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的视角浅析武术术语的英译
2012-08-15王秀娟
王秀娟,王 栋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跨文化的视角浅析武术术语的英译
王秀娟,王 栋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本文试图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析中华传统文化武术术语翻译的现状,根据武术术语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翻译策略,提出武术术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从而规范武术术语的翻译,以此提高此领域的翻译水平,进而促进武术的国际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武术;跨文化;武术术语英译;原则
1.武术的跨文化交际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特征之一,武术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也是一种艺术展示。其主要功能是强身健体,于此同时,通过习武,某些疾病也可能会不治自愈。中国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正在被世界人民认同和接受,因此,为了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的交流,武术术语的翻译工作至关重要。许多学者对武术术语的翻译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当前的武术术语翻译仍存在着不足及诸多误译现象,阻碍了武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进程。
2.武术术语翻译现存的问题
武术术语翻译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华人李小龙的英文版书籍《基本中国拳法》(Chinese Gung-Fu),海外出版的《太极拳》(T’ AICHI),《八卦掌》(Pa Kua Chang),《精武》(Inside Kungfu)以及《黑带》(Black Belt)等报刊杂志对中国武术的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很少学者针对此领域展开更深一步的研究,要达到武术术语翻译的精确性,对译者要求很高,既要有卓越的英语表达能力,又要同时具备武术的相关知识,由此引起目前市场上武术英译本的不统一,导致武术翻译的混乱。
2.1 一词多译
《汉英-英汉奥林匹克词典》中提到了“武术”一词七个不同版本的翻译,“Wushu”,“Kung fu”,“Martial Arts”,“Fighting Arts”,“Traditional Chinese Boxing”,“Traditional Exercises”,以及“Traditional Chinese Combat Exercise”,目前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用词。
2.2 误译,硬译
此类现象普遍存在,最早从事武术术语翻译的多数学者只具备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而并不具备武术专业知识,抑或反之,由此导致了硬译及误译的现象,诸如,“舞花手”译为dancing flower hands,此译法既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也无法准确传达动作要领。
3.武术术语英译的特征
3.1 形象性
诸多武术动作都是以模仿动物为基本的,在一些拳法的名称中有所体现,诸如,“猴拳”,“蛇拳”,“象拳”,“青龙出水”,“白鹤亮翅”,“金鸡独立”(golden rooster stands on one leg),“盘腿吃桃”(eat peach with crossed legs)等等,有些武术术语同时也涉及到一些自然景观及现象,另外,还有很多武术武术包含了中国著名的历史或文化人物,如“八仙过海”(the eight fairies cross the sea)以及 “仙人指路” (the immortal shows the way)。
3.2 准确性
为了便于学习者明白并熟记动作,武术通常很短,一般是2~6个字,即用最少最精确的语言形象地描述步法和动作,如“盘腿坐地”一次只用了四个字确描述了两个独立的动作盘腿和坐地,另,“仰身饮酒”(drinking wine stance with upper body inclining backward),“束身斜带”(retreat body while carrying sword by your side)同样很精练的准确表达了所述动作。
3.3 描述性
描述性虽说是最武术术语最基本的特点,确具有最重要的价值,这一特点要求译者不仅要很好的了解武术等专业知识,还对语言的理解力及表达力有很高的要求,诸如,“伏地后扫”—sweep backward with hands supporting ground,“独立步”—single leg stance, “并步冲拳”—bring feet together and draw out fist,从这些准确的译文中,即使初学者也能领会其中蕴含的动作。
3.4 动态性
武术术语动作在选词上倾向于动态性而非静态,专业动作术语“双峰贯耳”(strike the ears of the opponent with both fists)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这一动作,从译文中,读者可以获悉此拳法的速度如雷贯耳。
4.跨文化角度下武术术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本着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交流,我认为武术术语的翻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4.1 可接受性
武术要走向世界,要得到世界人们的认可和接受,而不是全盘西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所以武术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和保留武术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和语言风格。如例句,中国老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Know the enemy and know yourself, and you can fight a hundred battles without defeat),译为英语的意思是了解敌人的弱项,知晓自己的强势,即使打一百场战斗也不会输,此句译文是最简单的翻译方法,不失简洁的同时保留了汉语的原有文化,深受目标读者的好评。
4.2 中国文化特色的保持性
武术术语翻译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在达到“信”,“达”,“雅”之余,充分保留, 不易于外国人理解了。T’AICHI for BEGINNERS将“手挥琵琶” 翻译为“play the guitar”,直译汉语为“弹吉他”,很多外国人不明白武术动作跟弹吉他有什么联系,也不知吉他为何物,此例翻译没有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韵味,导致了对文化的误解。
4.3 专业性
武术是民族文化,更是一门专业技术,其动作本事才是精髓所在,因此,对武术动作和技术的翻译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武术专业性非常强,对应武术动作和技术要领的掌握会直接影响到语言的表达和翻译的质量,诸如,“花拳绣腿”,有人将其音译为“Huaquanxiutui”,很多外国人不懂拼音,也不懂得其字面意思,所以译者需将隐译为一些华而不实的炫动作,使读者进一步更好的了解。从专业角度来讲,武术术语翻译远远高于一般性的文字翻译,主要在于很难把握其专业动作和技术要领,所以要求译者不仅懂得其原文意图,还要知道其隐意,诸如,在“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的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内外六合,否则会产生一些偏差,使翻译失去原有技术要领的内涵,让目标读者更加困惑。
5.结语
基于上述讨论,论文提出了武术的文化内蕴及文化负载能力,为从跨文化交流的视角探析武术术语翻译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分析了武术术语的特征及跨文化角度下术语翻译应遵循的原则,本文目的不在于对其提出一个终极的解决方案,而是旨在提出作者的见解,期望能对武术术语翻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此唤起大家对此领域的更多研究。
[1] 李成银. 中国武术咨询大全[Z].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 李特夫. 武术术语英译论析[J]. 体育学刊,2006,(6).
[3] 郎朗. 武术翻译策略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7,(1).
[4] 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H059
A
1008-7427(2012)06-0104-01
2012-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