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8-15黄云龙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定位

涂 敏,黄云龙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新形势下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涂 敏,黄云龙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教育必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但中国教育体系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因此,培养的方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将基于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需求,结合其固有的普遍特点,探讨适合此类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

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策略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化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北美、西欧、澳洲、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和信息优势,纷纷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调整、综合化与国际化的课程设置改革、转变教学方式以及优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出了大批国际化的综合型人才,抢占了国际就业市场,赢得了国际教育市场的先机。相比之下,拉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则稍显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地区高校的国际化进程。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化浪潮,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但中国教育体系内涵丰富,从中职中专、高职高专、大学专科、本科到硕士和博士,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高校对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因此,培养的方式方法不能是简单的移植或嫁接。本文将基于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和需求,结合其固有特点,深入剖析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现有困境与对策。

二、国际化人才的概念及其基本素质

国际化人才是指“能够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有效沟通信息和解决问题的高层次人才。” 从基本的素质构成来讲,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以下7种素质: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且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许玉清等(2012:61-64)

三、三种类型的人才培养

为更形象的阐述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本文提出“I型人才”、“T型人才”与“Y型人才”三个概念。“I型人才”是指具有某领域内深入系统的知识或技能技术的专门人才,它可以是纯理论的、也可以是纯技能的。“T型人才”指具备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或者国际化知识中任意两方面知识的人才。“Y型人才”则是指兼具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国际化知识三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此处需要说明的是:“I型”、“T型”与“Y型”三种人才的专业知识或技能水平并不必然递增,相反,因为“I型人才”学习的知识专一,通常还更可能会在某领域内取得很深的造诣。

可以看出,传统的一本二本主要以培养具有深入系统的纯理论型“I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职高专则主要以培养具有娴熟工程技术及操作技能的“I型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同时具备国际化知识和专业的理论或技术技能的专门型人才则属于“T型人才”;而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即兼具“学理”与“实践”的人才也属于“T型人才”;而依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则必须同时具备“学理”、“实践”与“国际化知识”,这类人才就是“Y型人才”。

四、应用型本科高校特殊定位及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1.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多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而应运而生的产物,其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与普通本科高校主要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的高级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倾向于培养技术应用型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与高职高专主要培养技能型操作工人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则同时强调“学理”与“实践”。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主要应该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背景和行业具体工作实践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2.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点

对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荆光辉、黄文新(2009:94-96)曾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人才培养规格应该是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第二,应该以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第三,课程体系主要突出应用性、针对性、相对独立性和模块化,而不追求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第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在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中的亲自操作与仿真“实践性”;第五,主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依托行业,扎根企业办学,而不封闭办学;第六,以学术性与职业性相互融合。

3.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上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特点,结合三种人才培养的概念阐释,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国际化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主要以培养“Y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国际化知识。

五、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之困境

复合型“Y型人才”应该是适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但是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中,要实现“Y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却问题重重。对国内近二十家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显示,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国际化大趋势中盲目跟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高校中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国际交流与合作缺乏实质性内容、流于形式;2.国际化进程缺乏科学规划、项目质量参差不齐;3.合作交流形式单一,灵活性不足;4.国际化模式简单生搬硬套国外高校或国内其他类型高校的合作模式,造成项目“水土不服”,难以生根发芽等等。

此外,还有很多结构性、体制性原因也给这些高校的国际化造成了难度。首先,目前国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么是由专科学校升级并转而来,要么是由普通高校和社会资金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创办而成,对自身的教育定位认识还不够清晰,存在一定摇摆性;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多由省市或行业主办,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范围较小,国际化意识不强;第三,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办学效益为主导,师资队伍精简,教学任务相对较重,且兼职教师数量多、流动性大,不利于国际化;第四,由于师资队伍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整体素质的相对弱势,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语教学工作有较大难度;第五,许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氛围不够、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较为淡薄;第六,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及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国际化难度加大;最后,目前应用型高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一次性考试的模式不利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六、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市场化竞争,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也是必然趋势,但是目前的事实证明,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化实践,绝不能仅仅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现成的经验或模式。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特点,我们提出适合其人才培养定位—即“Y型人才”—的培养对策:

1.树立“Y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意识

要培养出复合型的“Y型人才”,首先就必须要确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这也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首先突破地方性、区域性的人才培养眼光,树立以国际化眼光调整其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层次和机制,促使其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国际化环境;其次,高校还应当树立起全球性竞争观念,要使培养出的人才在人才国际化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第三,还要树立人才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的观念,要培养出各种国际化人才竞争中短期和长期需求的人才。

2.改进教学方法,凸显“Y型”人才培养过程

从“Y型”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和培养要求容易看出,传统的传授知识型教育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从传授知识型的教育转变为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能力的教育方式。

首先,“Y型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国际环境中的创新能力。国内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偏重于培养人才与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创新精神又是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特征,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努力打破常规,树立以创新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教学过程、目标、方法和教育内容、制度与机制,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思维方式和文化,培养学生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能仅仅是一个单一的极端,还必须同时意识到良好的专业基础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也应该同时注重在专业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为创新能力提供必要基础。

国际环境中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Y型人才”培养的另一要务。应用型高校要利用产学研相结合办学的有利条件,加大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国际适应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与相应行业企业尤其是国际性的公司、企业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将企业主流技术和工程方法、先进的国际化竞争及管理理念引入到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在校内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外派到企业、甚至是海外企业进行短期实习,通过校外的实战逐步提高动手和实践能力。

最后,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以及国际素质是“Y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又一重要环节。对于国际综合素质培养来说,高校应该首先不断提高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努力在校园中给学生创造使用外语的机会和氛围,并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专业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应用能力;其次,学校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国际惯例、跨文化沟通能力、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运用和处理国际化信息的能力和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加强合作交流,为“Y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是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必经之路。同样,要强化对于“Y型人才”的培养,也离不开与国际高校和人才市场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根据自身实情,开展包括师生互换、学分互认、学者互访、国际联合办学、国际合作研究、参加和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等多方面内容的合作交流,以便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促进其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世界同轨。此外,学生参加海外互惠生、短期带薪实习和出国留学等内容也可以是国际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合作内容。概而言之,要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加强国际开放办学和合作交流,积极借鉴国际同类型或相近类型高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努力实现本土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学生的世界视野,不断提升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竞争力。

七、结语

经济的国际化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大,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是使我国在人才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从而增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竞争实力。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应该顺应国际化潮流,不断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拓,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人才,拓展民族教育的生存空间,不断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1] 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顾明远,薛理银. 比较教育导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 荆光辉,黄文新.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化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9).

[4] 孔锴.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 现代教育科学,2004,(2).

[5] 许玉清,马建山,等.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认识及对策研究[J]. 石油教育 2012,(1).

G646

A

1008-7427(2012)06-0110-02

2012-04-06

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项目编号:JXJG-11-81-1。

作者涂敏系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国际化应用型定位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