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的变化*

2012-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赋格奏鸣曲浪漫主义

张 文

(仰恩大学 文艺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014)

探究贝多芬晚期钢琴作品创作风格的变化*

张 文

(仰恩大学 文艺教研部,福建 泉州 362014)

作为德国非常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的经典钢琴曲子,但是,他在晚期所创作的钢琴作品比起他前、中期的钢琴作品来说,在创作风格和内涵的表现方面都发生了不少的改变,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这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最为经典的作品,在钢琴艺术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尤其是贝多芬晚期的五首作品更是把钢琴奏鸣曲发展到了更具艺术表现力的高峰状态,每一个学琴的人都应该把之作为学琴必修课。本文将着重探索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迥异的风格特征,以加深对于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的才能和个性的理解。

贝多芬;晚期作品;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浪漫主义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莱茵河畔,是继约·塞·巴赫以后在钢琴艺术史上又一位伟大的艺术巨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古典主义的鼎盛之作,同时又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历史,被后人称之为“乐圣”。作为德国最为著名的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主要以古典音乐为基本手法,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自身才能的发展,贝多芬对古典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从原先的古典风格发展到了浪漫风格,并最终成为了音乐史上浪漫乐派的创始人。贝多芬历经三十年而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贯穿了他的一生,甚至有人把这些曲子称作为贝多芬的“自我意识发展史”。由于贝多芬的这些钢琴奏鸣曲具有非凡的构思和丰富的内涵,被人们称之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通过这些钢琴奏鸣曲架起了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之间的桥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贝多芬成为近代音乐艺术中的英雄第一人。贝多芬完全是出于自身内心创作的需要,而非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他从很大程度上解放了音乐艺术,体现了个人情感与音乐的有机融合,是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伟大个性的外在表现,是他当时那个时代进步力量的象征。鉴于贝多芬的晚期钢琴奏鸣曲在音乐艺术史上占据着如此崇高的地位,我们非常有意义来探寻下它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对传统风格的突破和变化之处。

一、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作品简介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主要是指从1814年到1822年这八九年间的创作,在此期间,贝多芬仅仅创作了5首作品,但是,这五首钢琴奏鸣曲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这短暂的几年间,贝多芬完全使得音乐创作脱离了传统形式的一切束缚,更服务于人的精神世界和幻想,具有非常自由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这五首作品指的就是Op.101、Op.106 、Op.109、Op.110、Op.111。贝多芬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中,之所以能够创作出5首风格迥异的作品来,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艺术思潮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且贝多芬晚年的生活状况、健康问题、人生观、世界观等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改变,加之他在早中期创作风格已经在逐步改变的前提之下,导致了贝多芬晚期作品必然会反传统而为之。这里,我们稍加介绍下五首钢琴奏鸣曲。Op.101:这首是A大调,属于贝多芬晚期创作的第一首钢琴奏鸣曲,他主要是献给其一个学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之前,贝多芬已经好几年没有进行创作了。该奏鸣曲共有三章,第一章有着瓦格纳风格的精炼幻想,第二章则有着强烈的进行曲风格,第三章则带有明显的幻想意味。由于当时的贝多芬个人遭遇和社会动荡都给他造成了较为痛苦的影响,因而,该首曲子有着较为深刻的哲理性、即兴性、复调性,表明了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动摇;Op.106:这首是降B大调,共有四个乐章,是贝多芬最为大型的奏鸣曲,完美融合了交响乐于钢琴奏鸣曲当中。乐曲的第一章具有强烈的人民性,第二乐章向人们展现了一副幻想的画面,第三乐章为贝多芬最出色的慢板乐章,让人联想出来一段与“神”交谈的画面,第四乐章的“赋格中的赋格”更是向人们展示了贝多芬高超的创作天赋;Op.109:属于E大调,共有三个乐章,表情丰富,变化起伏大,被罗曼·罗兰称为是“幻想和爱情的游戏”,展示了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第一乐章温柔而美好,第二乐章热情洋溢,第三乐章是整首乐曲的中心,显示了贝多芬心底的浪漫主义思想;Op.110:降A大调,在创作技巧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以说是贝多芬自由处理奏鸣曲的完美例子。第一乐章展现了贝多芬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二乐章俏皮自由,第三乐章经历了不同的创作形式,并最后显示了热情和英雄性,这三个乐章可以说是贝多芬把音乐内容与结构进行独创的杰出作品;Op.111:c小调,一共有两个乐章,完全展示了贝多芬晚期创作风格,这首曲子是贝多芬人生中最后一首奏鸣曲,也是被认为贝多芬艺术境界最高深的一首曲子,他破天荒的使用了两个乐章来肯定了传统音乐的基础性作用,又很好的运用了创新的结构发展手法。第一乐章有强大的未知骚动,第二乐章情绪平静但又极具深度。

二、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独特的创作风格分析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产生于法国大革命后的时代产物,这个伟大的作曲家突破了传统形式的制约,对于人的主观情感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大大拓宽了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贝多芬晚年的五首钢琴奏鸣曲可以说都是其经典之作,那时的他处于与疾病、贫穷和社会敌对势力的斗争当中,这些生活的磨难给了贝多芬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激情,他的这五首钢琴奏鸣曲已经基本上超越了结构的限制,而是使用了更为丰富灵活的曲调形式,更好的完善和发展了奏鸣曲式,并随之推向了更高境界。五首奏鸣曲具有令人震撼的音乐效果,让人们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哲理。晚期的奏鸣曲已经明显不同于早中期的奏鸣曲,虽然当时的贝多芬已经双耳失聪,各种生活境遇都不顺利,但是,这个时期的奏鸣曲却是贝多芬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它主要表现了贝多芬自由式、心理式、深刻的哲理、复调手法及浪漫主义的艺术思维,冲出了早中期激烈的矛盾心理,转向自我反省、追求超凡宁静的精神境界,而这正是音乐浪漫主义时代开始的标志。作为一代音乐巨匠,贝多芬在晚期的作品中很好的融合了人性和心灵感受,体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代表了当时时代的进步,因而,贝多芬在整个音乐论坛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具体来说,贝多芬这五首晚期钢琴奏鸣曲的独特创作风格表现在:

1.这五首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在奏鸣曲式方面突破了早中期的海顿、莫扎特的痕迹和影响,融进了大量的个人思想和情感,使得奏鸣曲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求晚期的奏鸣曲改变或者扩展其表现形式,这就是贝多芬使得奏鸣曲式服从于个人幻想,让个人情感不会受到奏鸣曲形式的束缚,很好的显示了某些浪漫主义风格。具体来说,贝多芬的奏鸣曲乐章到了晚期作品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数量不等的现象,而且经常使用较少的乐章来体现人的情感和哲学道理。在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中,有两乐章、三乐章也有四乐章的,即使是较为传统的四个乐章,但内部却有着独特的处理技巧,体现了贝多芬音乐形式服从于音乐内容的创作手法。晚期的奏鸣曲中,其古典奏鸣曲式趋向更自由的浪漫主义风格,贝多芬多次改变传统的主、属部之间的调性关系,而采用“三度关系”,且晚期作品的篇幅都进行了适度的充实和扩大。贝多芬晚期作品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变奏曲式,比如说作品109的第三乐章完全是以变奏曲的形式写成的,体现了贝多芬独特的创作思维。

2.贝多芬五首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调性运用可以说是他很好的把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为贝多芬在世界音乐史上获得崇高的地位打下了关键性的基础。晚期的钢琴奏鸣曲在调性的使用方面,超越了早期以大小调为主,以功能性调性关系为主导的原则,而是实现了从功能性关系向色彩性关系的转变,并把奏鸣曲式色彩性强的调性关系在展开部中得到自由而大胆地运用,使得音乐更富有张力和弹性。此外,贝多芬在晚期钢琴奏鸣曲中使用色彩性强的调性关系,还能够把色彩性和功能性自由的结合运用,这种调性关系的使用为将来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中的开放性调性关系开创了先河。在和声的使用方面,贝多芬晚期作品主要使用频繁的和声变换手法,通过扩大对于和声的运用而使得和声的功能性大大减弱,更具备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3.贝多芬晚期作品中对于赋格的使用,在其一生的创作之中都是前所未见的,晚期的钢琴奏鸣曲中的赋格使用更为广泛,使用规模较大,他把巴洛克时期的赋格运用创新发展到了极高的境界,即把赋格作为表达创作者情感的主要手段,而非音乐形式的构成手段。由于这五首钢琴奏鸣曲扩大了赋格的使用内涵,使得它们被演奏者演奏的时候具有较大的难度,因为赋格曲具有大跳、颤音声部轮换等特点,这不是一般演奏者能够驾驭的,必须具有较高的演奏技术的人才能演奏和驾驭好这五首赋格使用较为广泛的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晚期五首作品中,其赋格往往是作为某个作品中的一个乐章或结构扩张部分的一个插部来运用的,对于作品的整体结构具有各自的含义,使得晚期作品中的赋格形式走向更为自由的结构,并且不是创作者的个性化特征。

4.在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其旋律的使用也是具有一定特色的。贝多芬晚期作品中的旋律除了沿用普通分解和弦做动机的同时,在一个八度内进行旋律的装饰和转换以外,贝多芬还大胆创新了旋律,即把毗连音之间的往返作旋律的基础音型,还创作出了有名的“宣叙式动机”做作品的主题,使得音乐旋律完全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贝多芬比较重视谱写庄严、圣咏般的慢板乐章,从而使得音乐成为一种更直接、亲切的音乐语言和沟通方式。他的旋律创新显然超越了同时代的作曲家,体现了个性化风格,又能够让音乐很好的表现个人情感和思想内容的本质内涵。

5.贝多芬晚期作品创作风格的变换,使奏鸣曲的创作形式完全服从他自身的非凡幻想之中,事实上体现了深刻的哲学性。这些晚期作品中融入了贝多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与想法,把个人情感倾注到了音乐创作当中。如果说音乐创作是他的才能体现,倒不如说更是他人生历程中的心路轨迹。他的晚期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辩证的哲学思想,并努力达到和谐统一。从哲学角度来看,晚期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探天索地的追求,映照出了生命、世界和宇宙的意义。从宗教的角度看,他的晚期作品超凡脱俗。从社会学与作品的性格中看,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更为追求宁静淡泊的精神文化氛围。我们要从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中看到其高贵的精神世界,并学习他坚定信念,勇于创新,相信真理的精神特质。

[1]董策.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65.

[2]林晓云.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中的变奏曲与赋格[D].厦门:厦门大学,2005.

[3]刘小龙.贝多芬晚期旋乐四重奏的技术风格特征[J].中央音乐学报,2007,(2).

[4]刘秀敏.贝多芬晚期创作风格浅谈[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9).

[5]刘雪莎.贝多芬对钢琴奏鸣曲的改革和创新[J].齐鲁艺苑,2005,(3).

[6]卢艺.改革创新的典范——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初探[J].钢琴艺术,2006,(7).

J6

A

1006-5342(2012)03-0089-02

2011-12-25

猜你喜欢

赋格奏鸣曲浪漫主义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手机上的奏鸣曲
论浪漫主义对新诗功能的影响
g小调赋格(钢琴小品)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赋格主题研究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