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耷笔墨语言小议

2012-08-15杜军苹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朱耷八大山人韵律

杜军苹

(濉溪中学,安徽 淮北 235100)

朱耷笔墨语言小议

杜军苹

(濉溪中学,安徽 淮北 235100)

朱耷号八大山人,是清代的山水花鸟画家。他所创造的作品有构图奇、形象简、笔墨精、意蕴深等的特色。通过对朱耷代表作品的分析,可以把朱耷的笔墨语言特点总结概括为造型美、用笔美、节奏韵律美这三大点。朱耷以其绘画艺术所展现的独有的笔墨语言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八大山人;笔墨语言;语言特色

一 引 言

朱耷(1626—1705年),即八大山人,原名朱统銮,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献王朱权的后人。他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他的艺术所展现的独有的笔墨语言,对后世影响深远。

石鲁在其《学画录》中有言:“画有笔墨则思想活,画无笔墨则思想死。”[1]说明了思想是笔墨语言的灵活运用的依据,所谓意在笔先,因意而达象,以象而达意。笔墨语言是画家思想传达的重要媒介,从八大山人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其笔墨语言的运用是以画家的主观思想和客观物象相结合的统一体,从而创造出了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

二 朱耷的笔墨语言特点

朱耷的笔墨语言特点总结概括为“三美”。这“三美”可以简单讲为造型美、用笔美、节奏韵律美这三大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

(一)“简约而深刻”的造型美

八大山人虽然山水和花鸟画成就都很高,但就其笔墨造型方面来讲,其花鸟画作品中的物体形象更具特色。他所塑造的形象,往往在充分发挥其笔墨韵味的同时,还达到了艺术性与概括性的高度统一。例如《鸡雏图》虽然全图仅有一只雏鸡,用墨极少,但是却生动的表现出了小鸡的相貌神韵和毛绒绒的质感,可以说他把笔墨的含蓄概括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却又不显单薄,形态变化依然丰富而有内涵。“正如清秦祖永所言:‘八大画以简略胜。’可以说他的作品中几乎很难找出其中可以取消的赘笔,同时也很难去设想何处还能多加一笔。在艺术上要做到这一点上极难的事,堪称得前不见古人,后亦少来者。”[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作品中的造型虽然看似很简,但给人的感觉却不简单,相反他所表现出的对象却很深刻。所以把八大山人的这一特点概括为“简约而深刻”的造型美。

(二)“苍劲圆晬”的用笔美

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往往线条很有骨力,可以把八大山人的这一笔墨语言概括为“苍劲圆晬”[1]的用笔美。(“苍劲圆晬”一词出自清代张庚对八大山人绘画艺术笔墨的评价。)“无论是绘画或者是书法,在线条的表现上可以讲是棉里藏针,给人以表面光滑而内含坚质之感。并且越到晚年,笔法越含蓄而圆润。可以说能够达到像八大山人这样的书法和绘画的线条,三百年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3]如八大山人晚年罕见的大幅作品《河上花图》全卷,八大山人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写出几条荷梗,用笔中锋,很有篆书的味道,形成了刚中带柔、挺拔奔放的线条美感。“综观全卷,其苍劲圆转的荷梗,大笔重按的荷叶,轻柔婉转的荷花、以及高空坠石似的苔点,游龙盘空似的柳枝兰竹……把各种笔意之美都综合到了一个画面上了。”[4]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受书法篆刻的影响很大,恰如八大山人的研究者王方宇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有意味的话:“张大千曾问李瑞清,八大山人写过没写过篆书,李瑞清先生指向一幅《荷花图》说:这荷梗就是篆书。”[4]这里正是说明了八大山人书画用笔相通的思想。当我们欣赏八大山人所作莲荷的长茎时,那屏气呵成的一笔,如果没有相当功力的中锋书法能力,是画不出来的,也正应了这句“画得道,可通于书,书得法,可通于画,殊途而同归”[5]。可见八大山人的绘画理念中书画合一的思想贯穿于其创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三)“自由超脱”的节奏韵律美

八大山人的书画比较讲究墨色的浓淡、干湿、枯润的变化。并且朱耷善于利用生宣纸的特性,他通过对毛笔中含水量的控制,使笔墨在生宣纸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为中国写意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更为其更好的表达内心的情感提供了一个媒介,使其绘画作品充满着自由超脱的节奏韵律感。例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水木清华图》可以说更是水墨淋漓酣畅、疏密有致。在用笔上,八大山人以极有力度韵味的线条写出了荷梗的态势,并且他把荷花荷叶集中处理在画幅上部。在荷叶的塑造上,可用“如泼如倾”这一词来形容,可谓干湿皴擦并用,墨色的分布上也充满着浓淡的节奏,使以阔笔横扫、墨气淋漓的大片荷叶与细笔勾勒出的洁白温润、疏密有致的荷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看似自由随意的作品,不仅充满着强烈的节奏韵律,同时又给人以自由超脱之感。不仅这幅作品如此,在八大山人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领略到其作品独有的这种自由超脱的节奏韵律美。

三 结 语

在当今这个注重文化发展的社会,八大山人的独创思想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朱耷的艺术所展现的笔墨语言美,无论从技法上还是从形式上都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面对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对于他的笔墨语言研究,对人们更系统的了解八大山人,以及当代中国画如何继承传统和发展中国画创作,都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石鲁.学画录[A].姚治华.中国画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5.

[2]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38.

[3]范曾.吟赏丹青——范曾论中国书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

[4]张书珩等.清初四僧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156.

[5]沈鹏.八大山人的前与后——领略《八大山人全集》[J].美术,2002,(1):78.

[6]余德泉.书法通[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11.

J222

A

1673-2219(2012)02-0200-02

2011-11-08

杜军苹(1979-),女,安徽萧县人,濉溪中学艺术组教师,中教一级。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朱耷八大山人韵律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朱耷名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