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修辞分析

2012-09-16郑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报告小说

郑兰

(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武夷学院商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修辞分析

郑兰1,2

(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武夷学院商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陈亨初的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以公文体为载体呈现小说主题而引发关注。作者通过精心的文本修辞设计、巧妙的修辞主题设计和充分考虑修辞接受者的社会性等综合因素,实现其成为微型小说优秀范本的创作。

微型小说;公文;修辞

陈亨初的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刊发于《小说界》1986年第2期“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专辑”,全文仅600来字,由四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组成。“报告”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规定的十三种正式行政公文之一,[1]有“符合政令,行文周严,格式规范,表述精当,遵守规则”[2]的写作要求。行文严谨、格式规范的公文体出现在微型小说创作中,是这篇微型小说留给读者最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主要效果在于它的意义,在于它所表现的思想。然而,没有表达的方法就不能有所表现,而这种表达方法必须有一个形式。这种表现工具的形式本身就是效果的一个因素。”[3]规整的公文语言成为小说语言,其实是小说作者陈亨初有意而为的文本修辞设计。作者正是利用这种语言上的荒谬来实现微型小说逆向思维、推陈出新的写作效果,从而达到表达写作情绪、传递写作主题的最终目的。

现有的相关评论肯定该篇微型小说在文体和语体上的创新,所评述的内容多为一笔带过,没做展开分析;或用这篇短篇小说的特殊公文体来做论据,如谭学纯教授等在他们的论著《接受修辞学》中用这篇小说来论证“客观接受语境不是接受者主观认定的,而是客观存在的”[4]。本文拟从修辞设计和修辞接受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挖掘该微型小说“微而不小”的主题及展现作者创作上的独具匠心。

一、“以短写长”的文本修辞设计

传统文学关于“人生”的主题通常采用“长篇小说”载体来表述,而《提升报告》仅仅用600来字的超短篇幅就承载了主人公“李力”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近30年人生,“短”的公文和主人公“李力”“长”的人生形成鲜明的修辞对比。四份提升报告显示的四个年龄段是“李力”从20岁成年到50岁知天命的人生阶段的缩影。

不仅如此,作者在600来字的小说中还花费150多字用于公文中的“时间”关键词,“年龄”和“公文落款时间”等重叠反复出现,中间还穿插了多个典型“时间符号”来强化了读者对于“李力”此段人生“长”的直观感受(如表1所示,其中斜体部分为典型的“时间符号”)。

表1 四份“提升报告”对应的各类关键词

典型“时间符号”,如“二十岁”不言而喻是“青春年少”;“五十年代”,此类表达会让读者读来有年代久远,已经得以“十年”为单位来计算的感觉;而“三十多年来”、“年龄已过线”更是给读者以直观时间“长”之感。从“二十岁”的“青春年少”到“三十多年”后的“年龄已过线”的大幅度的跨越,人一生中追求事业的时间节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当读到“年龄已过线”,势必会激发起许多有类似经历的读者对岁月流逝和对主人公仕途坎坷的唏嘘感慨。通过小说的“短”和人生的“长”的对比,加上一些不宜出现在公文中的主观表述,如“可惜”等,无一不透露出作者“人生苦短”和“生不逢时”的无奈写作情绪,进一步论证了“小说语言的形式对于传达特定的语言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5]

二、“以小衬大”的修辞主题设计

人名是一个人的外在标志,是一个社会与另外一个社会人之间相互识别的符号。[6]作者给小说主人公选取“李力”这个十分普通的名字,就像普通人名符号“张三”或“李四”一般,泛指普通人,即“李力”是符号化了的小人物,正是为了突出该小说反映的是小人物的命运主题。不仅如此,作者还让作为主人公的“李力”缺席,全篇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他者化的“李力”,是“人事处、厂党委、文化局党组、组织部”眼中的“李力”。见表2。

表2 四份“提升报告”对应的“他者”和“李力”

他者1和2从各自立场、角度出发或肯定或否定“李力”,决定着“李力”的命运。“李力”缺席的安排实际上是他作为个体人被剥夺了对于自己命运讲述、申辩及呼吁等的话语权。“李力”丰富的人生叙写空间被挤压成简简单单的四份提升报告,而四个典型时间节点外的“李力”生活对于读者而言是一片空白,读者只能借助想象勾勒“李力”这近三十年的人生历程,表现了作为“小人物”存在的个体人面对命运的无奈。

小说主人公“李力”的命运不是由于偶然机缘制造出的戏剧效果,而是作者精心设计,通过设定小说中四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的特殊时间节点来形成的。分析其不同的时间语境,“李力”命运坎坷呈现出合理性。

表3 四份“提升报告”对应的时间关键词

小说第一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选取的时间节点是“一九五八年七月”和“一九五八年八月”,当时的“李力”年方25,已发表小说二十余篇。这在今天也可以算是不错的成绩。但回溯历史,一九五八年的中国从五月份就已经开始了闻名中外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运动。“二十余篇的小说”成绩在当时浮夸风盛行的年代,是微不足道的成绩,不可避免“李力”的命运是“锻炼一个时期再看”;小说第二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选取的时间节点是“一九六四年九月”和“一九六四年十月”,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我国国防和科学技术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突破。全国人民当时正沉浸在科学技术创造奇迹的兴奋中,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稀释了文学作品的功能。而一九六四年十月,由于天津市小站地区发生了夺权斗争,中央加强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李力”由于“对政治学习抓得还不紧”势必要“再考验一段时间”;小说第三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选取的时间节点是“一九七九年二月”和“一九七九年三月”,这次“李力”没当上《职工文艺》主编官职的原因从上级批文中就可以直接看出来,“可惜不是党员”,不适宜担任党所领导的刊物。好不容易熬过十年文革迫害的“李力”终于在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即一九七八年才得以平反,重新被证明是个好同志,但十年浩劫所受的苦及重新被证明是个好人,都在“不是党员”中消解了,“李力”又一次与他的从政机会失之交臂;小说第四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选取的时间节点是“一九八四年四月”和“一九八四年六月”,这时的“李力”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虽然成绩斐然,有作品、有经验、有能力、是党员。由于“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虽是“人才”的“李力”,最终还是没能进入领导的队伍。

这是“李力”的30年奋斗史,其实也是他那一代经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诸多历史磨难的历史。第四份上级批文中提到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再次印证了这个群体的存在。回溯我国的“干部队伍年轻化”制度改革的提出,正是由于“文革”结束后,许多受迫害的老同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造成机关干部严重老化,影响了我国全面建设和发展的步伐。1980年,邓小平同志和陈云同志共同倡导推行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制度改革。[8]“李力”小人物的命运正是这个群体的集体命运的缩影,作者通过“以小衬大”修辞主题设计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上这特殊一代人的命运大主题。

三、“以微显著”的修辞接受预设

“修辞活动是表达和接受互为对象的双向活动。”[4]作者通过精心设计修辞文本和主题仅仅完成修辞活动中的修辞表达部分。“表达者提供获取言语交际最佳效果的可能性,接受者完成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4]好的文本作者必然还要考虑到修辞接受效果。“李力”四份提升报告反映他的作品、能力和提升情况:

表4 四份“提升报告”中的“李力”及其提升情况

按四份提升报告及对应的上级批文对“李力”的评述,通过几组关键词能清晰呈现“李力”的近30年职业生涯走势。“李力”文学创作方面呈明显上升的趋势,从“二十余篇”到“大量”和“不少”的小说,首先反映的是作品“量”上的上升状态;其次,从作品“质”的角度看,从小说“质”被省略到“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上了一个台阶;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再到“文艺作品”,基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共识可见,更上一层楼;而从“文艺作品”到“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李力”近30年在“能力”和“作品”方面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官职”始终处于“0”的位置。假设这份公文汇编的读者是倾向欣赏人的能力、才华而淡泊名利的,他眼中的“李力”的人生轨迹会呈上升抛物线状态,可能出现该文本零修辞接受甚至是修辞接受减值的情况。而假设读者是“范进”之类人,看到这一纸公文,势必会产生强烈惺惺相惜的共鸣,产生修辞接受增值效果。

“作为精神的人的不可重复性,使修辞接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因人而异的活动。”[4]既然存在这种修辞接受的个体差异性,小说作者又是如何实现他独特的创作?不同的接受者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人。“在最终意义上,接受者仍然是社会性的人”。[4]接受者在修辞接受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影响。“修辞接受的社会化认同,既受共时性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受历时性社会文化积淀的影响。”[4]小说作者选取的小说主人公是个男性,“李力,男”在四份提升报告中出现四次,强调四次。中国传统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要求和成功评判标准是不同的。如“郎才女貌”、“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等。选取男性作为主人公,读者会无意识受中国传统社会对男性成功评判标准的影响,关注男性“才”方面的成绩。如果换成主人公是个女性,修辞接受可能会出现零效果,受“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效果减值。孔子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在今天社会已经变味为“学而仕则优”,没当上官,自然不能算得上“优”。作者正是利用当代中国社会对男性成功评判标准变异为“学而仕则优”的“著”的修辞接受预设,通过对“李力”小人物“微不足道”的命运的刻画,凸显“李力”的“学优”和“不仕”鲜明落差的戏剧性,实现写作目的。

四、结语

在快节奏的今天,微型小说因其短而精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欢,从而吸引更多的创作者加入到微型小说的创作队伍。微型小说作品绝不能如快餐那般,大批量快速地被创作出来,快速地被消费,最终只会快速地被遗忘。成功的微型小说作品要求作家对作品进行精心修辞设计,考虑读者的阅读接受,陈亨初的获奖微型小说《提升报告》正是这样的好作品。

[1]柳新华.实用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557.

[2]中国党建.公文写作20字诀[EB/OL].(2010-06-28)[2011-10-13].http://www.zzdjw.com/GB/178476/178481/11994106.html.

[3]桑塔耶纳,美感[M].缪灵珠,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13.

[4]谭学纯,唐跃,朱玲.接受修辞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01-104,4,4,153,175,175.

[5]谭学纯,文学和语言:广义修辞学的学术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20.

[6]谢亚军,肖永贺.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名的语义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7]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夺权斗争问题的指示——转发天津市委关于小站地区夺权斗争的报告(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四日)[EB/OL].[2011-10-17].http://www.langsong.net/lstd/wxshk/htm/xiandai/xiandai2/zl/1964/010.htm.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book=121,ebook=121

H15

A

1008-178X(2012)07-0047-04

2012-03-26

郑兰(1975-),女,福建浦城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武夷学院商学院讲师,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报告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明代围棋与小说
报告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