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TOT”模式应用研究
——基于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2012-08-15黄毅,李健
黄 毅,李 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有效提问“TOT”模式应用研究
——基于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黄 毅,李 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提问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问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该文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利用有效提问“TOT”模式,通过提问目的、类型和时机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来促进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
有效提问;“TOT”模式;微观经济学
“教得好就是问得好,这种观点由来已久”(DeGarmo,1903)。某项研究数据表明高效能数学教师一堂课平均要问24个问题,低效能教师平均只问8.6个问题。[1]说明了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问式教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提问是促进师生交流,以学生为中心,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科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全面系统介绍经济学理论的一门课程。只有学好了这门专业基础课,才能更好地学好其他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资源稀缺性,因此要合理有效配置利用有限资源。微观经济学从单个产品市场、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充分有效配置资源。涉及的内容具有严谨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特点。学生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了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经济学思维能力,学会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稀缺资源能有效配置利用的目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在教会学生理论的同时,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运用提问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个教学目标。
(一)提问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
一堂课如果是整节课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只顾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注意学生反馈,那么学生很容易走神。一般说来,在课中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课后6~2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期。第二阶段,上课后20~40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期。[2]而大学一节课的时间通常是50分钟,学生注意力分散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提问可以使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学生通过以往的经验意识到老师会随时提问,提问的对象很有可能就是自己,基于不能因为回答不起来而丢面子、出洋相或者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等各种原因,学生听课时就会保持警觉,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如果学生发现自己能回答老师随时提出的问题,甚至不少问题自己会而其他同学不会,就会激发成就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二)提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微观经济学被称作“枯燥的微积分”,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感觉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提问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联系当前发生的一些热门话题、事件进行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在讲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关系时,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2009年比利时奶农借用几十辆洒水车大量倾倒牛奶的画面,介绍该事情前因后果,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奶农为什么倾倒牛奶?他们集体疯了?学生在观看图片后感觉十分震撼,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思考和踊跃回答,急于知道答案。此时,老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掌握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
(三)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问式教学方式有时也被称作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例如,在讲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的关系后,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如果假设武力禁毒和反毒品教育投入力度一样大,那么这两种方式谁在戒毒、减少与毒品相关犯罪方面更有效果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都知道用供求均衡变化分析,并且知道禁毒影响了供给曲线,反毒品教育影响了需求曲线,但效果孰优孰劣无法得知。此时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毒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是大还是小?对应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什么特征?体现在供求均衡变化图上有什么结果?在这样层层递进的引导后,学生会分析毒品的相关弹性,并尝试重新画出供求均衡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二、有效提问“TOT”模式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有效提问“TOT”模式
提问式教学方法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提问的有效性。要使课堂提问有效,在运用时必须注意提问目的(objectives)、类型(types)和时机(time)的有机结合。提问的目的、类型和时机就像三角形的三个支撑点,靠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形成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把这三者相结合的提问模式称为有效提问“TOT”模式。
1.提问目的
(1)集中学生注意力。(2)检查学生理解水平、掌握情况。(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4)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类型
(1)布鲁姆(Bloom)的认知分类系统,教学提问被分成由低到高六个水平:知识(回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2)美国学者查尔斯·C·狄诺凡根据教学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分类把教学提问分成五类:特指式提问、泛指式提问、重复式提问、反诘式提问、自答式提问。(3)根据教学提问的内部结构分类分成:总分式提问、台阶式提问、连环式提问、插入式提问。(4)根据提问方法和策略分为:追问、提示、停顿、定调、顺序。[3]
3.提问时机
(1)课前复习提问。(2)开课前的新课导入提问和课中提问。(3)重难点讲解时的提问。(4)引导学生课后思考时的提问。
(二)有效提问“TOT”模式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复习提问
课前复习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巩固上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起到深化旧知识的目的。复习提问时可以采取泛指式提问,不特别指明要哪个学生回答。可以提一些回忆性问题,这类问题要问得简洁明了,包括学生答题时间都要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复习提问可以较多地进行理解提问和运用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情况,还可以起到深化旧知识的目的。提问方式可以是封闭式提问或探索式提问。例如想要获知学生对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和总收益关系的掌握情况,可以用封闭式提问:在面临一条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商品价格不断降低,那么总收益一定也在不断降低,对吗?也可以采用探索式提问:在面临一条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如果商品价格不断降低,那么总收益是怎么变化的呢?
2.新课导入提问和课中提问
导课是一节课、一个新单元或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导课要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或求知欲的目的。微观经济学的新课导入通常运用直接导入、事例导入或设疑导入。直接导入效果较差,最好能根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目标来开展新课。例如在准备讲解厂商的短期生产理论时,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小张有一个大花园,种植了水果和蔬菜,以便在当地市场出卖。他说:“夏天,我雇了一个放暑假的大学生帮我,我的生产翻了一番还多。明年夏天,我将雇用两三个帮手,那么,我的产量将增加三四倍还多。”小张的预测能实现吗?
课中提问是指课堂进行一半时,为了重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提问。课节内动机激发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水平,成功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4]此时可以通过一些封闭式提问,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对或错等。例如: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函数一定是要素投入的减函数,对不对?也可以抛出一些有趣的案例进行提问,当学生回答或部分回答问题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或表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成就感,使学生兴趣保持在高水平上。
3.重难点讲解时的提问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对重点、难点部分加以提问,目的在于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检查学生的理解水平。此时可采取多种提问方式,例如一题多问、强调式提问、台阶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探索式提问、自答式提问等。提问时应注意提问方式要能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讲解消费者均衡时,首先可以用探索式提问方式: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供求均衡时已学习过均衡这个概念,同学们能说说消费者均衡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吗?在讲解消费者均衡条件时,可以进行诱导式提问:消费者均衡条件是假设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时达到效用最大化所需条件,但在实际生活中,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的商品远远不是两种,那么此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会是什么?在对重难点讲解时,可以采取特指式提问,先给大家抛出问题,等学生思考后,由某位同学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给予表扬,如果回答错误,教师应该不急于去纠正错误,而应该针对错误提出反问,利用台阶式提问或连环式提问,迫使学生重新思考问题,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提问无法得到学生反馈,教师此时应该用自答式提问,即自己作答,来实现教学的顺利进行。
4.引导学生课后思考时的提问
一次课快要结束时,需要进行学习过程终点的动机激发,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一般可以抛出事先设计好的一些难易程度中等以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分析式提问或运用式提问,例如布置一些计算题或发人深思或有趣的案例分析题。
三、对有效提问“TOT”模式应用的反思
1.课前要对提问进行教学设计
一节课中主要在什么环节安排什么样的提问要事先设计好,要杜绝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流于表面性。此外,还要设计提问的难易程度。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纬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问难易程度要适当。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促进学生思考,为提问而提问,是无效提问;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答不出,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无效提问。
有研究数据表明:专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高层次与低层次问题各占56.3%和43.7%,两类问题所占比率基本旗鼓相当。可见专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事先提一些低层次的认知性问题再依次逐步过渡到高层次的认知性问题,层层递进,有很好的铺垫,呈现的教学内容连贯而富有逻辑性,引导自然得体。而熟手型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高层次与低层次问题各占76.8%和23.2%,中高层次问题占2/3居多。[5]因此在对提问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所提问题能使学生逐渐领会,加深理解。
2.课堂提问要随机应变
虽然对提问进行了教学设计,但不能生搬硬套。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课前教学设计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此时就必须随机应变,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反馈重新选择提问的类型或方式。
此外,课堂提问还必须讲技巧讲艺术,才能达到好的提问效果。例如提问要清晰简洁,学生能很快领会提问的实质。提问后要留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思考问题中得到提高。研究数据表明:专家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比率分别为36.8%和13.2%。专家型教师约有23.3%的时间用于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主要包括回答复杂性提问以及学生按教师要求动手操作、讨论等有较长时间思考的自主活动;而熟手型教师仅有 8.9%。[6]因此提问后教师千万不能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自己急于给出答案。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多的比较复杂的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遇到这些问题时一定要留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或讨论的时间,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点评,表扬学生回答过程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维。
3.课后要对提问进行反思总结
每次课后,教师应对本次课所提问题的数量、类型、时机做反思总结。课堂提问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提问效果是好是坏?应该如何改进?这样日积月累,提问效果就会不断改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4] 大卫·G·阿姆斯特朗,肯奈斯·T·汉森,汤姆·V·赛威治. 教育学导论[M]. 李长华,等,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嘉毅. 课程与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沈小碚. 课堂教学提问类型的概括研究[J]. 江西教育研究,1996,1.
[5][6] 白改平,韩龙淑. 专家型—熟手型数学教师课堂提问能力的个案比较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1,(4).
G423.07
A
1008-7427(2012)06-0122-02
2012-03-19
2011-2013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微观经济学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JG2011B24。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