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三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
2012-08-15王超
王 超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论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三要素:知识、能力和素质
王 超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0)
外语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来衡量。外语应用能力应包括外语知识,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这是我们外语工作者新时期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本文就此从外语应用能力的界定,三要素的理论依据,在校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及教学对策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得出结论:知识、能力和素质使我们外语人才培养的三要素,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一点,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外语人才。
知识;能力;素质;外语应用能力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把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摆在了整体改革的重要位置,高校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重中之重,成为高校外语界普遍关注的,具有国家战略发展意义的重要课题。那么,我们所需要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因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一个外语人才的价值呢?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又应该怎么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呢?近年来外语教育界都在对21世纪外语人才的规格需求及培养方法进行新的研究,新的定位,新的探索,笔者也在这里简单论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以和同僚们进行一些探讨。
一、外语应用能力的界定
国际英语教学界对英语的掌握有三方面的标准。根据这三方面的标准,我把它们总结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要素。第一方面,外语知识,即被人们认为外语学习的核心部分,语言本体。如语音,语法,词汇,以及基于此三方面的成篇造句。第二方面,交际能力,它是语言学习得以实现其功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广义上讲,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应从听说读写(即口语与书面语)等方面培养。但就中国目前英语学习者的现状来讲,口语方面的交际能力更有待重视与提高。第三方面,文化素质。我们学习外语,就是要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能使国际交往顺利进行。这种文化素质包括人品修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沟通合作,解决矛盾的能力等等。只有具备了这三方面的要素,才达到了我们国家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标准,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外语人才。
二、三要素的理论依据
什么是语言?语言是符号,是工具,是媒介,是文化。语言的功能是什么?沟通,说服,辩论,投诉,批评,赞扬,讲解,表述,论述,描述。语言的本质及其功能决定了它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教育性价值。语言与交际,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礼貌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学外语,学英语,就要学符号,学交际,学文化,学习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也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更要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不但要会说,还要表达清晰,交流顺畅,这就需要我们不但要学语言,还要学文化,提高素质,这样才能成为有用的外语人才。
三、在校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容乐观。首先,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其中听说写能力差尤为突出。大多数教师采用中英双语教学,如果全英教学,一半以上的学生跟不上。英语发音不准确,单词会写不会读,不能建立起英语思维与英语语感,语法知识掌握不足,因此,在用英语交流时,词不达意,中国式英语等现象频发,交流十分困难。绝大多数学生仍以语言知识的研习为自己的主要学习目标,而不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他们学习的指挥棒。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考试成绩不能反映实际英语应用能力,自己经过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水平比入学前进步不大,当然,得到提高的方面是接受书面信息的能力,即阅读能力,而在听说译方面仍需补习或进修,能够与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谈的学生就更少了。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也说明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认为虽然大多数毕业生手里拿着四六级的合格证,但听说能力还是与实际工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他们不得不因此而拒绝了很多毕业生。
四、制约大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因素
1.教学体系中的滞后点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把过多的精力发在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上,一人掌握课堂,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记,而几乎没有机会说,语言实践机会的缺乏直接导致的应用能力的低下。再加上老师过分过细地填鸭,学生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习主动性很差。久而久之,对英语的学习感到无趣并且厌倦。其次,原有的教学目标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偏差。目前还有很多学校以提高大学英语过级率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在这种考试杠杆的作用下,很多学生不得不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题海里,研究应试策略。最后,课程体系不合理。很多学校的课程体系极其单一,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精读,泛读,听力,语法及写作是必要的,但又是不足的。只有设置必要的实践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的多种组合,才能给学生以应用的空间,并调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评价体系的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最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虽然,很多学校包括平时成绩这一项,但大多有名无实。这就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表现,而以应付期末考试为目标。期末考试的形式有大多以笔试为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不能完全得到体现。国家的统一英语考试也存在类似的弊端。因此,我们要改革评价体系,实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并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使考试成绩能全面、合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保障。
五、课堂教学对策
增强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其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以提高,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需要教师对大纲、教材、教法进行全新的审视,同时也需要学生们对自己的角色、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有一些全新的认识和改变。
1.教学侧重点的改变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词汇讲解和篇章理解为主,因此老师成了课堂的主题,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最终只能弄懂,而不能会用。再加之以知识灌输为主,而忽略了交际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培养,严重偏离的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特性。改革后的教学应多让学生参加语言实践活动,使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现在的教材也顺应了这一潮流,课文的内容选材很广,多选取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如环境,教育,战争,科技发展,人口,社会变革等等,也有人文素质,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方面的,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促使学生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人品素质,完善自我,为将来从事外语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一个拥有厚重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的人。
2.教学方法的改变
与传统的语法讲授教学法不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强调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以任课教师的特点与个性,学生的需求与水平为依据。针对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小组活动,模拟与角色扮演,讨论与辩论,多媒体与网络教学等等。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而模拟与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使用社会上各种场合的语言以各种社会身份进行交流,表达不同的个性,情感和态度。讨论与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生动形象有趣的图片和影像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对于文化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图片影像法及多媒体网络教学法等等。社会文化知识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可以拿两个国家的而不同方面来进行对比,如饮食,节日,教育等,图片影像可以更直接地展示文化的各个层面。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很大,资源十分丰富,为学生提供了各种途径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3.评价方法的改变
与以往的一卷定分数不同,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测试体系也应该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拿精读课为例,学生的最终成绩可以由几部分构成,如笔试,口试和辩论三部分。当然,具体的做法要由任课教师因时因地因人而决定,可谓教无定法,考无定法,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全面地考查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考试形式会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有助于他们由传统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向以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1] 李晓文,王莹. 教学策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顾曰国. 英语教学法[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 左焕琪. 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Analysis on the Three Main points in College English Training: Knowledge , Ability and Quality
WANG Chao
An English talent should mainly be measured from three elements, a rich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freely and the quality for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e. Therefore, the English instructors should keep the three main points in mind and practice them in their teaching process. This thesis analyses this poin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is argument,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finally , the writer provides some counter measures or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hat this paper could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of English teaching.
knowledge; ability; quality
G423.07
A
1008-7427(2012)06-0126-02
2012-04-02
作者系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