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下驾驶员驾驶素养缺失的现象
2012-08-15罗小友
罗小友
(南京市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08)
论新时期下驾驶员驾驶素养缺失的现象
罗小友
(南京市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08)
良好的驾驶素养,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驾驶员的驾驶素养缺失的现象,并对如何形成良好的驾驶素养进行了阐述。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和自我学习,驾驶员才能形成良好的驾驶素养,才能真正做到杜绝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行车。
交通安全;驾驶员;驾驶素养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加之中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公路的互联互通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到驾驶员的行列。但是,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事故率较高,安全性相对较差。最近几年,在我国几个城市(如成都、杭州、三门峡、南京等)连续发生因醉酒驾驶、超速行驶等因素引发的恶性交通事故,人员伤亡惨重。这引起了社会上对驾驶员驾驶行为的广泛关注。[1]因此,作为机动车驾驶员应怎样预防事故发生、做到安全行车呢?笔者认为,当前驾驶员驾驶素养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每个人的安全素质都不一样,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后天的教育,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使驾驶员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才能真正做到杜绝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行车。
2.驾驶素养概述
什么是素养呢?所谓素养是指修习涵养,也有素质与教养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道德的词语。驾驶素养是职业素养的一种,在本文中指机动车驾驶人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以及驾驶员对车辆驾驶活动的认识 、态度和控制能力。[2]
驾驶素养的内容包括对所驾驶车辆、性能、操纵限制的了解、遵守行车纪律和各种规定,以及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气质、安全意识、驾驶习惯、驾驶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整能力。[3]
驾驶素养是建立在严格的行车纪律、成熟的心理品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驾驶技术基础上的, 与驾驶员的个性因素息息相关。具备良好的驾驶素养的先决条件包括:透彻了解自己;人车环境的结合程度;组织协作能力;突发险情的应变能力。驾驶员必须了解车辆驾驶过程中的每一方面、每一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车辆驾驶环境中,利用过硬的驾驶知识增进驾驶技能,减少失误与险情的发生。[4]
3.驾驶员缺乏驾驶素养的表现
3.1 缺少法律意识,道德素质低
酒后开车、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超限、逆向行驶、争道抢行等违反交通安全法规的违章违规行为经常发生。有些机动车驾驶员法制观念不强,对交通事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了某种需要,只顾自己一时方便,不顾他人的安危,违规违章行驶,从而诱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3.2 不重视养成出车前“三准备”的习惯
出车前“三准备”的习惯指的是身体、技术和思想,诸如体力、精力不充沛,注意力难以集中;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与该次行车应注意的事项,不善进入“驾驶角色”。
3.3 重视经验行车,驾车技术不熟
容易分心,精力难以集中。观察道路、行人和环境因素不细致,判断情况不准确,从而导致看错或未能看清路面宽窄、道路标志、信号转换、车辆和行人的真正动态,即满足于“大概”。驾车技术不够娴熟,对自己的技术过于信任,不追求精益求精,没有养成掌握各种要素的习惯,常以主观愿望或侥幸心理驾驶车辆,如车速控制、跟车、超车等,凭自己的感觉或片面的经验,缺乏人、车、环境都在运动变化的概念和应采取的相应安全操作的措施,驾驶规范意识薄弱。[5]
3.4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人是交通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交通安全的核心。同时人又是处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因此总会受外环境的影响。据统计,在交通事故中,因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驾驶员原因的 7.4%,其主要表现有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身体因素以及惊恐失措、判断错误和开斗气车等心理因素。有研究表明,70%以上的交通事故属于驾驶员的责任,其中又有50%的原因是由于驾驶员的身体不适、犹豫不决、反应迟缓导致判断失误,采取不当措施所造成的。
4.驾驶素养培养的途径
4.1 提高驾驶员的法律意识
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自觉服从交通管理。必须认真学习,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的法律、法规。做到“重在预防,安全第一”,从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自觉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摆正位置不开特权车、违规车,强化驾驶人的法律法规意识。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全心身投入到工作中去。
4.2 坚持自省,培养驾驶员高尚的情操
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吾日就是坚持,每天都要反思还有哪些不安全驾驶行为,天长日久就会促进个人安全素质的不断提高,使良好的习惯成为自然。只有这样,在面对人、车、路、环境各种矛盾与冲突时,才能够泰然处之,做到不争不抢、预控在先、主动避让,甚至忍辱负重,顾全行车安全。驾驶员具有高尚的情操是保证安全行车、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保证,每个机动车驾驶员都应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4.3 集中注意力,提高驾驶员的驾车本领
旁观是外界事物对驾驶员视觉或心理刺激的结果,与人的道德修养、知识修养和职业修养关系密切,还与驾驶员头脑中的安全第一的意识有相当大的关系。善于及时发现需要的驾驶信息,正确处理注意力集中与转移的协调性,即注意力既要围绕道路前方的道路情况,又要顾及其它方位一些重要的驾驶信息。
4.4 提高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机动车驾驶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驾驶中要克服好胜心理、超越心理、急躁心理、侥幸心理、负重心理以及恐惧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稳健型性格,驾车中做到细致、严谨、主动。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并加以克服不足之处。因此,提高汽车驾驶人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高其意志品德,改善个人性格特征,对确保行车安全来讲是非常有必要的。
4.5 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
在我们国家里,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职业道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品德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驾驶人职业道德对于驾驶人在其职业生活中履行职责的质量有重要的保证作用。它是社会公德在驾驶职业的具体表现,有助于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提高国家法律建设和全民族素质。培养节能环保意识,汽车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车一族要有社会责任心,建立节能环保意识,推行低碳驾驶,减少油耗。
4.6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的综合素质
教育对于规范人的习惯动作,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驾驶员进行教育,利用多媒体授课、观看事故案例录像、总结经验教训、情景再现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行车教育。向交通管理专业人员进行请教,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疏导、解疑释惑、信息沟通。
5.小结
驾驶员的驾驶素养还受车况、道路、气候、成长经历等的影响,可见驾驶员的驾驶素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因受到刺激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因此,面对现阶段驾驶员驾驶素养缺失的现象,呼吁全民共同努力,提高全民素质,通过以上途径切实解决目前驾驶员在驾驶素养上出现的问题。
[1] 徐为军. 论驾驶素养与行车安全的关系[J]. 军用汽车管理,2007,(2).
[2] 陈允文,等. 浅谈驾驶员安全行车之体会[J]. 现代企业教育,2010,(4).
[3] 马金平. 培养安全驾驶习惯的探索与实践[J]. 石油教育,2011,(3).
[4] 于成喜. 我国汽车安全驾驶影响因素分析[J]. 科教导刊,2011,(5).
B822.9
A
1008-7427(2012)06-0056-01
201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