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者简介和论文提要述位功能的个案分析

2012-08-15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语篇学术论文

夏 虹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夏 虹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学术语篇常见中文作者简介和英语论文提要。承载最关键新信息的述位编码结构复杂。典型个案中的“人”、“文”介绍性学术语篇体裁,存在有不同的述位类型、推进模式与次新信息,实现同类汉英语篇功能连贯。

标记述位;句项述位;推进模式;次新信息

主位T(theme)、述位R(rheme)和连位Tr(transition)是基于句子功能语义切分的三个信息单位。功能语言学家一般认为:T可作为句子的第一个部分,表达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用于传递次要信息。R是除T以外的剩余部分,是围绕T加以叙述的部分,主要为了传递新信息。Tr是把T和R连接起来起到过渡作用的部分,通常被看作R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学术语篇的语类角度来说,作者简介(以下称“简介”)与论文提要(以下称“提要”)都是学术论文的点睛部分。从典型文本主位的表面结构看来,简介的主位T多见尊姓大名“XXX”,提要多以“本文”为信息起点,直接而明确。承载大部分信息主要靠述位功能。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通过对比述位信息,对这两种语篇个案中“人”、“文”的介绍性语篇体裁进行系统分析,为同类汉英语篇写作提供信息功能连贯的评价方法。所采用的分析文本实例是发表在2008年《外语学刊》(以下不再标注)中何自然的中文简介①和《meme的翻译》论文的英文提要②。中英文专业性语言的信息编码和汉英语篇结构对比,用于示范说明同类汉英学术语篇的述位连贯功能,不为任何倾向的表示。

一、语类结构的潜势

语篇把表达语义的语场话题有规律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不同于日常生活简单的话语结构的复杂语篇,内部存在某种约定俗成的规律性的语类结构潜势[1]。语篇潜在结构功能的制度化,使简介和提要成为相对稳定的语篇类型。简介中述位R信息描述了何自然先生的社会地位与专业成果。“T^R”结构意义潜势为“(机遇)—获取”和“(目标)—达成”模式,为突出关键成就和主要成果,简介中述位R的新信息中只保留其获得的重要机遇与重大转折。对比来看《meme的翻译》的英文提要,“T^R”的结构为“(知识缺位)——知识填充”和“(问题)——解决”模式。提要里述位R的信息集中表达作者为社会生产知识和解决问题做出的努力。信息主要为生产新知识视角与解决的实际问题。新信息述位R突出增强确定性,新信息推理与例证不足会降低读者的认同与信任。

二、述位的推进模式

述位推进是语篇整体述位R功能实现的动态运行机制,然而“在语篇建构中起重要作用的述位未受到应有的关注”[2]。在我们的文本中R信息推进模式表明汉英语篇结构特点。

汉语简介表现为并列递进模式和前后因果模式。其一,并列递进模式。(1)述位按时间并列推进在相同主位句子中。例:“何先生^曾任……现任……”(2)以时间主位推进在不同的句子中。例:“二十多年来^发表论文逾百篇……近年来^……从事语言模因论的研究……”其二,前后因果模式。(1)述位的因果存在相同句子中。例:“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何自然教授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次数,一直排在全国前列……”(2)因果关系在不同句子中。例:“他^……指导语用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逾百篇……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

相对来说,英语摘要存在认知先后模式和信息纵深模式。其一,认知先后模式。行为动词进行先后认知活动。例:“traces the origin and core meaning of the term‘meme’showing that……”其二,信息纵深模式。名词短语的定义逐步深化。例:“translating^is one of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an essential bearing upon terminological translation…a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句子的述位R,称无标记述位R(unmarked rheme),小句本身内部可含有多个谓语动词,称有标记述位R(marked rheme)或句项述位R(clausal rheme)。简介主要为多个简单句的无标记述位R,提要述位R都是在一个复合句内的有标记述位R。

三、述位新信息结构

功能语言学认为主位与述位是以发话者为中心定义的,已知信息与新信息是以受话者为中心定义的。述位是通过与主位信息相互作用来传递话语内容,所谓新信息是发话者认为通过自己的发话引进受话者意识中的信息[3]。就考虑受话者而言,述位中各种新信息不同程度地表达人际功能。

简介和提要的主位T中,“何自然”和“this article”为已知信息外,迁移到述位R的大部分信息负载并不都是同等的新信息。反之,不同层次的主位T、R负载有相同的新信息,如“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和“is a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

新信息述位R在不同新信息状态中实现。简介中何自然先生的每一阶段性标志性的成就都为新信息述位R,由其它次新信息助推更新的信息。例如,“出版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对“第一部”如果在口语中用重音来强调此新信息R,剩余的部分就作为次新信息。我们口语常PARAPHRASE为:国内语用学著作中,他出版的《语用学概论》是第一部。同样地,提要中作者的每一步深入探索都为新信息R,也由相关次新信息助推。

四、语篇述位衔接功能

衔接的各种手段在简介和提要中都有使用,包括有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的语法衔接手段。

照应:简介里的“他”上指何自然,“论文逾百篇”、“等专著”、“等论著和论集”外指的作品没有列出;提要里的which前指etymological tracking。

省略:简介的前两句省略多个连位Tr;提要的非谓语showing可看成省略主语this article。

替代:简介中“他”指代何自然;提要的which替代etymological tracking作从句主语。

连接:简介用连接时间状语,如曾、现、1993年起、近年来、一直;提要用that hatand that连接从句小话题。还有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搭配的词汇衔接手段。

重复:简介里何自然、何先生、他为同一个人;提要里重复使用meme一词。同义词:简介的头衔词语有成员、会长、编委、审稿人、副主任;提要近义词,如rendition/translation、trace/track、meaning/bearing、translating/interpreting、understanding/dialogue、origin/core。

上下义词:简介里学术团体有级别区分,所属关系上下义,如学科评议组、研究会、国际期刊、现代外语;提要里有下义词bearing从属于meaning、understanding、term。

整体/局部词:简介具体书刊名称词语,如国际学术期刊→专著→论著和论集;提要里具体词process、模因,整体词,如etymological和termiological。

搭配:简介里搭配使用词语如指导——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出版——专著、主编——论著和论集、从事——模因论研究、具有——影响。提要搭配使用词语有:trace——origin(etymological——tracking;termiological——translation)。

五、述位的经验功能

功能语言学常讲,经验功能是语言对人们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各种经历的表达。述位通过语言词汇意义选择实现各种经验功能。

1.述位R突显实体词得到经验。简介中的句子省略Tr。其它Tr属于实体性完成动词:“担任”、“指导”、“发表”、“出版”、“从事”、“排列(排行)”或“名列(位列)”、“具有”等等,新信息述位R具有物质过程动词的实质意义。提要中的Tr属于破解性完成动词:“追溯”、“考察”、“指出”、“道出”、“证明”、“发现”、“提出”、“揭示”、“阐释”、“表明”、“认为”等等。新信息述位R完成的是话语过程。

2.述位R内涵意义推断。简介中“编委与审稿人”、“出版与主编”、“著作与专著”、“论著与论集”的选择,其中内涵意义指研究工作者的投入和驾驭的力量。例如何自然简介中的关键词“语用学”,可以对何自然的主要研究兴趣作出准确推断。提要名词词组的精确使用,其外延意义实指作者的专门与深入的研究触角。

3.述位R相关信息隐含。简介中新信息以集合方式与元素相关。例如,何自然先生的专著《语用三论》除模因论外,信息中隐含存在相关的其它“二论”的元素,其实《语用三论》与模因论集合的关系为“《语用三论》∈模因论”。提要中信息以蕴含方式相关:定语从句明确“a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蕴含的前提条件“etymological tracking”,其蕴含关系就为“etymological tracking”→“a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

4.述位R的新信息强调。新信息是概念信息,通常传达人物、事件、状态、动作等方面的内容,只不过概念自足的词语较容易成为新信息[4]。简介中“指导语用学方向博士研究生”,是何自然先生专业执教生涯的一个“质”的飞跃。“语用学”的概念本身不一定推出何先生就是“语用学方向”博导,但可预测新信息R是定语性质,当其不是被看成实体时,读者可作出行为介入给出内在关系判定。提要里“tracesthe origin and core meaningofthe term‘meme’”中的述位R,为作者深入探究过程的里程碑,黑体词语的概念未曾深入探讨过,这种动作实体目标为强调的新信息,新信息述位R为及物性动词的直接参与者。

5.述位R功能整体实现。词语实现概念功能的同时也明显实现了非概念功能[4]。简介“学科评议组成员”、“会长”、“编委”、“审稿人”、“副主任”本身是客观的概念功能,职务称谓清楚表达出何先生在英语语用学界的影响力,同时人际功能体现其与各级各界人物的社会距离与联系,以及其具有英语语用学届高层与权威的水平。职务体系还成为制度概念。因此,简介中的述位R由行政机构向社会团体推进,由有影响力大的国外期刊向国内期刊推进来完成语篇连贯功能。提要的述位R“showingthat….that…,and that…”中,概念“showing”取向为人际行为,话语角色是主动给予信息,同时语篇功能的实现由三个不同层次的“that”从句完成语篇信息思维连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

简介和提要的语言结构连贯有潜在时间语境和行为情境。简介中句项主位T为被动结果评价小句:“所发表论文……”、“论文被引用……”、“据……统计”,“被……编入”等;有提要句项主位T表达主动行为过程小句:“通过……讨论”、“从……角度论述”、“拟从……维度分析”、“依据……理论”、“基于……理论框架”、“回顾……的理论后”、“反思、批判……基础之上”。

实际上,简介和提要语义意合连贯往往更潜移默化地影响受话者。简介中述位R的名词词组表达人物背景,如社会机构、组织、团体、头衔,限定成分为国外或国内、国家级或区域级,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研究理论的现实影响力或社会效益。提要中述位R的名词词组一般表达研究论文的知识分类、抽象定义、研究过程、应用价值。限定成分表达在知识本身分类中概念的位置,如模因理论或类典型理论都是影响认知的核心理念,假设潜在影响越是普遍而不被察觉,就越稀缺而富有开发的价值。挖掘抽象特点来进行定义需要专业的深度触角和高度提炼,因而研究过程需要细致到位和逻辑缜密。

简介和提要的语篇述位的价值在于通过平面媒体向社会推介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有学术背景的人物应该有资历鉴别和评估知识价值,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物应该被委托一定的社会学术责任,推出更多更好的“人”、“文”。同样,有学术责任感的带头人会被期待学术生命更长和学术生命质量更高,有学术使命感的研究者会希望得到学术权威机构的赏识和加冕,使成果实现更快更好的社会转化。简介和摘要两种语篇相互呼应互补支撑主体论文价值的社会认知和推广。

所以,常见其它简介语篇的关键结构含有“相关”的学术组织或头衔的称谓,或“抽象”学术级别,或“附会”学术效益等,不惜粉墨提及作者接触到的学术权威或有关的学科名称。很多提要语篇的核心结构特别强调论文的应用性,不吝笔墨彰显文章价值所在,例如“得以结合……重新理解……”、“……得出……的悖论”、“……创新之处在于……”、“对……的启发在于……”、“……的价值就在于……”等等。

述位R与主位T在连贯话语中交替,表面上看能更有效地完成各种信息的语篇链接,达到让读者感觉语言前后彼此联系、照应、衔接和过渡的目的。简明的介绍性学术语篇分析方法可以扩展到更多日常语篇。

[注 释]

①人物简介:何自然,男,广东中山人,1937年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先生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ofPragmatics及IntenationalPragmatics编委及特约审稿人,《现代外语》编委会副主任。他1993年起指导语用学方向博士研究生,二十多年来发表论文逾百篇,出版国内第一部语用学著作《语用学概论》和《语用学与英语学习》、《语用学探索》、Notes on Pragmatics 等专著,主编《当代语用学》、《英语语用语法》、《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等论著和论集。近年来,他与博士后人员从事语言模因论的研究,即将出版专著《语用三论》。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何自然教授的论著在各学科论文中被引次数,一直排在全国前茅,具有良好的学术影响。

②论文提要:This article traces the origin and core meaningofthe term“meme”,showingthat模因is a relativelyproper rendition for“meme”,that the process oftranslatingis one ofunderstandingand interpreting,and that etymological tracking,which does have an essential bearingupon terminological translation,is tosome extent a dialogue with the author.

[1]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张俊、苗兴伟.述位与语篇结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4).

[3]徐盛桓.再论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4]徐盛桓.信息状态研究[J]现代外语,1996(2).

A Case Study of Rhemes in the Academic Introductions of Author and Article

XIAHong
(School ofForeign Languages,Guangdong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China)

The academic introductions of author and article are commonly see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apers.The complicated rhemes convey the most expected new information.The typical introductive genres of academic paper are featured with different rhemes,progression types and newer information for ways ofcoherent writing.

marked rheme;clausal rheme;progression types;newer information

和论文提要述位功能的个案分析

H05

A

1008-178X(2012) 02-0058-04

2011-12-15

[作者简介]夏 虹(1966-),女,辽宁本溪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篇学术论文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