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课堂情绪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2012-08-15邢秀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情绪目标大学生

邢秀芳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4)

高校课堂情绪管理现状调查研究

邢秀芳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14004)

高校课堂情绪管理工作是组成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又是教师实现自我平衡、自我与他人之间人际和谐的有效途径。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冲动等负面情绪特点,对他们的学习和校内人际关系形成不利影响,同时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高校课堂的情绪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几项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高校课堂;情绪管理;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大部分处在18至24岁的年龄段,他们身体的生理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但心理上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在这个年龄段对自我及他人、社会环境的认知感受及相应的日常行为方式存在着显著的不确定性,会出现很多复杂的心绪,会有旁人看似无法理解的烦恼,同时他们对于自我的情绪掌控能力较弱,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极易受某种负面情绪所影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77.9%的在校大学生被调查者自我认为或多或少有心理问题,其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业、毕业后方向、就业形势等方面,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0.3%、20.7%和47.1%;其中学业上对所学课程没兴趣、学习效率低者占到了31.1%、25.3%[1]。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课堂中大学生的主体性日益显现,教育者们逐渐意识到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情绪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情绪管理的概念和标准

所谓情绪,一般指的是情感当中诸如愤怒、兴奋、悲伤、惊恐等急剧发生的短暂性强烈情感,另外还包括即使不是非常强烈但会反复出现的情感状态。人的情绪非常复杂,按其持续时间、强烈程度大致分为心境、激情、应激三类。情绪成熟的人在表达情绪时不会幼稚和冲动,表达情谊时通过规范的行为举止来进行,所表现出的情绪反应与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相对协调。

情绪管理指的就是人在充分掌握自身情绪特征的前提下,在生活中自觉培养积极成熟的情绪情感,自觉构建科学合理的情绪调控机制,自觉减弱或克服消级情绪对于自身行为的影响,以保证自我生活及工作态度乐观向上。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管理理念。情绪管理大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当激励自己,合理克制自己情感,充分了解他人情感。

二、影响学生课堂情绪的因素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对影响学生课堂情绪的因素进行调查,分层随机抽取66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50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0份。对于有效问卷进行资料归档,后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分析,分析得出两方面问题。

(一)高校课堂情绪管理中目标设置方面存在不足

1.情绪管理课堂目标不全面,也不够协调。全面的高校课堂情绪目标要求课堂情绪管理工作可以兼顾情绪管理基础、核心、远景三大目标。而现状为:首先,轻基础、重核心。开展课堂情绪管理目的之一是促进课堂参与者实现教学目标。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参与者营造出深厚的课堂教学气氛。因为课堂氛围代表着高校课堂参与者教与学的情绪以及相互间的智力激发情况,能够提升任课教师的授课激情,提高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使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更强。但长久以来,高校课堂集中突出任课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过于关注课堂授课内容,没有充分地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其次,轻远景,重核心。课堂情绪管理的良效实现有助于高校课堂教学价值的实现,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满足学生整体发展的需求。但是,目前高校课堂情绪的管理还没有实现“知识”与“情绪”的双面优化,忽视了对学生本身存在与发展的全面关怀,从而导致当前的高校课堂参与者的情绪管理目标的设定受到教学活动的限制,无法实现多样化发展。

2.高校课堂情绪管理目标没有层次。首先,没有按照学生类型的不同进行课堂目标设置。大多数的高校课堂情绪管理多为一体化的模式,忽略了大部分在校学生的实际情绪状况,有碍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个体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由于高校课堂情绪管理的对象是个人主体意识空前强烈、有着丰富思想的大学生,所以有必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课堂情绪类型来设置课堂情绪管理目标,构建层次性的情绪管理结构机制,以便使高校课堂的情绪管理更实用、更有针对性。其次,没有按照学习阶段的不同进行课堂目标设置。大多数现行的高校课堂情绪管理过度重视高校课堂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目标,而忽视了其形成的时段性。课堂学习共同体刚刚建立时,应当做到同时兼顾课堂共同目标与师生个人发展目标;在具体运行的时候,要充分张扬出课堂参与者的个性,帮助个人目标的有效实现;到了课堂成熟期,就可以将教学共同目标的实现与参与者主体发展合二为一,以达到高校课堂情绪管理的双赢。

(二)高校课堂情绪管理中具体过程存在不足

1.高校课堂氛围过于淡漠。高校课堂教学调查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为师者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学习者在下面昏昏欲睡、一脸迷茫。在此种淡漠的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热情严重降低,无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为师者对于课堂教学所带有的负面情绪也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学生,课堂中的学生会感到压抑,以致于无法集中全部注意力,学生的课堂冷漠学习态度又反过来传递给为师者,使为师者的负面情绪更强列,课堂情绪长期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严重影响到高校课堂教学的成效以及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只有形成和谐的高校课堂氛围、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构建出适宜的课堂教学。

2.高校课堂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师情绪霸权。近来,高校课堂提倡人性化教学,课堂管理方式较之以往出现了很大改变,教师开始逐渐走入学生中间,接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过,在实际的高校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教师课堂情绪霸权现象。主要原因是,处于权威地位的教师完全控制着互动的内容及形式,把自身的教学情绪在有意无意中强加给了学生。教学参与者之间情绪上的互动以单向状态存在,学生的情绪位于边缘,导致一部分学生的上课情绪不会被教师意识到。

除此上述问题以外,在高校课堂的情绪管理中还存有教学参与者相互之间的隐性伤害。比如教师在提问时,可能以语言或其它行为方式在有意或无意间打击到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所以,高校任课教师应当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提前酝酿饱满的课堂情绪、寻找到自身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途径等方法,尽量避免出现因自我心理失调而导致的冲动、精神紧张、情绪消沉等现象,以乐观的情绪开展课堂教学。此外,高校的任课老师需要非常注意课堂上的学情,全面关注课程行进当中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类情绪表现,再加以适当引导,在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校的课堂情绪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广大高校教师在开展课堂情绪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更切实地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育的同时,能充分体验到学习不断进步的乐趣以及人格不断完善的喜悦。

[1]郭晋林,邓旭阳,杨晓波,等.400名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

[2]郁毅.重视大学生情商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1(7):190.

[3]周静.人本管理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1):64-66.

[4]赵俊萍.论当代大学生的情绪管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12):13-15.

book=94,ebook=94

G642

A

1008-178X(2012)07-0117-02

2012-04-16

乐山师范学院2011级校级科研启动项目(S1156)。

邢秀芳(1978-),女,山西太原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猜你喜欢

情绪目标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大学生之歌
情绪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