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012-08-15林芳
林芳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安 355000)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盛行,旅游经济也在迅猛的发展,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逐渐成为世界各地人民的旅游胜地之一。为了解决语言沟通不畅的难题,以及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事业的顺利开展,作为国际旅游服务的桥梁和纽带的旅游英语则应运而生,旅游文本资料也成为外国旅客了解我国旅游信息的最便捷的途径。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特定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以及语言沟通方式,因而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不仅要准确、传神的描述旅游地的自然景观,还要体现当地的文化底蕴、旅游服务和管理文化,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二为一。所以,旅游文本的翻译,不仅要求准确的传词达意,而且还要体现文本的诱导功能,在翻译实践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唤起旅游者对美好景观的向往和对人文地理风情的感悟,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 旅游文本翻译特点与现状
旅游文本是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地的景观和文化,因而旅游文本在翻译时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与此同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文化背景又使得各旅游区独具个性,因而旅游文本在翻译时又会呈现出差异性。只有在充分了解共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才能准确传神地把握当地的旅游特色,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满足读者的需求。
(一)旅游文本的特点分析
1、中英旅游文本的共同点。
旅游文本的主要目的是细致的描述旅游景区和景点的特色,给读者提供丰富、详细的信息,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读者一睹为快的内在欲望。因而,旅游文本的共同功能和目的是传递信息,如景点位置、设施、特色服务以及资费等,同时包括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人文信息。另外,诱导读者也是旅游文本功能和目的之一,通过对景点区详细信息的传递,起到激发读者内心的旅游愿望。
2、中英旅游文本的差异性。
上文已提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文本在翻译时会存在差异性。以中英旅游文本翻译为例,受中华传统诗歌文化的影响,汉语讲究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文采,行文工整,声律对仗,在音、形、意上力求达到和谐统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景点加大了辞藻的渲染,而不是景区物象的清晰客观展示。而英国人严谨、简约,因而英语旅游文本则侧重准确、客观地描述事实,语言通俗、简练,结构严谨,缺乏文采。因此,中文旅游文本优美华丽,给读者美的享受,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客观和真实,英文旅游文本过于直白缺乏吸引力,但是信息完整准确。简言之,汉英旅游文本各具特色,在文本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力求翻译不仅达意还要传神。
(二)旅游文本的现状
我国旅游文本的翻译发展于90年代初期,近年来,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数研究都是泛泛的经验之谈,没有深入的理论分析,理论运用就更加缺乏了。另外,国内外鲜有研究旅游文本翻译的,即使有大多也是对旅游景点地名、名称、标语口号等翻译方法的探讨,很少有对旅游资料翻译的深入探讨,没有深入旅游文本语篇的特征及其功能等内在特质。并且,在旅游文本中经常会出现死译、错译、漏译或者误译的现象,不仅不能发挥文本翻译的基本功能,也不能够充分而准确地传播中华文化,起到吸引外国游客的诱导目的。因而,在进行旅游文本翻译时,要注意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技巧,以便有效指导旅游文本的实践与发展。
二 旅游文本翻译的原则
(一)适宜原则
德国翻译学家Reiss指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行为和翻译的手段。[1]即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不管是逐词逐句的对译,还是按意思改写都是允许的。这对传统的死译、直译起到了一定的启示作用,也化解了长久以来翻译中“异化”与“归化”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因此,旅游文本的好坏并不是由其和原文的等值程度来决定的,而是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预期的目的,即翻译目的的“适宜性”。例如,有这样一段描述湖北恩施的语句:“在地缝中穿行,头上只见蓝天一线,两耳仅闻泉水淙淙,双眼难觅泉流何处。”翻译为“When you go through the geofracture,you can only see a gleam of blue sky,and hear a gurgling stream,hardly to know where the stream flow to.”其中就增加了增补的关联词“when”。又如:“恩施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此时可以直译为“Enshi is located between the‘hating stoves’Wuhan and Chongqing.”
(二)对等原则
对等功能是指两种语言在功能和中心思想上的对等,而非文字表面的一一对应。语言承载着不同文化的信息和内涵,旅游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文化的积淀和承载。因而文化在翻译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等原则要保证不同的旅游文本在文化上达到交际对等的最优化。[2]例如,有一段介绍美国自由女神像的句子“The Statue of Liberty,which is 46-meter tall,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ymbols in America.The big bronze statue,torch in hand,are clutching a stone tablet and looking over America’s largest city.”句子中“stone tablet”在进行翻译时译为“《独立宣言》”而非“石板”,因为石板代表的就是美国所推崇和追求的自由和平等,如果直译的话就显得生硬且不知所云。这不仅体现了翻译时适宜性原则和功能对等原则,同时显示了文化在旅游文本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三 旅游文本翻译技巧解析
为了增强译文的可理解性,传达出原文的思想和精髓,在翻译的时候需要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如音译、释义、增减、类比、重组等等。
(一)音译
音译一般用于特定的人名或地名当中,音译直观、通俗,让读者第一时间获得当地文化信息。例如,我国很多地名都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而来,很多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典故,如果按照英语死译会失去原汁原味,让游客难以接受甚至莫名其妙。例如,敦煌直接译成“Dunhuang”,鹤峰为“Hefeng”(而不是“Red-crowned Crane Hill”)。人名也是如此,苏东坡“Sudongpo”,许仙“Xuxian”等。
(二)释义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地名和人名都一概而论的音译,与音译相对应的是释义,即根据具体需要,通过对原文词义的解释和阐述使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明白当地的文化。[3]与音译一样,其目的也是通过准确的文本翻译传播当地文化。例如,紫禁城译为“The Forbidden City,the residence and offices of emperors under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如果直接译成“The Forbidden City”,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会不知所云,对其加以解释就会清楚明了很多。又如国粹京剧中生和旦译为“sheng(male)/dan(female)”,在括号中对其进行深层释义,使国外游客更好的理解这些角色。
(三)增减
增减也是灵活翻译的一种,即将那些无关紧要的词句进行删减或增加必要的词句以助于理解。例如有这样一段话:捉拿恶鬼的神灵钟馗,曾是古代一书生,虽然考试成绩优异,但因其相貌丑陋而被拒,最后一怒之下碰死金阶。[4]译文为“Zhongkui,one of the gods who specialized in arresting the devils,once was a legendary scholar in ancient times.He was refused a government post for his ugly appearance,although he passe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with excellent marks.He killed himself with anger at such pettiness and stupidity.译文中增加“imperial”来解释中国古代考试的性质,“pettiness and stupidity”也是增加的内容,更加详细具体的表达了意思。而最后一句“碰死金阶”,只简单地译为“killed himself”,略去“金阶”,言简意赅,干净利落,也不会影响理解。
(四)类比
类比即将原译文转化为读者熟悉的内容,以便于读者理解,使读者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例如,“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其中“天府之国”译为西方人熟悉的“a Heavenly Kingdom”,这样更接近西方的文化传统,因为heaven和kingdom是西方人所熟悉的概念。又如,每当春节来临,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并走亲访友。译为:During Spring Festival,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on New Year's Eve and eat family reunion dinner,sacrifice to ancestors or spirits,then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Christmas in the west.中西方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差异,通过将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类比,使国外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五)重组
中外语言叙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中国人常常先叙述原因,再说结果,而西方人习惯于先说结果,然后用连接词将其与原因连接。因而,在旅游文本翻译时遇到这种情况,就可以采用重组的译法。例如,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得北京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区。Beijing becomes the core area of culture of China because of the rich culture heritage of human beings.句中只用“because of”做连接词,使复杂句变简单句,而且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四 结语
旅游文本翻译技巧和策略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传达译本的精髓,不仅包括地理景观,还包括文化景观。音译、释义、增减、类比和重组等翻译技巧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合理、巧妙地处理,不仅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同时也能够在目标语读者中唤起共鸣,进而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原文本的历史文化内涵,发挥旅游文本翻译的目的和功能,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1]Reiss Katharina.Adequacy and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J].Hermes:The Bible Translator(Technical Papers),1989(3):301-208.
[2]赵春玉,李春明.旅游文本翻译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1 -52.
[3]周宇.旅游文本翻译技巧浅析[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0,(3):172-179.
[4]徐丹.旅游文本翻译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9,(6):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