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刍议

2012-08-15刘红红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梧桐大学语文古典

刘红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大学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刍议

刘红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具体教学中,应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的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应采用比较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占了大部分内容。因此,古典诗词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大学语文教师间的经验交流,认为古典诗词教学应当采用比较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趣味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一、比较教学:由点到面,拓展引申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的历史。有些类型的作品层出不穷,可以说已成为诗歌史上的一个专题。在讲授这类作品时,不妨由点到面,先作一个纵向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如学习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时,可先将悼亡这类诗词梳理一番。西晋潘岳首先以悼亡为题,作《悼亡诗》三首,抒发对亡妻的忆恋与伤逝。由于他的《悼亡诗》写得较好,影响深远,从此悼亡二字不再是悼念死者的泛称,而专指“亡妻”这一特定的主题。唐代元稹的悼亡诗《离思》 《遣悲怀》情感内容真挚,语言朴实无华,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他的《遣悲怀》三首诗全是对亡妻生前身后琐事的描摹,其中一些诗句尤其痴情缠绵,动人肺腑。如:“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清人蘅塘退士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之。”[1]堪称的评。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把哀思与自叹融合,情真意切,哀婉欲绝。苏轼之后,大量创作悼亡词的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其悼亡词以“情真”打动人心,具有自然、深婉、凄美的风格特征。从潘岳这位“悼亡”的开创者,历经元稹、苏轼,再到纳兰性德这位悼亡作品的集大成者,这四位作家在悼亡题材的经营上都有其重要意义。通过纵向梳理,使学生认识到悼亡诗词的发展脉络。

此外,在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表现题材相同,但因诗人性格与主导思想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对作品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和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这两首诗词写的都是牛郎织女的爱情,但感情基调不同,前者表现的是离愁别恨,后者则不落俗套,抒发一种爱情理想。又如,同是《卜算子·咏梅》这首词,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毛泽东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增大教学容量

根据古典诗词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声频和视频材料,创设古典诗词的真实情境,真正发挥多媒体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具体说来,多媒体手段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优势有三:

其一,便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古典诗词以抒情为主,但由于时空的隔阂、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等原因,学生对古典诗词作品的理解不免表层化、抽象化,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利用多媒体的视听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可帮助学生获得特定氛围里的情感体验,达到对作品内容具体而深刻的理解。如在讲授古诗《春江花月夜》时,课前首先播放一段古曲《春江花月夜》,让学生立即融入到作品的意境当中,感受到文学的美和音乐的美。

其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时代久远和文字理解上的障碍,学生学习古典诗词时会觉得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教学则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改变了“口述+板书”的传统教学方法,将文字符号和口头转述转变为具体可感、形象逼真的听觉、视觉画面,特别是能够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条件下很难表达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多种感官并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从而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具体到古典诗词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在界面中设计正文(诗词内容)、背景图(古画,突出古色古香的特点)、背景音乐(古乐,追求古诗词的意境)、诗词朗读等,营造出深邃的古文化意境。如学习屈原《湘夫人》中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因秋生愁)时可以联系历代伤秋的名篇佳句,从李煜的《乌夜啼》、李清照的《声声慢》、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到王实甫的“长亭送别”、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再结合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些颂秋之作,通过比较,通过倾听配乐诗朗诵,使学生印象鲜明、深刻。

其三,便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知识面。古典诗词内容上起先秦,下迄近代,时间跨度大,作家作品众多,这样浩瀚丰富的知识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难以得到展现。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页面或其他文件,讲授时,只要点击鼠标,无论多么复杂的内容都可清晰地显示到屏幕上,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如讲授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梧桐意象时,这里的梧桐被注入人的情感,成为凄苦的化身,要理解这一特性,就必须向外拓展,引进同类诗词文句,进行归纳,最后得出结论。北宋词人贺铸《鹧鸪天》也有梧桐:“重来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词中抒发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将自己形容为遭受严霜打击后半死的梧桐。李清照《声声慢》的下阕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这首词中,梧桐一句的时令、天气和背景与白居易的诗句相同,都表现对死者一种揪心的轸怀。要从根本上理解白居易的“梧桐”,可以从旁引入这两首词。

三、趣味教学:立足当代,古为今用

古典诗词教学应立足当代,结合现实,发掘古诗词作品的当代价值。如由南开大学文学院陈洪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2005年版)中,曾收录了台湾歌手罗大佑的流行歌曲《现象七十二变》,将这一曲目列入了诗歌作品类,并且在前言中谈到:“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2]

在古典诗词课堂上,应该挖掘、审视流行歌曲背后的古典诗词内蕴,用实例给学生展示古今文艺作品的关联。如由琼瑶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出自《诗经》中的《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歌曲《青青河边草》出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庭院深深》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几度夕阳红》出自杨慎的《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见,词作者化用古典诗词语句进行创作这一现象很普遍。甚至,全篇引用古典诗词原文的也大有人在,如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即全篇引用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安雯的代表歌曲《月满西楼》全篇引用了南宋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古典诗词的经典作品并未从我们身边消失,从而加强他们学习古典诗词的自觉性。

四、结语

总之,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方面的古典诗词教学,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中的重要一环,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按上述三方面进行古典诗词教学,相信大学生在阅读、鉴赏古典诗词方面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1]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陈洪.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n 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 Chinese

LIUHong-hong
(School ofHumanities and Law,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of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014010,China)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sy,the curriculum of college Chinese should regard fostering student's good literaryaccomplishment,graceful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and comprehensive humanities quality as the teaching goal,and adopt the combined method of comparative teaching,multimedia teaching and interesting teaching.

college Chinese;classical poetry;teaching

H193

A

1008-178X(2012) 02-0189-03

2011-12-21

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研究项目“《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刘红红(1982-),女,山西阳高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唐宋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梧桐大学语文古典
梧桐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梧桐花开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梧桐树下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