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开放性课堂模式探索
——以《社会学概论》为例

2012-08-15刘淑娴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社会学概论东莞

刘淑娴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广东东莞 523808)

高职高专开放性课堂模式探索
——以《社会学概论》为例

刘淑娴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广东东莞 523808)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专注应用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例,对高职高专开放性课堂模式进行探索。

高职高专;开放性课堂;社会学

一、高职高专教育——基于实践,回归社会

1985年,教育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根据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面对社会的开放性本质。因此,基于实践,回归社会,是高等职业院校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开放性课堂——转换角色,开放课堂

开放性教学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基本特征包括:(1)多元化、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开放性课堂以持续的、人文的以及自主的学习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提倡终生学习。(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视角。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开放性课堂以学生主动学习为重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是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辅助者。(3)综合资源,融入社会。开放性教育要求突破传统的小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多种资源,融合社会热点及当地实践,让学生在更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

总之,开放性的课堂模式要求建立一个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思维与动手能力为目标,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或情景中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目标正好符合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本文以《社会学概论》课程为例,探讨高职高专开放性课堂模式的构建。

三、基于开放性课堂模式的社会学教学应用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社会行为、人的社会化、社会变迁等社会现象。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其实已经对某些社会现象有了基本认知。因此,社会学本质上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其课程特点要求其必须突破教材的框框,面向社会。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构建开放性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所作的一些探索。

(一)构建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基于本土实践,综合教学资源

1.开放性教学目标——注重人文关怀

在西方兴起的社会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大量的经典社会学理论一直是社会学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可是,《社会学概论》作为社会管理类学生的入门课程,很大程度上只是希望通过系统向学生展示某些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力。因此,高职高专的社会学课堂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例如,对于“小悦悦”事件,教师在讲授时应注重倾听学生的看法,并引导学生多方面地看问题,例如在认同学生谴责肇事司机时,亦要提醒学生在本次事件中父母双方的责任,而不是着重讲解本次事件背后的心理学与行为学原因,避免复杂化地分析问题。

2.开放的教学内容——立足本地,注重实践

重视实践、服务地方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立足点。高职高专的社会学课程应以当地的真实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更快、更好、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例如在涉及社会变迁知识点时,可以专门开辟关于本地区社会变迁的专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思考。以笔者所在的东莞为例。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对一些热点的社会问题进行关注,例如东莞农民工的“新莞人”化过程以及经济高速现代化背后的坚挺的东莞传统文化传承。比起课本陈旧的议题,这些深具地方特色的社会现象更应该增添到社会学教学的范畴,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发展,将来更好地服务地方。

3.开放的教学地点——融入社会,共享资源

教学实训室的建立是高职高专教学的重要特色之一。各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实训室的建设,可是基于模拟实际情景目的建立的实训室单纯作为教学使用,难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因此,在开放性教学环境下,高职院校应适当开放部分教学资源,与社会机构共建或以项目的方式承担一部分社会事务。在这个过程中,院校的教学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学生亦能接触到真实的社会案例,这样,无论社会机构、院校还是教学都能共同进步,达成三赢的局面。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引导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

结合《社会学概论》的课程特点,以及社区管理专业的要求,笔者以案例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方式,探索其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鼓励思考,全面认识

在传统社会学课程中,教师首先会花费大量时间讲述某个理论的结构,然后再提出某个案例,表明该案例是符合理论的框架的。可是在开放性的课堂里,案例的地位不再是辅助理解理论的,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学生每天都接触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可是这些社会现象下的深层社会因素,却不是学生可以简单地理解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往往能得到比教师单纯理论讲解更多的收获。例如笔者在讲授社会化理论的过程中,根据当时的一个社会热点——中国最小博士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的新闻,设计了一个案例教学过程,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个案例理解人的社会化的相关理论。经过自主学习,学生的表现远远超出笔者的预期。虽然学生的言论不一定全面,可是学生都以客观的心态分析了事件,而不是人云亦云,这种客观的分析态度以及多面的分析角度已经是学生本次学习的最大收获。

2.项目教学法——强调实践,深入社会

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当中去,是让学生理解社会学本质的最有效手段。以笔者所在的社区管理专业为例。社区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贴近生活的管理科学,细致的社会观察力是学生必需的能力。因此,社会学的教学应融入社区事务,让学生在实际的考察或调查中培养敏锐的社会触觉。针对某些离学生生活很近的社会问题,教师可适当组织项目教学,将这些社会问题的诱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措施作为项目研究的目的,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搜集以及社会调查,并要求他们基于研究资料以及真实生活体验,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某些可行性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系统学习了社会研究的方法,同时又真实感受到了社会问题背后错综复杂的形成原因,开拓了视野,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总结

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本科教育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标。比起理论学习,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内容、环境以及手段更加适应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在以后的实践中,高职高专课堂应该更加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多方面社会考察的能力。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3]王燕萍.开放性课堂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姜梅.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院报,2007(3).

G712

A

1008-178X(2012) 02-0194-02

2011-11-20

刘淑娴(1986-),女,广东东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教师,硕士,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社会学概论东莞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