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2012-08-15刘曼
刘 曼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语用学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刘 曼
(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从语言学的范围看,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个新兴的理论,它不与实际的语境脱离。它不仅研究语言的组合结构,还结合语言的社会、人、文化等方面来研究。从语言的使用情景来看,语用学所研究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应当怎样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本文主要分析阐述了语用学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语用学;大学英语;精读课
一、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离不开语用学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的全新领域,它的很多理论研究和成果都能够在英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英语的语言词汇、发音以及结构,还需要自觉地对比英语与我们母语之间的差异,避免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发生,这对英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授学生分析和理解规范的英语语句,也不能局限于使学生能够笔头写几句英语或者是口头讲几句英语,而应当培养学生较高的英语语用能力,以避免发生语用失误的现象。
二、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语言知识的传授一直是大学理工科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的中心,教师们忽略了语用学知识的传授,致力于详细解释英语学习的语言点,导致理工科的学生不能对语用能力有良好的理解,在英语语句中,语法错误更是常见现象。所以,理工科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将语用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而且更大程度上给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展了空间。
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只有抓好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能力,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才能提升学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而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中外文化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出现一系列的语用失误,而语用学能够帮助探讨语用的社会因素,站在语用的层面去分析语言,能很好地使语言的结构功能问题得到解释,有效解决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原则以及语言结构差异的问题。
三、语用学对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一) 语音语调教学
语音是一种物质载体,它所表示的是语音所包含的语义信息,其传递的手段中最常用的、变化较多的是语调与重度。我们在说话时,语音语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旋律模式,就是语调。语调是一种能够将句子中的语法意义良好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也能让学生理解到作者想要讲述的内容以及思想、情感等。例如在《大学英语》精读中有一句话如果用不同的语调,所读出的意义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I donot teach because teachingis easyfor me”。我们在连续读“teach”和“because”两单词时,在中间停顿一下,就可以读成:“我并不教书,因为教书对我来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当我们不在两者中间停顿,那可以理解成:“我并不是因为教书很容易才去教书的”。因此可以总结出,不同的语调,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可以超过整个句子所表达出来的意思。
在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当中,语调使用的正确与否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所以,在英语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应当给予语调这一内容跟语义语法同样的重视程度。语言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懂得怎么样去发音,而是要懂得语言理解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实践联系,最终才能够掌握好语音语调联系。
(二)词汇教学
词汇构筑了语言的基本要素,也成为了语言的基本载体,任何人在听到别人说的一个词语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一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并会直接将该词与客观存在的事物相联系,从而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客观的意象。但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联想和客观意象自然也不同。因此,如果对词的选择不恰当,就会导致语用发生失误。
例如:“dragon”这一英文单词,我们用“龙”表示它在汉语中的意思,虽然从表面上来看,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很贴近,但是深入到文化内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们意义却有背道而驰的感觉。“dragon”在《郎曼当代英语词典》中:一是表示一种会吐火的怪兽,即汉语中的“龙”;二是凶恶的女人,即“母夜叉”。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英语的民族文化当中,“dragon”一词往往不受人们所喜爱;另外,在外国的报刊上,“dragon”是对打人的警察的称呼。然而,在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我们的神兽,它象征权利、前途、财富,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学习英语词汇时,我们必须要足够重视词语的搭配。词语的搭配所指的是在横向层面上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因此,在每种语言当中,任何一个词都具备一定的搭配范围及搭配关系,正是因为限制了这种搭配范围,所以词的意义及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英语表达中,可以说“rear children”、“grow flower”,但却不能说“growchildren”、“rear flower”;再比如可以说“MerryChristmas!”“Happynewyear!”但却不能说“Merrynewyear!”、“HappyChristmas!”所以,我们不能随意变换词汇的搭配关系,而必须要遵守其搭配常规。在词汇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对这种固有的搭配关系进行举例、分析,并且用此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提高自身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不但要求学生在用词时要合乎语法习惯,而且还要求学生注意介绍文化的内涵,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同时也要注意各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文化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得体地用词,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三)交际教学
1.理解文化的能力
中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他们也在使用着不一样的方式、思维来表达他们的理解,这样的差异性也就要求了我们的大学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大学英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的非语言行为准确地理解出来,并且能够掌握其使用功能,最终接触到英语的实质。在中华的传统当中,常常会用“您一路辛苦了”之类话语来迎接我们远方赶来的客人,而当转变成英语使用国的时候,“You must have had a hard journey.”就成为了迎接之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看这一句话,并没有任何错误的地方。但是由于考虑到特定的场合中,使用这一句话与特有的用语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应当用“Did you enjoyyour trip?”来讲述这一句话。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层次下所产生的不同的行为,找出自己是如何发生错误的,从而理性地解决那些差异。
2.运用语言的能力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交际手段,首先是需要在课堂之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交际场合、情境等内容,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和赋予其创造性,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完成交际任务,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实现交际的目的,真正地让懂得语言的学生来“主宰”课堂。
四、结语
笔者认为,大学的英语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层次,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语言能力。当然,如果不具有语言能力的基础,那么语用能力就无从谈起,也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只要广大的英语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语用教学对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的指导意义,努力探索语用能力的培养和精读课之间存在的关系。当然,不是教师教学的好、教法的优秀,就能够教会学生学习英语,懂得语言能力的运用,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的自我把握,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1]韩曙光.语用理念下的外语教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
[2]麻艳梅.语用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0(13).
[3]张丹.语用学理论与英语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0).
[4]胡燕,赵秋霞.语用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0).
[5]王亚非.语用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09(3).
The Enlightenment of Pragmatics to 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LIUMan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Changchun Institute ofTechnology,Changchun 130012,China)
From the approach to linguistics,pragmatics is a newtheory,which does not separate from the real context.Pragmatics not only studies the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s,but also combines society,people with culture.From the using situation of the languages,it studies how to use languages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 languages in the different context.This article mainlyillustrates the enlightenment ofPragmatics tocollege English intensive reading.
pragmatics;college English;intensive reading
G642.421
A
1008-178X(2012) 02-0176-03
2011-12-14
[收稿日期]长春工程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38号)。
刘 曼(1976-),女,吉林农安人,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