头位胎膜早破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86例胎膜未破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以探讨晚期妊娠头位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86例为晚期妊娠头位无其他并发症的PROM患者,年龄20~34岁,平均27岁,孕周36~42周,平均38周;对照组86例为晚期妊娠头位无PROM患者,年龄21~35岁,平均28岁,孕周37~42周,平均39周。2组产妇的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PROM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标准,难产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标准。

1.3 观察指标

根据以上标准,从产妇骨盆大小、形态、胎儿体质量、胎位、胎先露的衔接、分娩方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8个方面,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判断PROM与分娩的关系。胎头衔接状况均以临产后第1次检查为准,胎方位确定以分娩结束时或剖宫产时所见胎方位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产后胎头衔接比较

观察组临产时胎头已衔接32例,占37.2%,未衔接者54例,占62.8%;对照组已衔接63例,占73.3%,未衔接者23例,占26.7%。2组胎头衔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分娩方式比较

观察组顺产47例,阴道助产16例,剖宫产23例,难产率45.3%(39/86);对照组顺产68例,阴道助产10例,剖宫产8例,难产率20.9%(18/86),观察组难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3 难产原因比较

观察组39例难产中:头盆不称12例,其中狭窄骨盆3例,巨大儿9例;枕横位14例;枕后位9例;高直位4例。对照组18例难产中:头盆不称6例,其中狭窄骨盆2例,巨大儿4例;枕横位8例,枕后位4例,高直位0例。

2.4 PROM对母儿的影响

观察组有15例产褥感染,占17.4%,而对照组仅1例,占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OM除对产妇健康有影响外,对围产儿也有影响,观察组围产儿轻度窒息20例,重度6例,占新生儿总数的30.2%,对照组围产儿轻度窒息8例,重度2例,占新生儿总数的11.6%,2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PROM病因与机制

PROM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PROM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胎膜自身生化结构异常、感染、子宫容量增加、子宫功能不全等。目前对PROM病因及机制的探讨,已从单纯机械力学的研究转至对感染和胎膜本身结构改变的研究。近年来对酶和细胞因子与PROM关系的研究较多,甚至已发展到基因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升高可导致胎膜早破的发生[3]。本文中观察组胎头未衔接率、骨盆狭窄率、胎位异常率、头盆不称率均高于对照组。当骨盆狭窄、头盆不称时易导致胎先露不入盆或衔接不良,引起胎位异常,头盆之间形成间隙,当宫内压力发生变化或受外加压力时,这种压力通过间隙作用在前羊膜囊上,致使前羊膜囊所受压力不均,加上某些产妇宫颈口部的胎膜发育不良、感染、张力及弹性回缩力下降,胎膜则难以承受宫腔局部增加的压力,导致胎膜早破。

3.2 PROM与难产关系

PROM使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增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PROM大量羊水流出使得羊水量减少,降低了宫壁对胎儿压力的缓冲作用。产程中脐带受宫壁及胎体双方挤压,可致脐血循环障碍,易发生胎儿窘迫,使手术产率增加[4]。2)突然的胎膜破裂,可使胎头衔接不良,如以枕横位、枕后位或高直位衔接,导致头位难产;另外,继发性羊水量过少,宫壁紧裹胎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阻碍胎头旋转,不能完成分娩机转,胎先露下降也受阻,而使难产及手术产率增加[5]。3)PROM 使宫内感染率增加,羊水中高毒力致病菌可使宫体及宫颈对缩宫素敏感性降低,影响诱发有规律的有效宫缩或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宫颈扩张延缓、产程受阻,使难产及手术产率增加。由于失去胎膜的屏障作用,致病菌沿生殖道上行,进入宫腔和母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及败血症,出现母儿并发症。胎盘早剥或胎膜破裂后,残存羊水特别是胎粪污染的羊水,在宫腔压力下,经子宫血窦进入母血,甚至肺循环,可形成羊水栓塞,严重威胁母婴性命,亦可导致手术产率增加。本文统计资料中观察组难产率为45.3%,较对照组的20.9%显著增加,说明PROM可由上述原因导致难产,故应对PROM者加强产时监护,有异常及时处理,如潜伏期长者可行床边B超检查以了解胎方位,若为枕横位、枕后位可行相应体位改变以协助胎头旋转,合并继发性宫缩乏力者及时应用缩宫素加速产程进展等。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

[2]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23.

[3]曾晓玲,周从容.MMP-1及 TIMP-1与胎膜早破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20-222.

[4]顾伯铭.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1):13-15.

[5]徐克强.足月妊娠头先露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6,12(1):44-45.

猜你喜欢

头盆头位胎头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头盆不称的诊断和ICD-10编码的准确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枕后位、枕横位与头盆不称关系的探讨
孕妇相对头盆不称手术分析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
胎膜早破与头位难产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