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名诗《修墙》
2012-08-15邱镭
邱 镭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解读罗伯特·弗罗斯特名诗《修墙》
邱 镭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 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弗罗斯特;《修墙》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Lee Frost,1874- 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诗人。他被公认是与 T·S·艾略特并驾齐驱的美国当代诗歌有影响的两位人物之一。在他长达70 年之久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诗篇,如《仆人之仆人》(A Servant to Servants)、《雇工之死》(The Death of a Hired Man)、《家葬》(Home Burial)、《一簇野花》(the Tuft of Flowers)、《修墙》(Mending Wall)、《雪夜林边停》(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好景不常》(Nothing Gold Can Stay)等等。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且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而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本文从语言、思想内容和对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解读《修墙》,以期能更好地诠释诗及诗人的意图。
一、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
弗罗斯特生活在 20 世纪的美国,这个时候的美国是诗歌历史上力求改革创新的时期,不少著名的诗人都在这个时期脱颖而出,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当推艾略特。当艾略特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成为20 世纪实验主义派先锋诗人的时候,弗罗斯特坚持使用传统的诗歌形式,如两行诗、四行诗、无韵诗及十四行诗等,所以批评家们大都认为弗罗斯特属于传统的浪漫主义诗人。
弗罗斯特在新英格兰农场生活了12年,那里的一切都是他创作的源泉。因此,一方面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自然,取材于新英格兰的农场生活。在他的诗中充满了新英格兰农场的种种意象,如森林、草地、白雪等等。另一方面,他的诗多数写的是普通人的普通事,如垒墙、割草、摘苹果等等。而他诗中的语言也都是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日常生活语言。《修墙》(Mending Wall)一诗开篇就这样写道:
Something there is that doesn’t love a wall,
That sends the frozen-ground-swell under it,
And spills the upper boulders in the sun,
And makes gaps even two can pass abreast.
他并没有直说是什么推倒了墙,而是用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表模糊概念的词something 来暗示,用there be句型来确信墙倒是自然所需,是自然之力要墙倒塌,随之引出了主题“我经过思考,认为修墙没有意义,因此人们并不需要这座墙”( There where it is we do not need the wall)。随后是一个非限定性定语从句:That doesn’t love a wall,that sends…,and spills…,and makes … 。他用这种随意的、非正式语言,引出诗的中心词wall。别的诗人也许会直接用三个单词来写到:Something dislikes wall。但是弗罗斯特任他的瑰丽的想象力自由翱翔,好像诗中的角色仔细观察了墙被毁掉的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他不仅相信有一种奇怪的、神奇的、超自然的力量驱使地下神秘无比的霜冻的土地使劲膨胀的力量毁掉了墙,好像他观察到了被毁坏的墙在冬日明亮的阳光下是什么样子,他对墙上的裂缝是如此的熟悉以致我们不禁猜测他甚至亲自和同伴不止一次地从墙缝中穿过。难怪评论家这样写道:“他的诗有一种独特的活力,因为它表达的是活人的感情。别的诗人的诗描写人,而弗罗斯特的诗就是人,他们或工作,或散步,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交谈,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二、寓意深刻的思想内容
为弗罗斯特赢得了为数众多的读者的,除了他简洁明快、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之外,还有其涵义深邃、耐人寻味的内涵,它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生死等重大问题,富有哲理,令人回味无穷。弗罗斯特认为诗应该“始于愉悦,终于智慧”。“愉悦”就是一种冲动,这种冲动存在于诗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依然记得的某种东西的那种惊奇之中; 而“智慧”则是对人生的某种顿悟。这是他诗歌创作的出发点,任何诗歌都应表现出对人生的某种顿悟,《修墙》也不例外。对弗罗斯特来说,诗是对现实的一种探索,同时也是使诗人在现实的悲剧和危险中得到保护的一面盾牌,写诗是对他的一种解脱和安慰。
初读这首诗似乎很简单,它表面写的是诗人故乡新英格兰人在春天时十分普遍的户外工作之一——修墙,而在修墙的过程中,“我”(说话者)对墙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认为修墙没有意义。早在诗的第一行,诗人就指出,“有一股不喜欢墙的力量”,是什么这么不喜欢墙呢,弗罗斯特非常清楚,但是他巧妙地描述了这种神秘力量对墙所造成的结果,而没有直接说出到底是什么,这就使得弗罗斯特能够继续游荡他那非同一般的奇想世界。诗人在这部分显而易见开始了他的调侃,他对猎人们的玩笑式的嘲讽。他们为了满足狂吠的猎狗的追逐猎物的天性,翻遍了筑墙的石头,把野兔从藏身之地驱赶出来,而破坏了墙壁。但这是否就是那不喜欢墙的力量呢?诗人明确指出:The work of hunters is another thing,他显然把猎人对墙的改变排除在那股不喜欢墙的力量之外。而从诗的第一句我们可以看出弗罗斯特对那股力量怀有比诗行表达出来的更多的同情和认可。诗人漫不经心地对猎人进行了一番调侃之后,凭他那对语言有力的驾驭力量和对诗的清醒的意识,机智地把抛出的线往回一拉,写道:…The gaps I mean,No one has seen them made or heard them made,But at the spring making-time we find them there.诗人似乎在说,墙倒了,内外皆有其因,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我”与邻居每年的修墙,是否是“逆道而行”,违背了大自然的意愿。那我们是否还需要去修墙,还是将它推倒。经过谨慎思考之后,“我”明显感到修墙只是“我”与邻居的一种习惯、一种传统的需要,而并非我们所愿之事。因此,“我”希望结束这场灾难,也希望邻居能苟同我的观点,但邻居却执迷不悟,仍坚持遵循古老的格言。显然,“我”已被诗人塑造成一位思考者、一位思辨者、一位敢向传统挑战的勇敢者,而邻居则是走入了一片黑暗的传统主义的追随者。如果说诗中对墙的存在产生怀疑,认为墙的存在没有必要的“我”代表了现代社会人类的进步思想,代表了现代人渴望沟通、渴望交流的理想和愿望,邻居代表了执迷不误、恪守古训的强大的传统力量的话,那么,“我”与邻居交流的失败则似乎表现出了现代人的一种困境:交际的失落。
显然,弗罗斯特已经把一次普遍平常的修墙经历升华了。“要不要修墙”的争论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供“我”和邻居思考,也让现代文明社会的人们陷入沉思。仔细咀嚼玩味,我们便体会出诗里蕴含的深层的哲理与象征意味,表现出了弗罗斯特诗中反复咏唱的主题——选择的困惑和对人类生活两难的深沉思考。
三、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
弗罗斯特被看作是田园诗人、自然诗人,但他和浪漫主义的田园诗人有极大的差异。浪漫主义的田园诗人描写自然景物为的是抒情或议论,而弗罗斯特则把自然景观看作是一种象征,去反映现代社会,包括它的种种弊端,“以象征的手法表达人生真谛及充沛神秘色彩的世界”。 因此他也被称为“工业时代的田园诗人”。
《修墙》这首诗通过讲述修墙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表达了诗人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在诗人看来,修墙仅仅是“another kind of out- door game”,因为人们根本不需要墙,所以他试图说服邻居。但是他对邻居的劝说毫无作用。邻居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父辈的祖训“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高墙出友邻)”。通过作者对邻居的嘲讽不难看出作者希望拆除阻碍人与人沟通的这堵墙。在《修墙》的随后部分,读者可以发现,“我”,一个能从生活中发现游戏并用瑰丽的想象力丰富生活的人,春天唤醒了“我”恶作剧的心情,也唤醒了破坏墙的神秘力量,“我”不会轻易放弃调侃邻居和他一起进行思想旅程的机会,并企图和邻居团结起来,一起为拆除这堵墙而努力。
《修墙》的中心词——墙,这种人类原始时期为了保护自己而筑起的阻挡物,在诗中被看成是阻碍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的障碍。墙的一边是敢于向世俗挑战,努力想沟通交流的“我”,另一边是恪守传统,戒备森严,不愿交流的邻居。这预示着在现代社会,人们在接受“墙”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时候,似乎忽视了墙的存在给现代人所带来的不幸: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缺少交流、沟通而使人们处于冷漠、孤独、封闭、相互不理解的困境中。这是人类的悲哀,更是现代人生的困境。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的形形色色的、有形无形的墙,也阻碍了人们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性别之间……的交流沟通。没有沟通,就没有了理解,没有了理解,又何谈和平相处呢? 这也许正是诗人悟到的人类在进步的文明社会所陷入的一个困境。
从以上对《修墙》一诗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及他对主题的揭示。他的诗深深基于他的生活,客观现实的矛盾本质对弗罗斯特的艺术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和影响,他以自己的诗歌和自己的存在方式对客观现实进行了寓深刻于平凡的描述,并对现代人的处境表现出诚挚的关注;他能透过现代题材的表征,看到现代社会的本质;他把自己的语言风格运用于诗歌和如诗的生活模式中。有人这样评论弗罗斯特的文学生涯:无论他做什么……他总能做得极富诗意。象弗罗斯特这样把生活和诗歌紧密结合起来的诗人,在20 世纪的美国诗坛上,几乎无人能和他相提并论。所以,我们不妨这样来描述弗罗斯特的诗歌和生活:如生活的诗、如诗的生活。
[1] 董洪川. 补墙:一个极大困境的缩影[J].外语教学,1997,(3).
[2] 钱青. 美国文学名著选读[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5.
[3] 程爱民. 论弗罗斯特的名诗《修墙》的结构与修辞手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7).
[4] 常耀信. 美国文学选读:下册[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5] Richard Eberhant1 of Poetry and poets [M].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04.
A Brief Analysis of Frost’s poem Mending Wall
QIU Lei
Owning a large audience, Robert Lee Frost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the most popular and the most respectful poet in the 20’Th century in America. Superficially, his poems are simpl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but they are all profound in meaning, embracing the poet’s profound thought on life and man’dilemma, among which Mending Wall is one of the best - known for its profound life philosophy. The analysis of the poem can make us get insight into the Frost’s simple but profound poetic language style and his usual them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at between humans and his thought on life philosophy as well.
Frost; Mending Wall
I106.2
A
1008-7427(2012)06-0070-02
2012-03-29
作者系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