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李丽芳
李丽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云南德宏 678400)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李丽芳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云南德宏 678400)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将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相继发表了许多关于教学模式改革的文章。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改革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转变思路,制定与教学模式改革相匹配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早在19世纪末就在美国兴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大量移民涌入美国,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不小压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单调、乏味,而且教学科目实用性差,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这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近年来这一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许多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中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1998年10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入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关于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世界宣言:设想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觉和新的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借鉴西方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年版)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条件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渊源,来自于美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他主张解放儿童的思想,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显然杜威的理论过度地强调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现代建构主义在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阐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该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对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因而构建主义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在确定谁是课堂教学主体的问题上,人本主义心理论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法与前两者态度不谋而合。他在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教师中心”模式。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要思考的不是“教什么、怎么教和什么时候教”的问题,而是要考虑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和在什么条件下学”的问题。由此看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因素都已经不由教师来决定了,而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需要满足两个基本的前提条件:
对学习者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必须建立在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结果高度负责的前提之下。学习者只有在充分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才能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目标和结果高度负责,以学生为中心才具有基本的可行性。
对于教育部门和教师而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即学生要“学什么、怎么学和什么时候学”的问题。首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前提下,“学什么”意味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学习内容,可根据所选择的学习内容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其次,该“怎么学”允许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起主要作用,自主管理课堂,允许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形式进行学习。最后,学生还有权选择课程在什么时候开始,学到什么程度结束。
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这两个前提条件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只有确保学习者对其学习行为、目标和结果高度负责,教育部门和教师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条件才有意义。如果学习者无法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学习方法不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那么教育部门和教师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是徒劳。反之,如果教育部门和教师无法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满足其需求,该教学模式也很难实现。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实践中的困惑
毫无疑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使教学活动从设计、实施到评价都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然而,假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一些困惑和挑战。
(一)学习内容的确定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教什么”的决定权一直掌握在教育部门手中。要想转变教学模式,学生就势必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占主导地位。由于大学英语课程作为目前我国各高校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公共课程,其涉及面仅次于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且大多数高校承担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数量有限,各高校很难兼顾大学英语教材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同需求。目前,虽然英语教材的选择权都已下放到各高校,但为了方便教学的监督、管理、维护和反馈,一所高校一般只会选择一个系列的大学英语教材开展教学。因此从根本上说,学生对日常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内容是不具有选择权的。既然无法自己确定学习内容,也无法改变学校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日程,学生自然也就无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
(二)学习资源的控制
课程要求同时指出,“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这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资源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实验材料等方面,而软件主要包括学生可查询到的学习资料、学习氛围以及师资力量等。那么,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状况是否能够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呢?
为了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自1999年以来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一些高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无法与招生规模想匹配,导致学校人均学习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自由支配学习资源的条件。目前,学生校舍不足,学生食堂就餐压力加大,图书馆生均享有图书量减少,教学材料、实验器械紧缺、学生活动场地不足是许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方面,中国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另一方面,高校教师的增加速度却远远赶不上扩招的速度。尽管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要求全国高校通过新一轮的用人制度改革,缩减行政管理人员,力争到2005年使我国高校师生比例达到1:14,达到国际惯例,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师生比例有所改善,仍然停留在1:20左右。师生比例失调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质量的粗劣,一个教师面对那么多学生,连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都难以保证,又何来时间和精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教师缺口很大,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降低了录用条件,使得师资队伍总体素质下降,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学质量。
《课程要求》还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可见,新的教学模式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硬件环境作为支撑的。而且即便是每所高校都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环境,英语的教学过程也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三)学习效果评价标准的制定
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呢?目前最有效也是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考试(测试)。考试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各高校为了保证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评估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但是,无论学生毕业于哪所高校、在校英语成绩如何,在毕业求职时,其英语成绩的“可信度”似乎都比不上全国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根据学生入学水平的不同,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达到四级为基本要求;达到六级为较高要求。而所谓的“四级”和“六级”其实是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代名词。自1987年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开始到现在,虽然在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变化,但基本的教学评价机制并未改变。有的大学甚至把英语过级考试和学位证挂钩,在大学毕业前如无法通过学校要求的英语等级就无法取得学位。
然而,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的内容是学生决定的吗?考试的命题标准是学生决定的吗?测试结果的评判标准是学生决定的吗?考试的形式是学生决定的吗?考试的时间和考试环境是由学生决定的吗?这一系列问题值得人们思考。各高校有权选择自己的英语教材和教学内容,有权制定相应的教学进度和测评方式,但是最终,几乎所有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都只接受这一种被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的等级考试来检验,这似乎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又回到最初的起点,因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真正由学生来决定的因素实在有限。
三、结语
总的来说,任何教学模式的实现都不是无条件的,在已知的条件中,有的是学习者和教师本身能够控制和实现的,另外一些则超出了具体的教学范围,而涉及整个教育体系和教育资源环境等一些不由教师或学生所控制的领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既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高度负责,对自己个性化、自主学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也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角色,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更期待教育部门转变思路,制定与教学模式改革相匹配的大学英语教育政策,以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丁笑炯.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来自西方的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2]何旭明.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阻力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00(1).
[3]何雪莲.谁?怎样的中心?——学生中心论质疑[J].教育科学研究,2007(12).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贺海涛,粟进英.国外外语自主性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1).
[6]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6(2).
G642.0
A
1008-178X(2012)11-0176-03
2012-07-19
李丽芳(1980-),女,云南昆明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