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称呼语的语用距离研究

2012-08-15郭焕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贾政礼貌红楼梦

郭焕平

(黄淮学院 外语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红楼梦》称呼语的语用距离研究

郭焕平

(黄淮学院 外语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本文分析了Geoffrey Leech的礼貌原则理论,通过对《红楼梦》中称呼语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礼貌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红楼梦》中尤其是元春与贾政之间称呼语不一定在礼貌原则中得到投射,发现称谓语的使用是动态的,由语用距离决定,具有可变性。

礼貌原则;语用距离;《红楼梦》;称呼语

1. 引言

“称呼”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现代汉语词典》)。称呼是受习俗礼制约束,是关于人际之间用作叫法、称呼的语言习俗,是建立人们交际的一座桥梁,不可或缺。早在三千年前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就有了专门考释亲属称呼的一章,名《释亲》。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中的“名”当然也包括称呼。《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部封建社会贵族世家的小说中,其中人物之间发生着比任何交往或社会关系更密切的联系,而与这种联系密不可分的称呼语的使用艺术可谓是炉火纯青、精彩纷呈,所遵循的规则也繁杂多变。笔者以《红楼梦》第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为例,对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1978-80)合译的三卷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思(David Hawkes)的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中称呼语的翻译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2. Leech的礼貌原则的概述及反思

语用学范畴中的“礼貌”指的是交际过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态度,这双方指“自己”(self)和“他人”(other),在会话中“他人”可能也指第三方,运用礼貌原则进行交际的目的是减少人们交际之间的磨擦,为此要最大限度地考虑他人,最小限度地考虑自己。在这一学术领域中,比较有影响的是Leech的礼貌原则。

Leech在对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和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进行了批判发展的基础上,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提出了礼貌原则。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合作原则所不能解释的人们表达意图是语言的问接性,对合作原则的某些缺陷做了弥补,从而完善了格莱斯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礼貌原则具体如下(王晶,2009):

(1)策略准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

(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白己的表扬。

(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

这些准则基本就是围绕尽量多给别人一些方便或是使对方受益,尽量多让自己吃亏或受损,从而在交际中双方总是都得到了尊重,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Leech据此提出了“受益—受损”衡量表,即礼貌原则中的各条准则要求的使别人受益和使自己吃亏的程度的比例关系所导致的礼貌级别。但这样就形成了交际双方的一种非对称关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发现形式上很礼貌的话语,如“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tell me what time it is?”,也有可能是礼貌的,也有可能是过于礼貌或甚至不礼貌的。比如好朋友间使用上述“礼貌表达法”,就显得“礼貌”不适切,有点矫揉造作,破坏了朋友间原有的亲密关系。因此,话语礼貌性是以发话人和受话人各自对彼此之间的语用距离的推断为依据的。(王建华,2001)同理,称呼语亦如此。发话人基于他与受话人之间的语用距离的推断,使用了他认为是符合彼此之间语用距离的、具有一定语言礼貌程度的称呼语。

3. 语用距离

王建华(2001)指出,语用距离就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可用语用亲密度(intimacy degree of pragmatic distance)来描述。语用距离可分为初始语用距离(initial pragmatic distance)和交际语用距离(ongoing pragmatic distance)。初始语用距离是指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双方所推定的彼此之间的语用亲密度。初始语用距离的感知和推断是以发话人的自我概念(self-concept)、发话人对受话人的他人概念(other-concept)、以及他过去的经验(与目前这个受话人或其他人交往的经验,包括社会文化和情景场合等因素)为依据的。交际语用距离即是交际双方根据对方的话语所推定的语用距离。对特定的交际双方而言,初始语用距离是静止的或相对静止的,而交际语用距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语用距离与人际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 《红楼梦》第十八回称呼语的语用原则和语用距离

在话语活动中,恰当地使用称呼语能够缩短双方的交际距离,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红楼梦》一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极其微妙,说话者在使用称呼语时,很少使用真正意义上的亲属称呼语,而是社会称呼语,比如宝玉和探春谈话,双方都称其父贾政为“老爷”,而不是“父亲”;不仅受到其视角的影响,而且受到各种语用原则的影响。在第十八回中,我们主要探讨情感原则、等差原则及相应的语用距离。

4.1 情感原则

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讲究情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在选择称呼语时,不管亲人、朋友还是陌生人,人们一般都选用带有情感色彩的称呼语来称人。至于情感色彩的轻重,要以双方的关系远近和情感深厚程度来定。例如:

(1)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道:“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说着往外就走。宝玉笑道:“你到那里,我跟到那里。”一面仍拿起荷包来带上。黛玉伸手抢道:“不说不要了,这会子又带上,我也替你怪燥的!”说着,“嗤”的一声又笑了。宝玉道:“好妹妹,明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黛玉到:“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

(2)前面贾母一片声找宝玉。众奶娘丫嬛们忙回说:“在林姑娘房里呢。”

例(1)当中,由于宝玉和黛玉关系亲近,且相互倾慕的宝黛之间一直都是“你”“我”相称,在黛玉生气时宝玉总是以“好妹妹”哄她,两人的情感密切跃然在纸上,两人的语用距离亲密度高。而例(2)则不同,下人们采用敬而远之的称呼语“林姑娘”,关系显然比较疏远,可见下人们与黛玉间的语用距离亲密度就降低了。

4.2 等差原则

称呼原则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传承上千年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发展到清代,得到进一步地加强。反映到称呼语上,它要求必须严格遵守“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荀子·富国》)的原则。我们称这种原则为等差原则。等差表现为很多种,如权势、财富、年龄、性别及在社会或群体当中的地位等等。这样,再看下面的例子就不足为怪了。

(3)宝玉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几个小厮上来拦腰抱住,都说:“今儿亏我们,老爷才喜欢。老太太打发人出来问了几遍,都亏我们回说‘喜欢’;不然,若老太太叫你进去,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的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儿得了这样的彩头,该赏我们了。”

(4)(贾妃)又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赐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干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通过上述对等差的阐释,由于地位悬殊,也就不难理解例(3)中下人们对贾政夫妇称“老爷”、“老太太”了。宗法制度不仅是一种等级亲属制度,又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和政治等级制度。例(4)中,尽管元春是贾政的女儿,但因元春是等级和权势的顶点—皇帝的妃子,所以贾政在称呼语的使用上必须遵循等差原则,毕恭毕敬地称女儿为“贵人”“贵妃”,而自称“臣”、“臣子”、“厥职”、“政夫妇”。称呼“老爷”、“老太太”虽然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是礼貌的,即具有语言礼貌或语言礼貌度高,但其间语用距离就相距甚远了,亲密关系似乎荡然无存。而元春原与贾政是父女关系,其间应亲密无比,而贾政终究嘴上不离“贵妃”、“臣”来称呼,与元春的距离是相悖的,受话人具有自己所推定的语用距离概念,元春听了贾政的话语后,以她所感知的初始语用距离,推定贾政的话语是否符合她本人所确认的初始语用距离。这时,初始语用距离就转变为交际语用距离。昔日虽为父女,但今夕更为君臣。贾政根据自己推定的与元春之间存在的语用距离,使用它认为符合彼此之间语用距离的称谓。

5. 结语

综所上述,仅从《红楼梦》第十八回中的称呼语未必在礼貌原则中得到最大投射,礼貌原则理论尚有待发展。决定称呼语的使用是由双方的语用距离决定的,具有动态可变性,相比英语,汉语的称呼错综复杂,深深打上文化烙印。汉英两种称呼体系所表现的显著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称呼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语用等值,必须关注语境、交际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努力使译文既切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通过对比大卫·霍克思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对称呼语两个英译本,发现他们各自侧重点不同,是由于他们出于不同的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1] Hawkes,David. 1997,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Penguin Books.

[2]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 脂砚斋,王希廉,点评.北京:中华书局,2009.

[3] 王家宏. 《红楼梦》称谓语研究[D]. 西南大学,2006.

[4] 王建华. 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 外国语,2001,5.

[5] 王晶. 《红楼梦》称谓语在礼貌原则中的透视研究[J]. 科教文汇,2009,1.

[6] 杨宪益,等,译.1978,A Dream of Red Mansions[M]. Pek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7] 杨苡. 杨宪益与翻译[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The Study of Pragmatic Distance of the Address Form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GUO Huan-ping

The paper analyses Geoffrey Leech’s polite princi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dress forms 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it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polite principle in the verbal communication, points out that address forms between Yuanchun and Jia Zheng may not be reflected in the polite principle, finds that the usuage of address forms is dynamic and is determined by pragmatic distance.

polite principle; pragmatic distance; The Story of the Stone; address forms

H030

A

1008-7427(2012)06-0094-02

2012-03-25

猜你喜欢

贾政礼貌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礼貌举止大家学!
贾政也有温情时
也说贾政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