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以山东为例
2012-08-15娄自强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发展的启示
——以山东为例
娄自强
(青岛工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线”,生源数量和质量对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考人数逐年减少,导致部分民办高校面临生源危机。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的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生源危机背景下,民办高校如何准确定位、理顺思路、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拓宽生源渠道是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
生源;危机;民办高校;启示
一、高校生源“危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高考报名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10万人,2008年高考人数达到峰值,创历年最高。自此,这一数据逐年走低,2008—2011年依次为:1050万、1020万、957万和933万,与高考报名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逐年攀升的高考录取率,2007—2011年的高考录取率分别为:56.14%、57%、62%、69.5%、72.3%[1]。在这鲜明的一升一降的比较中,高校生源危机逐步显现出来。以山东省为例,2007年全省高考总人数为77.7万,同样在2008年这一数据到达峰值。2008—2011年,山东高考报名人数依次为:80万、70.1万、65.6万和58.7万,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2007—2010年的高考录取率分别为:61.6%、72.5%、74.27%、79.72%[2]。在高考生源减少,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山东高考录取率达到87%。同时,山东省专科分数线连年下降,2002—2011年专科二批分数线由350下降为180,降幅达170分。即便如此,2011年8月13日,专科二批一志愿投档后,尚有文科501所院校、理科572所院校、优秀运动员文科15所院校、优秀运动员理科17所院校、实践生理科2所院校,对口高职61所院校生源不满。虽然各院校是按照1:1.2的比例进行投档,但是生源缺额严重,普通文科597所院校中,501所不满,不满率达84%;普通理科647所,不满院校572所,不满率88%[3]。可以说,生源“危机”已不再是专家预测,而成为高校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
二、生源“危机”对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影响
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2003年,适龄儿童入学人数依次为:13226.8万、12872.8万、12333.9万、11561.2万、11150万、10761.6万[4]。1999年入学的小学生,正值今年参加高考,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高考人数下降仅仅才是开始。另据我国人口年鉴的数据,高考适龄人口的下降将持续到2020年。按照这种下降趋势,许多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独立学院、甚至部分普通二本院校“招生难”就在眼前。2011年山东省高考录取结果显示,有四所民办高校未能完成招生计划[5]。与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是按照生均拨款,拨款数额和学生数直接挂钩。所以持续的生源危机可能会带来高等教育的“洗牌”。对部分没有稳定资金来源做后盾,只靠学生学费生存甚至还要以此营利的许多民办高校而言,生源“危机”必然带来财政危机;此外,生源不足、录取率上升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下降将导致教育质量及毕业生就业水平走低,这又将对下一轮招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个别高校而言,有进入恶性循环的态势。可以说,在生源“严冬”中,缺乏办学特色的民办高校将最先受到冲击。处于恶性循环状态的民办高校破产倒闭在所难免。
三、民办高校应对生源“危机”的对策建议
危机面前民办高校如何准确定位、理顺思路、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开拓市场是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问题。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鲜明的办学及专业特色,主动贴近市场、适应市场来满足市场需求,拓宽国际生源渠道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出路。
(一)准确定位自我,突出办学特色
准确定位自我,着力突出办学特色是民办高校在生源危机面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办学定位属于顶层设计,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的全局。民办高校的发展是“高大全”,还是“精尖特”,这与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密切相关。部分民办高校盲目追求高层次,不惜代价专升本;盲目追求大规模,创办万人高校;追求全门类,公办有什么我就设什么。忽视了精、尖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的塑造,从而形成阻碍发展的桎梏。民办高校多为地方本、专科层次职业技术院校,其发展定位应考虑服务本土经济发展的需要,秉持特色理念,牢固树立“特色就是优势”的办学理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走特色发展道路,这才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出路所在。
(二)理顺发展思路,创建民校品牌
优质教育资源始终是稀缺资源,因此,“好学校”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生源危机面前,民办高校必须冷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原因导致学生放弃自己而选择别人?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曾说,“我们卖的是水,顾客买的是品牌”,品牌的价值可见一斑。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品牌消费时代,民办高校要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必须理顺发展思路,在准确定位,特色办学的前提下,慎重考虑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合理确定自己的办学规模、学科布局、服务方向和管理模式等,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通过比较优势原理,创建民校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真正的“好学校”。用良好的品牌来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从而达到吸引高素质的生源和师资,提高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的目标。
(三)转变办学观念,树立需求导向
随着劳动市场的不断成熟,用人单位已经逐渐改变了唯学历是举的选人和用人观念,学生选择学校也渐趋理性和现实,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考生的选择。如果从供求的视角观察,高等教育市场上,考生为买方,高校为卖方,在同一档次的院校中,哪家学校办得好,考生自然就报考哪家;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为卖方,用人单位是买方,在同一档次的院校中哪家学校毕业生就业前景好,潜在的考生自然就会选哪家。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因此,学校长远发展最终取决于其与市场需求契合的程度如何。可以说,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让学生“进的来”,更要让学生“出的去”,转变“闭门”办学的观念,树立市场需求导向,提高教育质量,紧密对接社会,适应市场需求是关键。
(四)抓住历史机遇,调整专业结构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时曾明确指出教育工作的“两个不适应”,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6]。因此,民办高校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准确掌握人才需求变化趋势、及时了解人才需求规模、结构变动情况,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所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并逐步优化专业结构。基本学科结构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战略,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保留一些有生命力的学科,取消或合并一些弱势学科,“革掉”社会不需要或就业不景气的专业,并在调整教师教学、科研时间分配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安排分专业招生计划。通过专业教学赋予学生恰当的能力,传授过硬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本领。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与高就业率来赢得激烈的竞争,避免被淘汰出局。
(五)开拓国际市场,拓宽生源渠道
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高等教育市场国际化,即高等教育市场无国界的观念在西方极为盛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WTO框架内,教育被列入服务贸易的范畴,要求各成员国普遍遵循自由、公平、开放的基本原则进行国际性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跨国境的教育服务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一部分将面临世界高水平的教育机构的竞争,同时也为我们的教育自身发展提供了机遇。对民办高校来说,面对国内日益严峻的生源竞争,应该树立国际化视野,着力提高办学质量,切实提高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不断增强国际营销推广能力,尤其是网络推广能力,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拓宽生源渠道,吸引大量国外留学生,来弥补国内生源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
总之,民办高校在生源危机面前,应该未雨绸缪。准确定位自我,塑造办学特色;理顺发展思路,创建民校品牌;转变办学观念,树立需求导向;抓住历史机遇,调整专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拓宽生源渠道,民办高校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1]郭磊.1977年—2011年高考报名及录取人数(图)[EB/ OL].http://www.dzwww.com/edu/kszx/gk/gkkd/201106/ t20110608_6403214.html,2011-06-08/2011-08-20.
[2]高招调查报告—山东高考报名与录取率[EB/OL].http://www.eol.cn/baogao_11480/20110428/t20110428_608023. shtml,2011-04-28/2011-08-20.
[3]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专科(高职)一批录取42996人,二批一志愿投出176519人[EB/OL].http://www.sdzs.gov. cn/jianbao/2011/11080801.shtml,2011-08-08/2011-08-20.
[4]李玉兰,朱振国.高考人数为何逐年下降?[N/OL]. http://politics.gmw.cn/2011-06/06/content_2054729.html,2011-06-06/2011-08-20.
[5]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专科(高职)一批录取42996人,二批一志愿投出176519人[EB/OL].http://www.sdzs.gov. cn/jianbao/2011/11080801.shtml,2011-08-08/2011-08-20.
[6]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6):7-11.
G648.7
A
1008—3340(2012)01—0027—02
2011-09-21
娄自强(1981-),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青岛工学院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