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者袁仁林、王引之虚词分类思想比较初探
2012-08-15杜利军
杜利军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苏州 215104)
清代学者袁仁林、王引之虚词分类思想比较初探
杜利军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苏州 215104)
本文以《虚字说》和《经传释词》两书为研究基础,对袁仁林、王引之两人的虚词分类方法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两者的虚词分类思想。
《虚字说》;《经传释词》;虚词;虚词分类
虚词,古人常以“辞”“语词”“助语词”等称之,没有统一的名称,对虚词的作用和认识也只是散见于各种训诂著作中,虚词分类也没有统一标准。清代的袁仁林、王引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虚词进行了分类。本文以《虚字说》和《经传释词》为研究对象,将袁、王二人的虚词分类方法作一番比较研究,从而归纳出两者的虚词分类思想。
在稍早的著作《助语辞》中,袁仁林仅对意义和用法相近或相同的不同虚词或同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作了一些零散的类别说明,已孕育出虚词初步分类的萌芽。相比之下,其《虚字说》又前进了一大步,虽然没有作具体分类,但在训释中出现的“某某辞”的称谓与现代虚词分类术语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一、《虚字说》中的虚词称谓与现代虚词分类术语的对应关系
1.副词
时间副词:如“约略当时之辞”:畴昔、谁昔。
让步副词:如“揭过辞”:固。
推测语气副词:如“猜度其或有之辞”:容有、保无;“悬拟之辞”:意者;“无中推究之辞”:脱、倘;
反诘语气副词:如“扭转之辞”:岂、讵;“诘问之辞”:庸讵知、得非、得不;“带疑之辞”:盖、岂、詎。
2.连词
转折连词:如“转语辞”:然。 假设连词:如“假设之辞”:使。
承接连词:如“直承顺接之辞”:则、即。 让步连词:如“宕开跌入之辞”:虽。
选择连词:如“合两事相较,先举一边之辞”:与其。
3.语气词
句末语气词:如“语已辞”:夫、而。
4.助词
提示作用的助词:如“倒指顿住之辞”:者。
5.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如“指物之辞”,如“其”;“口头虚指之辞”,如“其”。
此外还有固定短语,如“追溯本源之辞”:“所以然”。
二、《经传释词》的虚词分类思想
1.使用明确的词类术语进行分类
在《经传释词》中,王引之共用了50多个虚词词类术语。相对于《虚字说》以及其他虚词著作的分类而言,《经传释词》的分类更加系统细密,其虚词分类已大致对应现代的语气词、助词、连词、叹词、副词、介词、兼词等,详情如下:
①语气词
“语己词”:焉、云、思、矣;“语终词”:已;
“语末词”:欤; “句绝之词”:而;
“词之终”:耳、尔; “语已及助句之词”:也;
“疑而量度之词”:哉; “问词、问词之助”:哉、也、其;
“疑词、未定之词”:邪、乎。
②助词
“发语词”:允、惟; “发声”:於、乃、夫;
“别事词”:者; “状事之词”:有;
“言之间”:之、哉。 “比事之词”、“状物之词”:乎、其、然、焉;
③连词
“假设之词”“或然之词”:为、傥;
“异之之词”:乃; “词之承上而转者”:抑、然;
“转语词”:无、若; “承上启下之词”:兹、则;
“更端之词”:其、且; “申事之词”:故;
“急词”:乃; “词两设”:虽。
④叹词
“叹词”:夫、嗟、已; “叹声”:噫、嘻、吁;
“怒声”:嗟; “惊语”:吁;
“不然之词”:恶; “发语之长声”:皋。
⑤副词
“拟议之词”:其; “且略之词”:聊;
“愿词”:宁; “大略之词”:盖;
“本然之词”:故; “将然之词”:殆;
“承上之词”:亦; “或然之词”:傥。
⑥介词:“连及之词”:于。
⑦兼词:“合声”:那、诸。
2.分类义项体现了虚词分类思想
在《经传释词》中,立名目的虚词占少数,大多数还是采用同义互训的方法,但根据用来训释的词在既定的语境中与所释词性必定一致的情况,可以通过同训的系连,参照王引之所立名目来观察《经传释词》的分类踪迹。比如,一批用作形容词词尾的虚词通常都用词尾“然”来加以训释:
“安,焉也;然也。《荀子·荣辱》篇曰:‘俄则屈安穷矣。’言屈焉穷也。屈焉,穷貌也。杨注曰:安,语助,犹言屈然穷矣。” (卷二第五条)
“云,‘犹然’也。《史记·周本纪》曰:‘其色赤,其声魄云。’言其声魄然也。” (卷三第二条)
“而,犹‘然’也。《书·臬陶谟》曰:‘呱呱而泣’,言呱呱然泣也。” (卷七第一条)
王引之认为它们是一类,因此解释时采用同一标准,同义互训,这也体现了他的虚词分类思想。
袁仁林、王引之在继承前人虚词分类思想基础上,创造了一大批虚词研究术语,遗憾的是他们尚未能找到一个全面而又普遍的分类标准,未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科学的虚词术语体系,但他们对虚词分类所作的尝试,为后人继续探究虚词的分类问题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成份。
[参 考 文 献]
[1]袁仁林著,解惠全注.虚字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王引之.《经传释词》[M].黄侃,杨树达批本.长沙:岳麓书社,1985.
[3]梁保尔.略论《经传释词》在虚词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6).
[4]李秋林.《虚字说》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5).
H109.3
A
1008-178X(2012)11-0074-02
2012-07-19
杜利军(1976-),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讲师,从事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