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分析
2012-08-15李知书曾思玉沈俊红汤亚兰杨宗琪夏建平
李知书,曾思玉,何 兴,林 露,沈俊红,汤亚兰,杨宗琪,赵 勇,夏建平
(1.川北医学院 临床本科;2.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南充 637007)
教育科学
医学免疫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分析
李知书1,曾思玉1,何 兴1,林 露1,沈俊红1,汤亚兰1,杨宗琪2△,赵 勇2,夏建平2
(1.川北医学院 临床本科;2.川北医学院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心,四川南充 637007)
随着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对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推进,许多院校都陆续开展了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类的实验。此类实验有助于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笔者通过参加抗体的提取和提纯实验,对当前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对此类免疫学实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展望。
医学;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 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现状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偏重于基本知识验证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对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21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高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教育教学的共同目标[1]。在免疫实验教学改革和探索中许多医学院校均开展了诸如探索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3]。伴着改革的发展和对此类实验的深入实践和研究,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已经从单一的免疫学实验过渡到融合医学微生物、寄生虫、生物化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部分学校的实验室已面向多个年级的学生开放,采用此类实验分阶段培养五年制医学生[2]。经过几年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此类实验相对传统实验更具优越性和实用性而得以广泛开展。目前,许多医学院已结合自身实验室资源和条件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均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此类实验已逐步取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而成为现代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川北医学院从2001年开展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至今,从课堂教学已过渡到课堂外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实践证明,此类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实验已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教学模式[3]。笔者以实验员的身份参加抗体的提取和提纯实验,浅谈此类实验的优点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此类实验的展望。
2 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优点
2.1 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具有探索性 在实验中笔者总会遇到许多模棱两可的问题,譬如在制备抗伤寒杆菌抗体的实验中,以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那么免疫抗原剂量的设计和免疫抗原剂量与注射时间的关系等问题,就需要查阅资料或是询问老师。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再自主性解决问题,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2 培养学生实验应变能力 在实施实验方案过程中,若缺少相应的实验设备或必要材料,则需要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案。如抗体的纯化,设计方案采用sephadexG200凝胶过滤法,而实施中遇到玻璃管层析柱意外碎裂,则可以改为硫酸铵盐析法纯化,通过转变实验思维和方法而顺利地完成实验。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和科研思维的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实验应变能力。
2.3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方案到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整个过程都需要大量扎实的免疫学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验基本技能。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性地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互相提出设计方案、共同收集资料、实施操作方案、物品准备等实验全过程中,小组为达到密切合作,高效快速地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共同努力。
3 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缺点
3.1 需要学校对实验室加大资金投入 虽然此类实验有利于五年制医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实验室的资金是否充裕是最关键的问题。例如,实验中需要人的IgG为抗原材料,而商品化的IgG市场售价相对较高。而且对实验场地和高端设备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学校加大对实验课的资金投入力度势在必行。
3.2 实验内容多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虽然此类实验属于完全开放性实验,但对一个普通的本科生而言还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实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的细心指导,对指导老师的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部分学生对实验敷衍了事 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免疫学实验,对本科生而言属于一个阶梯性较高的实验。如果对低年级学生全面普及此类实验,难免会出现部分同学由于基础知识的缺乏而出现敷衍了事、不知所措的现象,以致达不到开展本类实验的目的。
3.4 要求实验室完全开放 对于弹性的实验时间安排,如何更好地管理实验室防止事故发生,有待制定更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执行措施。
4 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展望
随着国家、学校对实验室资金投入的增加,师资力量的增强和学生个体科研意识、综合素养的增强,相信不同难易程度的医学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全面开展。李晓华就曾提到,自主设计综合性实验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好办法,也是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4]。因此,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应当积极推广和普及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
从医疗体制改革、医学生规范化培养等系列医学人才培养的政策看,医学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更应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今后的免疫实验教学中开展此类实验时,应当帮助、鼓舞学生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运用,力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实用型医学人才。
医学免疫学相关前沿知识发展更新速度快,涉及的交叉学科多[5]。医学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仅可以验证问题还能探索问题,不但符合了免疫学基础技能的实验要求也满足了对免疫学新领域、新知识的科研要求。因此,此类实验会随着免疫学知识的更新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国家人才培养制度的变化,必然会加速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探索的步伐[6]。在此过程中医学免疫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能否满足时代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1]陈省平,陈琼珠,夏 丹.综合性大学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6(4):1 -5.
[2]张 珍,杜镇镇,王 冬.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21):792-793.
[3]杨宗琪,杨继文,赵 勇,等.开设病原生物与免疫实验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初步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3(22):291-292.
[4]李晓华.医学微生物及免疫实验教学体会[J].职业技术,2011,10(5):79
[5]孙 艳,李朋军.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5(8):529-530.
[6]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100年后的新呐喊[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5.
Medical Immunology of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Experiments the Experience and the Prospects
LI Zhi-shu1,ZENG Si-yu1,HE Xing1,LIN Lu1,SHEN Jun-hong1,TANG Ya-lan1,YANG Zong-qi2△,ZHAO Yong2,XIA Jian-pin2
(1.Clinical Dentistry of Chuanbei Medicine;2.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Lmmunclogy of Chuanbei Medicine,Nanchong Sichunang,637007,China)
Along with the higher medical school proofreading immun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many colleges have carried out such experiment of comprehensive designing in immunology.Such experiments help medical vivid hand operation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and othe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as been improved.The author through the antibodies in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experiment,the current immunology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al advantages and the problems were analyzed,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immunology experimental were been prospected.
medicine;immunology;integrated design of experiments
G 642.423
A [
1008-9276(2012)04-0515-03
2012-01-03
李知书(1989-),男,四川省广元市人,川北医学院2009级本科在读。△
杨宗琪,E-mail:yangzongqi0602@hotmail.com。
[责任编校:蔡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