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编写中医汉语读写教材
2012-08-15金丹
金 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北京 100102)
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编写中医汉语读写教材
金 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学院,北京 100102)
学习者需求;中医;块状记忆;形象记忆 ;软技能
一套教材成功与否不在于它的篇幅,而在于是否深入地研究了学习者的需求并能用有效的方法满足他。
精品教材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呢?笔者认为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教材主要有两条特征:一是教材能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二是教材可以引导学习者成为该学科的理想型人才。笔者想从语音、语法、中医知识和软技能几个方面谈中医汉语读写教材编写中的不足。
1 教材在语音知识方面未能充分考虑交际需要
中医汉语读写教材在语音知识方面大体运用了这种形式:“b p m f是四个唇音。b与p是双唇清塞音,b不送气,p送气;m是双唇浊鼻音,f是唇齿清擦音。”这样解释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笔者认为杨寄洲[1]在《汉语教程》中的注释方式“b双唇阻,不送气,清塞音;双唇紧闭,口腔充满气息,猛开双唇,使气流爆发而出,通称‘不送气’;声带不振动。”这样的解释可能更加人性化一点。如果旁边能加上一个简明的舌位图,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了。
中医汉语读写教材在介绍语法知识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交际的实际需要。比如:在介绍到“吗”字句时,该书是这样介绍的:“在陈述句句尾加“吗”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构成疑问句。例如:“他是大夫。他是大夫吗?”但在实际的交际中,人们往往在听到“吗”字句后会立刻给以回答,那人们是怎么回应的呢?教材戛然而止,并没有考虑到交际的这个需要。笔者觉得如果例子以对话的形式给出,效果会更好。比如:“A:你是美国人吗?B:我是美国人。A:你是大夫吗?B:不是,我是学生。A:你们都是留学生吗?B:我们不都是留学生。”
2 教材的语法排列比较零散
中医汉语读写教材语法分布以零散片段的方式为主,如果能适当总结归类,以块状呈现给学生可能更能有利于学生记忆。依据艾力克·简森的说法[2],认为语意和文字记忆的储存分散在整个大脑中,大脑基本上不擅长提取这样的讯息。大脑神经系统需要透过激发来连结储存的相关资料,才能留得住或回想起来。“难以提取的原因,是因为原先所学习的材料相当繁琐,或过度复杂,或为零散片段,或缺乏充分的感觉激发,或是和其他的学习相混淆在一起。”相关的连结很重要,要发挥大脑的储存和提取能力,要改善记忆力,第一步,就应该学习如何以共同模式储存资讯,其间需要有非常强的关联性。Oakhill[2]说:“记忆容量大小不是由讯息数量决定,讯息之间关联性、相似性、同类性的影响更重要。”所以,艾力克·简森认为讯息成“块状”时,记忆效果最好。在杨寄洲的《汉语教程》中[3],“吗”字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正反疑问句都是放在“怎么问”这一专题下分几课讲述的,这种做法笔者认为值得借鉴。
3 教材中相关的中医知识缺图片
中医汉语读写整本书没有一张图。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发现形象感知才是记忆的根本。它是以感知过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形象记忆是人脑中最能在深层次起作用,最积极,最有潜力可挖的记忆,是人类最合乎右脑运作模式的记忆法。据日本创造工学研究所所长中山正和推算,一般人“记忆中的语言信息量和形象信息量为1∶1 000”。美国图论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笔者觉得在讲到经络,穴位时,可以辅助以相关的穴位图,经络图帮助学生记忆。
4 教材不适合于自学
钱旭菁[4]老师的《博雅汉语·冲刺篇》里,词汇的后边又加上了常用的搭配和例句,还有很多语素的扩展练习。对于读中医预科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短(1 a),学习量大;很多中医词汇象“清肃”、“娇脏”在正常的汉语词典里查不到。教材就更应该在各个方面顾及于自学,同时,由于意合的中医词汇太多,教材里应该有更多的语素教学的内容。教材适合于自学还应表现在有完备的网络辅助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进行自学。
5 教材没有触及对学生软技能的启迪
中医以整体,宏观,联系的观点来观察人体和对待世界,这是中医最基本的思想。如果不具备这种思维方式,就谈不上是一个理想型的中医人才。教材也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具备这种思维能力。
中医汉语读写教材中也可以加入一两篇艺术类的文章,比如:怎样进行中国画的布局。因为中国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感性体现,而中国传统哲学又是中医的基础。通过了解或学习中国画的布局学生既锻炼了形象思维的能力又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中国的传统哲学。
笔者认为学习者的需求才应该是编教材人应该关注的中心。而不能想当然地简化学习者的需求,更不能武断地替学生决定他们的需求,应该对学习者的需求从知识、技能、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角度深入地给予正视并在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出来。
[1]杨寄洲:汉语教程[M].第2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6:3.
[2]韩荣华.新学习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2008:73-74.
[3]杨寄洲.汉语教程.[M].第2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6:89-114.
[4]钱旭菁.博雅汉语·冲刺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21、37.
G 643.8
B [
1008-9276(2012)02-0249-02
2011-11-05
金丹(1976年—),女,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中教二级,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责任编校:蔡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