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教师素养提升与实现

2012-08-15甄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关心关怀

甄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研室,浙江湖州 313000)

论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教师素养提升与实现

甄晶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研室,浙江湖州 313000)

关怀式道德教育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关怀的能力和素质,能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关怀型师生关系,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关怀型”教师缺失的现状出发,提出变革和提升“关怀型”教师素养构成的方法,并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理论,试图找到提升教师素养的实现途径。

教师素养;关怀式道德教育;提升;实现

一、“关怀型”教师的缺失及提出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书而育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实践能力,同时传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与技能。然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面临教学、科研工作等繁重的压力,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关怀;即使有教师试图努力地关怀学生,很多学生却感受不到,反而抱怨“老师不关心”。而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不断增长,学生接触到的道德现象越来越丰富与多质,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其左右,教师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却往往采取简单说教、硬性灌输的教育方式,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道德困惑。可见,教师忽视学生主动性、强调灌输的德育方式,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并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造成一定的逆反心理。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内尔·诺丁斯教授提出的关怀式道德教育这种模式。内尔·诺丁斯教授是美国教育哲学研究会的主席,其用了近20年的时间构建了这一理论,它强调爱、关怀和关系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在教育的教学、管理、评价等各个方面和过程中体现以关怀为取向的道德性,是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关怀式道德教育模式提出了“关怀型教师”这个全新的概念,认为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关怀素质和关怀能力,才能对关怀型的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应以关怀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关怀,并对学生的关怀能力和意识予以培养。关怀式道德教育呼唤“关怀型”教师的出现,而变革和提升教师素养便成了必然的趋势。

二、“关怀型”教师素养构成的变革与提升

(一)更新观念

第一,自我价值观。教师身兼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普通成员两种角色。教师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将国家、他人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跳出自我圈子”。第二,学生观。传统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教育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了深刻的认识。师生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第三,社会观。明白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必须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第四,自然观。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不可无限制地使用自然资源、破坏自然坏境,要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以及其它物种。第五,科学观。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相信科学,而且科学必须有良知,否则就会成为“灵魂的废墟”。要紧密结合道德精神和科学发展,才能使科学发挥促进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作用。

(二)扩展知识结构

在德育内容中引入关心主题是关怀型教师的职责,因此,教师不仅要做到专业知识扎实,还要做到知识涉猎广博,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优化。综合而言,关心主题是一个广博的知识体系,包含了文化、信仰、科技知识、人际沟通知识、社会生活知识、法律知识、职业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以及身体健康知识等。为了使学生在各领域的求知需求得到满足,教师必须努力充实自己,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切实有效地肩负起来。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所谓广度,即教师应当通晓与人类基本的生产生活相关的基本知识;所谓深度,即教师对某一领域有较深的造诣。

(三)提升综合能力

能否有效、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处理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教书能力是传统教育所关注的。但对关心型学生的培养而言,这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具备与学生交往的高超技巧,将关心者和被关心者的关系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来;在具备有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学习能力也要较强,对所需的知识不断扩充;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活动中,都要渗透关心教育。

三、基于关怀式道德教育的教师素养的实现途径

(一)建立关怀型的师生关系

关怀式的道德教育更侧重关怀是一种关系,而不是美德,认为当关怀者的接受性态度传达给被关怀者时,被关怀者也必须接受回应,以形成良性互动。课堂氛围中充满关怀,集体的温暖被师生所感知,这是关怀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要体现在教师的每个动作和每句话中,并让学生有所体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供展示机会给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予以肯定,对于部分学生所存在的独特性更要及时发现;对学生在智力方面的缺失必须正确对待,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并给予客观、正确以及积极的评价。关怀型师生关系师生间应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应互相尊正。只有在关怀的氛围中,师生间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学生才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同老师交流。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深化了感情,对对方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更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和目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关怀关系就会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建立。

(二)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改革

关怀道德教育的关键是良好的关怀关系,这是一种和谐的关系,以平等、尊重、对话以及宽容等为基础。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应还是按照传统“灌输式”的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施教,具体应完成以下几方面的转向:由灌输式转变到引导式;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转向尊重学生突出学生自身价值;完成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转向。另外,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情感因素在道德教育的作用,学会用情感来拉近同学生的距离。道德情感能调节人的情绪甚至激发人的潜能,合理调控的情况下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师要通过悉心的教导、诚挚的关怀,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的真谛,了解人生的意义,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的判断能力。运用富有情感的教育素材、合理的沟通方式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得到提升,把学生的情感内化为道德的提升,外化为道德行为。

(三)教师要发挥关怀的榜样力量

培养学生关怀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关怀道德认为只有在教师道德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得到切实的关怀感,才能在师生间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应把关怀融入教育过程中,才能在单纯的知识传授中加入情感关怀,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学习知识文化。关怀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是一个人是否真正进入了教师职业的标志。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应更注重关怀,甚至比技能的传授更应加以关注。在关怀教育期间,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教师应把关怀放在首位,其次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应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全方面发展。通过教师关怀榜样的表率作用,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关怀的含义,并逐渐养成自身的关怀能力。

[1][美]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余天龙,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苏静.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6(11).

[3]陈凯.论关怀型教师的实践取向及其养成途径——基于诺丁斯关怀伦理学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9(9).

book=71,ebook=71

G641

A

1008-178X(2012)07-0104-02

2012-03-27

甄晶(1980-),女,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教研室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关心关怀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开心与关心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