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路径研究*

2012-08-15吴良昭包德敏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人文政治

吴良昭,包德敏(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路径研究*

吴良昭,包德敏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500)

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基础相对薄弱,亟需强化。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应以遵循教学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要精要管用、因材施教等为原则,以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完善考核方式和拓展人文课程等为教学创新路径,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路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普遍存在“不看教学对象,千人一面,千教一律”的教学现象,教学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改变现状,把握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基础和学习特征的差异性,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我们在广州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等十个专业四个年级中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调查》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

一、体育专业学生实际

1.学生文化素质薄弱。与普通院校一般专业相比,体育院校包括其他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入学起点低。以2008年广东省为例,第一批本科院校最低录取控制线理科类为564分,而体育类则为366分,比前者低198分,只占前者总分的64.89%,相差三成半。其它省份的情况与此类同。

2.人文社科知识薄弱。对同一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体育专业学生回答正确率为49.8%,对一些基础人文知识的正确回答率更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作者是——”;“亚里士多德所属的历史时期是——,所属的国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等。回答正确率仅为14.2%;11%;20%。

3.学习人文社科课程兴趣不大。调查表明,对学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很感兴趣的只有31.5%,而且学生用于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的时间很少,每周总学习时间与其中用于学习人文社科知识的时间比大约为30∶5。

4.学习态度上功利色彩浓。体育专业学生常常以“实用”为标尺,以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个人是否有用进行取舍。调查表明,23.3%的同学认为相关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23.9%的同学认为相关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看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与专业学习在个性成长上的一致性。

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薄弱,制约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1],已形成就业、择业的瓶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国家体育事业后备人才的培养。

二、改革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加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尤其重要。把握课程教学结合点[2],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增强吸引力、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需要。改进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着重以下原则:

1.遵循教育规律的原则。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取了所谓“旗帜鲜明”的简单化灌输形式。这种形式固然简单明了,主体价值倾向明确,却往往难以“入耳、入脑、入心”,还容易引发“逆反心理”。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渗透其中,以更富吸引力和更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内容。

2.精要管用的原则。“精”就是实际生活中最需要、最具生命力的基本理论观点;“管用”就是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发挥思想教育功能。体育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又因专业的特殊性,往往要付出非常的体能训练去掌握运动技能,承受着比其他专业学生更重的体能消耗,很难不影响本专业的理论和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因此,思想理论课教学在坚持课程体系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要着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真正使学生尽可能得到最本质、最有用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受欢迎,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在于告诉学生“什么”,而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重在启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有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联系体育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学习,针对社会现实中的重大问题,针对热点、难点以及疑点问题,以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方法讲授。如果能选择与体育和思想理论课教学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教学,自然有好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4.因材施教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全国高校无论何种规模和水平,都基本上采用统一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乃至百余个不同经历、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千人一教,千教一律”,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效果岂能尽如人意。“因材”必须从学生的才智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基于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就不能停留在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上,而应从学生人文素质相对偏低的起点出发,贴近学生的接受水平,循循善诱,力求深入浅出,准确生动,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改革体育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

调整教学内容。依据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和专业特点,应采取既全面把握又突出要点的教学法。应根据符合时代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要求,对现有内容,或精简,或更新,既注重“精”,又体现“管用”,让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课堂教学联系实际,求“真”致用,便于“入耳、入脑、入心”,做到“真听、真懂、真信、真用”。

改革教学方法。为增强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上应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具体方法如下:

1.兴趣吸引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无趣”、“无用”等厌学心理,精心策划,吸引学生兴趣。可采取问卷调查、填充格言、体育明星故事等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思政课的魅力,自己发现真理的乐趣,从而使学生自信、自强,使他们想学、好学、乐学。

2.提问思考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适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辩,同时在每一次课后留下若干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思考题,训练并提高学生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按照教学要求精心筛选,浓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热点深入分析,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具体生动,环环相扣,对错分明,气氛活跃,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自由讨论法。根据体育大学生活泼好动、敢于表现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围绕同学们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如改革开放30周年、达赖与“藏独”、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神州七号与科技创新等,开展分组讨论活动。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凝聚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深化认识。

5.动笔训练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之外,还要勤动笔,使学生把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一般理论具体化、感性认识理性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根据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思想教育视角,搜集本专业名人名言并作名人小传,如《体育名人名言与小传》、《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等,期末检查并予评分。

6.声像启迪法。根据体育专业学生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播放相关音像,可以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视听冲击,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能力去获取知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提高学习效率。

7.激励记分法。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受制于学习态度、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性格等因素,可采取优秀小论文评选、作业评比、课堂抢答等激励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的记分法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教学活动。

8.完善考核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和成绩评定必须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考核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又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平时的思想政治表现,注重知行统一,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考试内容依据各不相同的专业,从中寻找与学习思想教育课程相关的内容和材料作为命题点,从而制订出适应不同专业特征的考卷。这一方法可与各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结合,最能克服过去大一统的考试缺陷。成绩评定由卷面考试和平时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包括书面作业、讨论发言、平时思想政治表现和社会实践总结。卷面考试成绩、平时考核各占总评成绩60%和40%。

创新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来说,有着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客观性的特点,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克服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有机会透过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和补充课堂教学内容。

1.结合专业实习,深入开展“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尽可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实习进行,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可以作“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现状与对策”的调查研究,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可以作“街道社区群众健身的现状与对策”的调查研究等等。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因而更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

2.利用双休日和课外时间,就近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经费困难的条件下充分利用本地社会实践资源。如参观烈士陵园、名人故居、博物馆等。通过这些实践形式,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有关理论,效果明显。

3.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由于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以社会考察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已经难以组织,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拓宽实践教学途径,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假期社会调查、服务公益、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等形式,培养学生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视角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藉以加深对科学理论的认识。

拓展人文课程。为强化体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应围绕新课程方案开设与之适应的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完善“思政课”相配套的选修课体系。开设自然哲学、文化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文化史、艺术欣赏和名篇选读等人文学科课程[3],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增强综合素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选修课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1]王垒,陈锦源.经济体制转型与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3):19~24.

[2]王垒,王付昌等.把握“两课”教学结合点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广州师院学报,2000,(12): 108~112.

[3]刘惜荣,王垒.关于强化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3):26~29.

G41

A

1006-5342(2012)03-0087-02

2012-01-15

2008年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材施教方法与路径研究”(2008zy031)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理论课人文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