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2017-12-01郭子涛

关键词:栓术周径患肢

郭子涛

(冠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 聊城 252500)

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郭子涛

(冠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 聊城 252500)

目的 研究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5月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传统组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新型组采用导管吸栓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前术后患肢周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前患肢周径无显著差异,Pgt;0.05。新型组术后患肢周径明显低于传统组,Plt;0.05。新型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lt;0.05。新型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lt;0.05。结论 导管吸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优于Fogart导管取栓术,可有效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降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导管吸栓术;Fogart导管取栓术;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病情严重,发病急,处理不及时致残率和致死率高,传统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创伤大,容易复发[1]。本研究探讨了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5月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94例,所有患者出现明显患肢肿胀,皮温低,皮色暗紫,不容易扪及足背动脉,股动脉搏动弱。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均接受本次治疗方案。

传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61±2.46)岁。发病到入院4~70 h,平均29 h。新型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2.25±2.13)岁。发病到入院4~71 h,平均29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传统组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新型组采用导管吸栓术治疗。局麻,穿刺健侧股静脉,DSA下将6F导管鞘插入,造影下确认肾静脉开口和腔静脉情况,在肾静脉开口下1 cm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进行全身肝素化,更换8F65厘米弹簧鞘,将8F引导管插入。DSA下用50 ml注射器经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将体外血液抽吸出来,经多层纱布对血栓进行过滤,并经导管鞘重新回注到患者体内,对患肢深静脉内血栓进行反复分段抽吸,在血栓清除后进行造影,若患侧髂静脉无明显狭窄和受压后直接经弹簧鞘于膝下深静脉内置管溶栓[2]。

两组均用120万U尿激酶进行24 h持续泵注溶栓,在确认患侧和健侧下腔静脉以及深静脉通畅,无残留血栓之后将溶栓导管拔除,并更换10F导管鞘。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维持INR为2.0左右,并穿戴抗栓弹力袜半年。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和术前术后患肢周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比较

新型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lt;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镇痛时间比较

2.2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患肢周径比较

两组术前患肢周径无显著差异,Pgt;0.05。新型组术后患肢周径明显低于传统组,Plt;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患肢周径比较

2.3两组患者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新型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lt;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为股青肿,为严重深静脉血栓现象,其血栓形成范围广泛,容易出现髂股静脉以及侧支阻塞。因静脉压升高以及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导致大量体液进入到组织间隙中,患者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导致肢体缺氧和紫绀,出现组织缺血性坏死。为了及早将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阻断,需尽快将深静脉血栓去除,促进局部循环的恢复[3-4]。

传统多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可及时将血栓取出,挽救肢体,但创伤比较大,需进行血管切开以及修补术,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在创伤后若未及时进行抗凝溶栓治疗,容易导致血栓复发[5-6]。导管吸栓术治疗则可在DSA引导下进行吸栓,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其从健侧肢体穿刺置管,可避免切开血管,创伤更小,患者痛苦更轻,且术后无需进行镇痛治疗,加上术后无腹股沟解剖创伤,不会出现淋巴漏。另外,在血栓清除时可根据造影情况进行分段抽吸,对血栓进行充分反复吸除,可避免导管反复抽吸对血管内膜和瓣膜所造成的损伤,可更彻底清除血栓,加速血管再通,降低术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7]。

本研究中,传统组采用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新型组采用导管吸栓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术前患肢周径无显著差异,Pgt;0.05,新型组术后患肢周径明显低于传统组,Plt;0.05。新型组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率、半年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lt;0.05。新型组患者术后留置滤器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lt;0.05。

综上所述,导管吸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优于Fogart导管取栓术,可有效缩小患肢周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腹股沟区淋巴漏发生,降低血栓后遗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1] 张铠,曾燏,郭曙光,等.导管旋转碎栓联合导管溶栓成功救治致死性肺栓塞1例[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6,25(1):89-90.

[2] 黄麦华,王中东.1126例病人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11):844-846.

[3] 郑晓兵,陈二林.导管吸栓术与Fogart导管取栓术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研究[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10):676-678.

[4] 张永辉,朱月明,赵江涛,等.经皮静脉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体会[J].饮食保健,2016,3(16):185-185.

[5] 刘磊,王宏飞,陆清声,等.一期机械性吸栓加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8(2):150-152.

[6] 杜娟,崔永强,吴铮,等.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机械取栓困难的临床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5):335-339.

[7] 刘磊,冯家煊,王宏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ngioJet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的对比研究[J].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6,1(1):22-25.

R654.3

B

1004-7115(2017)11-1278-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11.028

郭子涛(1974—),男,山东聊城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工作。

2017-08-23)

猜你喜欢

栓术周径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桃红四物汤在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介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动脉取栓术的护理分析
大腔导管吸栓术联合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导管取栓术与吸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新疗法:脑动脉“取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