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2012-08-15王亚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栓术截肢栓塞

王亚峰

河南巩义市人民医院 巩义 451200

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王亚峰

河南巩义市人民医院 巩义 451200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1例急性动脉栓塞(A组)和9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1组)采用单纯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8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2组)采用股动脉切开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随访1 a,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和截肢率。结果动脉栓塞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高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截肢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动脉血栓形成A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B组(P<0.05),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疗效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理想;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疗效优于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截肢率无明显差别。

急性动脉栓塞;急性动脉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术,内膜剥脱术

急性下肢缺血是指急性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突然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肢体循环障碍,是血管外科急症。有报道急性下肢缺血的救肢率为75%~90%,30 d内病死率为10%~20%[1]。如诊断不及时、处理不当,将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有致残和死亡的风险。2005-01—2011-01,我科手术治疗58例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的急性下肢缺血病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5~70岁。根据病因及治疗方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A组:急性动脉栓塞31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 h~2周。B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27例,其中B1组9例,B2组18例。主要并发症:机械性外伤6例,糖尿病2例,高血压17例,心房颤动30例,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3例。主要临床表现:患侧肢体疼痛、无脉、麻木、无力、皮肤苍白、皮温低。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超检查或动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史及血栓长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A组和B1组:采用股动脉Forgarty导管取栓术。取腹股沟纵行切口,长9~12cm,显示出股总、股浅、股深动脉,分别置控制带。全身肝素化后,纵形切开股总动脉1~1.2cm,用Fogarty导管取栓后,缝合动脉切口.

1.2.2 B2组:采用股动脉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除了上述方法用Fogarty导管取栓,还将切口处及周围增厚的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切除。

1.2.3 术后处理:术后予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1次/d,低分子肝素5 000U皮下注射抗凝治疗(2次/d,连用7 d)及相关对症支持治疗。停用肝素后改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mg,1次/d。

1.3 结果判定 术后随访1 a,观察治疗效果和截肢率。治疗成功:动脉造影检查显示血管通畅,皮肤温度和颜色恢复,下肢疼痛及麻木感消失或明显减轻。好转:栓塞管腔面积减小,症状减轻,下肢受损平面下移;无效:动脉仍有较严重阻塞,症状无改善或截肢。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序定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无序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A 组:治疗成功29(93.5%)例,好转1例(3.2%),无效截肢1例(3.2%)。B1组:治疗成功3 例(33.3%),好转 4 例(44.4%),无效1例(11.2%),截肢1例(11.2%)。B2组:治疗成功13例(72.2%),好转4例(22.2%),无效截肢1例(5.6%)。A 组有效率高于B组(H=9.132,P<0.05),截肢率低B组(P<0.05)。B1组有效率低于 B2组(H=3.878,P<0.05),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下肢缺血是血管外科常见急诊,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和病死率,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由于原因不同,治疗结果和预后也有不同[2]。急性动脉栓塞是由脱落的血栓或其他异物堵塞动脉造成紧急的血流循环障碍,栓子随血液循环停留在口径较小的周围动脉或内脏动脉产生栓塞,造成受累动脉供应的肢体,组织器官急性缺血甚至坏疽。栓子来源主要有心源性、血管源性和其他来源。研究表明[3],90%以上的血栓栓子来自心脏,房颤是重要的危险因素。急性动脉栓塞常急性发病,突然发生严重的肢体缺血现象,即肢体疼痛、无脉、麻痹、感觉异常等所谓“5P”征。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常有动脉病变基础,如动脉硬化、介入治疗术后、动脉瘤、动脉移植术后,既往常有间歇性跛行、肢体麻木、发冷等肢体慢性缺血症状。常有毛发脱落,肢体溃疡、肌肉萎缩、趾(指)甲增厚变形等慢性缺血体征。急性起病时亦有“5P”征,但不如动脉栓塞急骤,常有血管功能不全前驱期,且皮肤苍白、冷感、搏动消失等症状分界平面比较模糊。动脉造影见受累血管动脉壁粗糙、扭曲、狭窄、节段性闭塞,周围较多侧支循环建立。下肢急性缺血的治疗重点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定位准确、取栓彻底[4]。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取栓、外周或介入溶栓等。本组资料表明,动脉栓塞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高于动脉血栓形成,截肢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股动脉For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低于股动脉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截肢率无明显差别。说明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患者的预后要比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好。股动脉切开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预后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虽然目前有良好的抗凝、溶栓药物、介入治疗等先进手段,但大多数学者仍认为提高急性下肢缺血疗效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取栓加抗凝治疗。笔者认为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只要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证,肢体尚未出现坏疽,均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但应该根据术中情况做出诊断,特别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由于动脉内常有硬化斑块形成,常导致取栓不彻底,再加其动脉内膜常受损伤,取栓后容易继发血栓形成,对此类患者术中更要谨慎,必要时应加做内膜剥脱术、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转流术,最大限度保存肢体及降低截肢平面。对肢体已出现坏疽者,应及时果断的行截肢术以减少代谢变化对患者系统状态的打击。总之,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时,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案,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基础,术前应全面了解病情,判断缺血原因,但是也不能过多的追求检查而影响手术时机。根据术前分析及术中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急性血栓形成的患者,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可考虑内膜剥脱加Fogarty导管取栓术,以提高治疗效果。

[1]Fecteau SR,DarlingШ CR,Roddy SP.Arterial thromboembolism[M].Rutherford:Vascular Surgery,2005:971-986.

[2]段志泉,张强.实用血管外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42-255.

[3]汪忠镐,张建,谷涌泉.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41-246.

[4]陈根生,刘伟,姚红响,等.周围动脉创伤性病变血管内介人治疗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9):598-601.

R654.4

A

1007-8991(2012)04-0043-02

(收稿 2012-01-31)

猜你喜欢

栓术截肢栓塞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