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012-08-15娄淑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群体性制度化群体

娄淑华,马 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高校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娄淑华,马 超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深化,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本文剖析了当前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侧重从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去揭示造成这些问题的诸多原因。

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广泛的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所谓群体性政治参与,是指一定范围的社会利益群体通过社会组织或以临时集结的方式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1]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就是作为参与主体的大学生通过社会组织或以临时集结的方式,在了解和认识国家政治、社会状况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直接或间接地参加社会政治生活,表达组织或集体的意愿,从而影响政治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制定过程的政治行为。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社会状况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大学生集体意识和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能够较大程度地代表广大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政治资源,维护社会政治的稳定。大学生在群体性政治参与中经过锻炼和熏陶,对于政治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也更加冷静和理性。

一、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主要问题

1.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较低

所谓制度化政治参与,就是政治参与者的参与行为符合法律规范,按着法律规范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稳定。当代大学生群体性制度化政治参与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如大学生群体加入政治性党派、组织政治性活动或者进行网络政治评价等,没能真实、全面地表达大学生们的政治愿望和政治主张。大学生群体性的政治主张和要求在无法得到现有政治体系满足的条件下,他们必然会转向非制度化的渠道。大学生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表现为游行、上访、请愿,还表现为在网络上非法宣传、网络暴力行为等。

2.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中个人主义抬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也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部分大学生已经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所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集体主义情感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功利”色彩的个人主义情感。个人主义者在群体之中不是以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把自己的参与动机建立在群体利益之上,用自己的或小集团的观念去影响群体的思想。例如:有的学生入党不是为了增强党的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了自己未来就业和仕途的发展。个人主义的政治认知主观化、肤浅化,政治评价功利化,必然会造成大学生政治群体组织涣散,效率低下,影响群体的正确决策。

3.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深度不够表现在政治参与意识与政治参与行为不协调。当前,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大学生群体组织只是对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对社会良好风气加以赞扬,对某一政治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却没有把这些正确的政治意识转化为政治参与行为,没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将这些思想和对策提供给政府,对政治参与多是采取回避、被动或盲从的态度。大学生群体组织反应最强烈的社会问题就是“贪污腐败”,但大学生组织只是对其进行言论抨击,在行为上却是望而却步,没有参与到治理腐败问题的政治活动中,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存在着“轻度腐败”的潜意识。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广度不够表现在大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范围不平衡,大学生群体组织之间、大学生群体组织与政治组织的联系不密切等。大学生群体组织,相比平凡的社会现象,更多地关注突出的社会现象;相比正面报道,更多地关注负面新闻;相比国内的时事政治,更多地关注国际新闻;相比与自己无关的社会问题,更多地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等等。另外,大学生群体组织比较独立,政治参与活动多是以本组织为单位,缺乏与相关群体组织及政治组织的联系,没能实现政治参与力量的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

二、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问题的成因

1.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统治和小农经济造就了人们的保守政治参与意识和对政治生活的依附心理,以及以儒家政治思想为主线的政治文化传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但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某些观念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如“安分守己”、“与世无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政治哲学思想使大学生对政治参与行为表现出犹豫和观望的态度。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生活更多地是以群体性非制度化的形式出现的,使当代大学生潜意识里留存着群体性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冲动。

2.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相继涌入中国,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重大的影响,致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样的价值观念易使大学生在群体性政治参与过程中政治行为私利化、政治评价功利化,忽视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另外,西方社会崇尚“民主、自由、天赋人权”,把政治参与看作是追求个人或集团利益的重要手段,西方社会公民如果无法通过制度化的政治途径满足自身利益,经常会以示威游行、罢工等方式发泄不满和抗议,这无形之中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大学生。最严重的是,西方敌对分子或反华势力,经常通过网络、电视等信息手段进行歪曲性的报道,误导中国大学生,旨在打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破坏中国社会的稳定。因此,西方消极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使大学生在群体性政治参与中夹杂着个人主义和暴力冲动的思想意识。

3.我国现行政治体制局限性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然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还不能全面地为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障;党内和政府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与党和政府的关系;没有足够畅通的政治参与渠道也影响了大学生群体性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往往只是加入党派、加入社团、进行网络政治评价等;政治参与过程的不透明,政治主张和建议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都消弱了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影响力。

4.大学生及大学生群体组织自身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水平与质量。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关注时事政治,但政治心理还不够成熟,政治认知和政治行为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给大学生群体组织工作带来困难和隐患,给群体性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带来巨大阻力。同时,大学生群体组织也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组织指导思想、部门工作职能、政治参与活动方式以及组织之间的配合等都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5.传统教育理念和体制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更加深入,但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体制的深刻影响。家庭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父母总是认为子女太过单纯和幼稚,不鼓励他们参加政治活动,子女的心中逐渐产生“远离政治”的潜意识,而且,有些父母对子女的娇生惯养,更是使他们产生了自私心理,这必然使部分大学生很难融入群体组织。学校教育则倡导以学习和就业为中心,片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条件,但没能把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忽视了对大学生在政治实践上的积极引导,而且,对大学生群体性政治组织的支持力度和关心程度不够,没有为其提供良好的参与渠道,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和政治价值认知有失偏颇,挫伤了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的积极性。

三、结语

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进步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社会和谐发展时期,党和政府必须在总结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关注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现状,针对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问题的成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政治观念、政治体制、教育改革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拓宽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推进大学生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理性化、有序化,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愿望有效地融入到政治体制之中,进而转化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政治活力。

[1]麻宝斌,马振清.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J].政治学研究,2005(2):49-55.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Group Nature and Its Causes

LOUShu-hua
(School ofMarxism,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group nature is on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socialist democracy,the level of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group nature is also rising.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group nature,and reveal their causes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stud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group nature;socialist democratic politics

D64

A

1008-178X(2012) 02-0001-03

2011-12-13

娄淑华(1955-),女,吉林梨树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猜你喜欢

群体性制度化群体
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