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的诗性探究与实践

2012-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诗性大学英语教学

李 颖

(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大学英语教学的诗性探究与实践

李 颖

(衢州学院,浙江 衢州 324000)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使用一门工具,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感受语言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用。探究大学英语教学的“诗性”,实践教学过程中“美感”,对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精神的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诗性;创造性;创新性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哈佛大学校长Derek Bok(2006)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和多方面的兴趣,为工作做好准备。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创造性工作习惯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大学的责任。

然而,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工具论”依然是主流教学思想,把英语当成纯工具。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们在课堂上把大量的语法知识、词汇知识灌输给学生,英语学习只是简单的单词与句法的学习,课文分析变成枯燥乏味的划分句子语法成分的技能锻炼。时间一久,大学英语教学就变得表面化、形式化,产生急功近利的现象,严重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职能的发挥,忽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英语,作为一种记载着人类优秀先进文化的语言之一,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它的美感销声匿迹,它传达的文化内容被它的语言形式所屏蔽。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由于其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得到了许多院校的普遍认可和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多样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增多了,但是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却变得越来越少了。多媒体替代老师呈现知识符号。教师少板书,少走动,只是坐在主控台前面边操作鼠标边讲解。眼睛盯着显示器,鲜少面对学生。教室里缺少了教师的音容笑貌和幽默风趣、抑扬顿挫的激情讲解,缺少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课堂的气氛显得相当沉闷。课堂缺了诗性,教学少了美感。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言是人类生存和交往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不可辩驳的真理(岁益民2002)。语言不仅仅具有交际和信息功能,它同时传承着人类的文化和思维。因而,语言教学应该是有诗情画意的,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诗性”如此缺失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摆脱那种僵化固有的“语言工具论”的理念,追求一种生动活泼、充满人的生命精神的学习过程,无疑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二、对“诗性”的理解

海德格尔曾指出:“一切艺术本质上都是诗”。(孙周兴,1997)诗性,与诸如抒情性、写意性、想象性等元素相关联,被理解为艺术家与鉴赏者所共创的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空间。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扬姆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认为,人与生俱来拥有一种本能的、独特的“诗性智慧”,指引他们以隐喻、象征和神话的形式对周围环境做出反映。学者马大康则强调了诗性语言表象的鲜明性、表意的含蓄性以及情感的丰富性等特点。显然,人们对“诗性”的理解通融于“美感”和“情感”。“诗情画意”和“丰富情感”是“诗性”的内涵写照。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可见,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专业化的“单面人”。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精通英语的各类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在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既具有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熟悉古今中外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因此,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诗性”内涵的理解体现在“情感”、“关怀”、“交流”以及“和谐”等关键词上。

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加强语言的学习,又要重视文化的熏陶,既要强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呼吁中国文化的渗透。“诗性”促使大学英语教学回归于真实与自然,让学生在真实的、真情投入的生活中自由阅读、表达、辩论、探索和交往,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信他们的判断力和责任感。“诗性”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有机统一,关注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大学英语教学的诗性探究与实践

(一)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诗性追求,不能定位于单纯的课本知识的灌输,也不只是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而是师生间情感上的尊重和交流,对美学的具体理解和感受,将对美的追求融入日常学习中,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智慧和高尚人格的人。为了体现教学的“诗性”特征,呈现 “美感”和“情感”,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遵循创造性与创新性原则、启发性与开放性原则以及师生平等与对话原则。

教育的责任在于把潜在的创造力诱导并开发出来,赋予每个学习者以创造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主导者通过提问、思考、尝试、评价等方式,让主体在展现自己原有知识积累的同时,能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考。体现创造性与创新性原则的核心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空间,学生主动搭建平台。

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吸纳与摄取,而是开启智慧、放飞心灵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探索、思考未知世界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苏霍姆林斯基,1960)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智慧的启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生体会“诗性”、品鉴“诗性”并且创造“诗性”。

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另一个原则就是师生平等与对话。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9)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师生间的平等与对话就是让互相尊重的老师和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生诚挚的交流和沟通,展现各自的想法,保留各自的独特性,实现吸纳知识、体验情感的“诗性”教学,把握和领受教育和生活的意义。

(二)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探究

一种教学理念必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其价值的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诗性”内涵不通过教学实践是不能被深刻理解和领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美学趣味,没有情感交流,“诗性”韵味缺失,培养目标就无从实现。

1. 激发兴趣,开拓视野,培养美学趣味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的情绪表现和强烈的内在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英语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体现“英语文化”的精辟,喜欢上英语课,主动学习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导入课外知识、引导和督促学生合理使用一切资源自主学习。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进行的基本依据,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发展美学趣味。英语教师授课过程中应以教材为主要参考资料,通过文字、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篇章的分析讲解,让学生置身于审美的、想象的、情感的、体验的空间里,欣赏和领悟教材本身及其所涵盖的知识文化的诗性美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深厚的文化积淀出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除了教材以外,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离不开课外知识的导入,更不能缺少学生自主阅读学习,为创造和创新知识积累素材。课外知识的导入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是一种审美的过程,目的是学习语言和文化,并获得精神愉悦,加强对社会意义、审美价值的分析和判断。

利用教材、导入课外知识行为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英语教师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个人都能构建成生动活泼、富有个性色彩的英语学科知识体系,让每个人领悟英语语言的神韵和文化的魅力,这才是诗性英语教学的意义。

2. 共创虚实相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审美能力

诗性,因其与抒情性、写意性、想象性等元素相关联,被人们理解为艺术家与鉴赏者所共创的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空间。自然,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可被理解为教师与学生所共创的一个虚实相生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利用丰富多彩、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学生共同探索英语教学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感受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外语、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以问题解决为课堂教学中心,以研究性学习为教学重心,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开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积累和丰富生活表象、通过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通过创设必要情境等途径,来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相结合,就是对大学英语教学“虚实相生”的理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累、研究、探讨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例子场景,充分表象。采用现代化教具和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表象的质量和效果。以生动的课题模拟来形成清晰表象,让学生根据情节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强化在英语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感性的材料形成表象并上升到想象,离不开语言的建构。教师规范、生动、流畅的英语口语对学生而言,就像在听一首优美的乐曲,让人回味;学生能用简洁、明快、清晰的英语作为自己思维的载体来表达所思所想,英语学习将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得令人爱不释口了。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英语感受的灵敏性、直觉性、自觉性,特别是通过对英语语言载体所隐含的生活及文化进行联想和想象并体味其中的韵味,是诗性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

3. 相互包容,创造诗性教学的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69)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师生间相互包容,创造一个民主、融洽、宽松、和谐的“诗性”环境。“情感”是“诗性”的重要特征。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蕴藏在每个人内心的财富,使每个学生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引导、鼓励学生树立团结友爱的良好风气,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合理使用表扬、鼓励、认可等奖赏形式激励学生。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良好的专业水平、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被教师的思想深度、学识修养、艺术才华、语言感染力及人格魅力所吸引,就能情不自禁地喜爱老师,享受学习。教师对教学和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慕之情并对其所任教的学科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教师有了敬爱和信赖,就愿意接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才能体会到英语教学的乐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包容,共同探讨,努力创造和谐的师生互动空间,构建平等、信任、尊重的情感教学环境。

教育的本质在于陶冶人性、塑造人格、培养人生能力。教育的理想就是使学生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学习而充满快乐。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使师生能够获取知识,更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诗性的教学过程充满美的气息、和谐的氛围。诗性的大学英语教学使师生体会到英语教学的快乐,体会到人生的积极意义。

[1] 张晓书. 想象力培养:英语教学关注的核心元素[J]. 教育探索,2009,(8).

[2] 牛国辉,张倩,肖莉艳. 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J]. 中国成人教育,2007,(4).

[3] 李攀攀. 浅议激励艺术在提高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兴趣中的运用[J]. 管理观察,2010,(5).

[4] 项茂英. 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5] 孙冬梅,陈莉萍. 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 江苏高教,2010,(3).

[6] 崔刚.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 中国大学教学,2009,(3).

[7] 徐浩. 语言工具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 成功(教育版),2009,(10).

[8] 包燕. 走向诗与思的对话—余上沅与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之“诗性”观比较[J]. 外国文学研究,2003,(5).

[9] 顾明远. 苏护木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 中国教育学刊,2006,(1).

G420

A

1008-7427(2012)06-0128-02

2012-04-06

作者系衢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诗性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