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新生校园适应期危机及其化解*
2012-08-15邵小康
邵小康
(西安石油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浅谈大学新生校园适应期危机及其化解*
邵小康
(西安石油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大一新生入学后,会度过一个校园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每个大一新生要学着适应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繁重的大学学业、新的交际圈子,学着认同专业和学校,步入成年早期。如果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就会出现新生校园适应期危机。面对危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寻求和建立多样化的支持源、进行入学适应期集中教育、重视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并重点帮助适应期危机严重的学生。
大学新生;适应期危机;化解
大一刚进校园新生要从一个高中生转变为一名大学生,要度过一个校园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会出现人际交往圈子难以建立、学业困境、地域环境陌生、心理波动、校园归属感不强、塑造身份和角色模糊等问题。每年许多新生由于没有顺利的解决适应期危机,导致入校不久出现严重的心理和行为不适,严重者导致退学或重大的心理疾患。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一新生校园适应期危机的多层次思考和探索,对大一新生入学适应期危机的克服提供建议和对策。
一、校园适应期危机的内容
1.地域文化适应危机
我国大部分高校分省招生,每个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地理差异巨大,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大相径庭。各省籍同学脱离自己的熟悉的家乡母体环境,带着每个地理文化区域都特有的文化习惯背景进入大学。进校园后,一要认识和熟悉学校所在地的风俗习惯、方言、自然环境,二要与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建立起自己的交际圈子。一般来说,地域和文化最相近的同学首先会认识和熟悉。学校中一般有老乡会和同乡之间的组织。对于外省籍同学来说,要学会听懂当地的方言,适应当地人的做事风格。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母体环境,在学校围墙里面和外面都要与不熟悉的人打交道,交际范围和交往深度在进入大学后急剧扩大。
2.学业危机
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会出现学业危机。学习动机的减弱和丧失是出现学业危机的重要原因。一旦考上大学后,许多学生由于高考巨大压力的突然消失,大学相对宽松而自由的环境都会造成学习动机的减弱。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学习动机的来源不同,高中阶段多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强制性加压,使学生产生以考高分为目标的单纯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大学后,学习动机的来源更多的来自于追求大学象牙塔的理想生活,寻求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成长,寻求以成熟人际关系为导向的同辈交往和师生交往的内源性学习动机。所以,如果自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不能合理管理自己的兴趣点,往往会造成学习动机下降,学业成绩一落千丈。
3.交际圈子危机
在入校后几个月,每个新生面临着重建交际圈子的任务。“一个好汉三个帮”就是人的这种交际需求的通俗说法。要建立交际圈子,首先在宿舍和班级等学校的基本组织中去寻找。在入学后的几周,宿舍好友和班级好友都会初步的获得。其次是通过各种正式的社团组织、学术和报告集会、非正式私人交往,建立起更宽泛,内容更丰富,以兴趣爱好、专业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交际圈,超出了宿舍和班级的范围。在重建交际圈子后,个人满足了交往的基本需求,为学业成功和大学生涯顺利度过奠定了基础。反之,则出现危机。
4.专业认同和学校认同困难
大一学生对专业和学校的认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要贯穿于大学四年,但是入学适应期是一个关键期。我国中小学不太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和引导,但是进入大学后,要建立起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入学适应期中,新生对专业和学校进行深入认知,对于所学专业、毕业后职业选择、四年的学业生涯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一旦个人理想专业和学校与实际专业和学校出现落差,这些学生会出现专业认同困难和学校认同困难。由于面对的不是理想的专业和学校,会引起学生入学后厌学、厌校,造成心理自卑和消沉。
5.青春期进入成年早期的人生转折危机
以整个人的一生为维度,考察一个人发展的一生,进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每个人慢慢的步入成人社会。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是持续发展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进入大学后,恰好处于埃里克森所谓的成年早期(18岁-25岁)阶段。经过十几年的人格心理发育,需要顺利地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即自信而积极的个人良好人格,开始敢于与别人发生亲密关系,开始积极的思考自己的人生与应当承担的责任。大学适应期正处于这个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一旦无法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往往会引起青春期进入成年早期的人生转折危机。新生入学后,基本上完全脱离开父母亲的监督,需要自主的处理自己的个人事务。进入自我监督、自我负责的人生新阶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事务和社会有理性的认识。在学业规划、恋爱观、人生责任感上面建立起自己的一整套理念。如果一直停留在青春期,这个学生将会出现转折期危机,一般表现为进入大学后自立能力差、幼稚的恋爱观、自控能力差、无法处理日常个人事务。
二、大学入学适应期危机的化解
1.寻求和建立多样化的支持源
在危机中,外源性的支持和内源性的自我支撑是度过危机的重要条件。内源性支持一般包括信念、自我安慰、自我调控等,外源性支持一般是来自别人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面对危机,需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自信的勇气,面对暂时的挫折与理想的差距,就需要自我安慰和自我调控。通过一系列技巧,比如阅读励志读物、自我激励、“酸葡萄”心理、心理代偿等,处理上面提到的五类危机。经过激烈高考竞争进入大学的同一个班级学生,水平和能力都相差不多,在高中阶段的学业优势消失,那些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通过自我调控,改变学习方法和强化学习动机,在大学学业竞争中会脱颖而出。
外源性支持源指朋辈们的帮助和支持,诸如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等长辈提供的支持,社会在物质上和金钱上的有效支持和帮助。面对入学适应期危机,同辈之间的支持和帮助,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圈子、会给予同学之间积极心理提示和真诚无私的校园互助。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在危机期给予新生最多影响的人。每年开学后的入学教育,辅导员老师都会给大一新生大学适应期的各项训练,帮助他们度过危机。另外,学校要拓展给予学生的外源性支持源,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么样成功而有效地寻求支持。
2.进行入学适应期集中教育
通过精心组织的入学适应期集中教育,帮助新生化解各种适应期危机。可以举办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入学教育项目和活动,包括大学新生军训、专业介绍和学习方法的讲座与交流、心理健康筛查和讲座、大学入学安全教育、校情校况的深入介绍,校规校纪教育、大学新生生活和交际指南等等。新生入学后,随即开展的军训应该视作早期集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大一新生坚强的意志力和个人良好的自立能力,从宿舍内务到仪态仪表给予系统的训练,让生活独立能力差的学生尽快实现自理。在以一学年或者一学期为时间长度的适应期里,通过辅导员和学校学生工作的有效介入 保证大一新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慢慢的成熟起来,适应大学自由而又竞争激烈的学校生活。
3.重视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
适应期的各种危机都会在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上反映出来。心理上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有:自卑、抑郁、焦虑、恐惧、嫉妒。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以下四种:逆反心理,情绪障碍,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心理隐患。与情绪相关的心理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神经官能症。大学新生入学后,可以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的心理普查,采用成熟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全体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查,发现适应期心理状态和问题。普查后,可以发现危机期部分同学超出常态的心理不适,给辅导员和心理咨询老师的早日介入提供依据。另外,大学新生需要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心理学讲座和心理学课程传授各种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自我调整,寻求解决恋爱、消极心理、学业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的支持。
4.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并重点帮助适应期危机严重的学生
大部分大一新生会顺利度过危机适应期,但是部分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危机。这就需要建立起危机学生早发现、早介入、早辅导的预警机制。同时要针对各类不同危机的学生分类管理,长期追踪,动态介入。一般来说,出现严重危机的学生分为以下几类群体: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学业困难群体、极端内向群体、恋爱危机群体、生理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群体等几类。每年新生入学后,要对学生情况进行普查并收集相关信息,建立上面几类学生群体数据库并定期调整、添加、更新。建立起学生每学年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奖惩情况等的档案制度,以便于学校对学习困难学生和违纪受处分学生的教育及管理。建立心理建康教育三级网络,即班级心理信息员、学院辅导员和老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各班设立心理委员,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学院学工组老师汇报,帮助学院和学校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1]林佩云.大学生群体的分类探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3).
[2]张红梅,刘亚,胡红霞.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情况调查报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3).
[3]曾志刚,万良华,邱红.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状况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3).
[4]张瑾,张剑.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5]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
[6]王涛,李文刚.大学生入学适应问题及教育对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
G40
A
1006-5342(2012)03-0127-02
201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