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在全球化政治进程中的理想与现实之探究
2012-08-15何远梅
何远梅
体育运动在全球化政治进程中的理想与现实之探究
何远梅
促进国家间的平等与友谊是国际体育运动的一个长期理想。从1896年顾拜旦创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以来,人们一直怀有通过体育把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愿望: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去认识和理解自己民族以外的事物,领悟到各个民族都有着神奇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学会对其他民族的尊敬、容忍、鉴赏和借鉴别的文化,增强对其他民族的认识。然而在现实中,全球化背景下体育运动的理想与现实能够统一吗?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
体育运动;全球化;跨国公司
一个世纪以来,通过运动会达到对其他民族的尊敬、容忍、鉴赏的共识等这些理想已经在不同场合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当涉及国际利益时,体育运动与政治无关,政府官员不会把体育运动运用到与重大国际国内政策相关的谈判上。但当涉及为不同国家的政府官员提供文化交流和一般沟通的渠道时,体育运动往往会派上用场。
历史表明,多数国家利用体育或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会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以国际交流、友谊以及和平为目标。如韩国从1981年申办奥运会成功到1988年举行,筹备奥运会这7年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1988年GDP增速达到12.4%。韩国政府曾经骄傲地宣布一项统计:奥运会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13亿美元的产值。汉城奥运会还帮助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1985~199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并将“汉江奇迹”延续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多数国家利用体育运动来推进他们的军事、经济、政治和文化目标。
美国总统福特曾说:“我们认识到了成功战胜其他国家有多重要吗?俄罗斯等许多国家在成长,正在对我们形成挑战。作为一个领导人,美国有义务立很高的标准,一场胜利可以振奋一个国家的精神,就像……一场战争的胜利一样。”前苏联作家尤多·维茨在1978年说过:“苏联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所取得的越来越多的成功,在今天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每一个新的胜利都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体育运动体系的胜利。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社会主义文化比日益衰落的资本主义文化更为优越。”这些言论并不代表国际体育运动中参赛国的全部动机,但是反映了当时主要国家参与体育运动的一个主要动机。实际上,许多国际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奥运会,都被视为“强权政治”的延伸。
国际体育运动和政治的关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广泛认知。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斯说:“我们现在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即奥运会不仅是一个体育事件,也是一个政治事件。”这是1984年尤伯罗斯的断言,很少有国家把国际友好和世界和平置于与奥运会相关的国家利益之上,运用体育运动展示国家的优越性是大部分国家首要考虑的问题。
不仅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利用国际比赛来促进国家利益。许多缺乏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也利用体育运动来寻求认可和合法性。如西印度群岛各社会,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英国同意而实现非殖民化的,有的取得完全独立的许可。西印度群岛的运动员和代表队在重要的板球竞赛中表现出比英国队更好的能力,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政治诉求。
体育运动总是受政治的影响。1979年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中苏两国的关系也早在赫鲁晓夫时破裂,并在1969年发生边境冲突,此时中国的外交策略转向了美国,乒乓外交拉开破冰之旅,终于在1979年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1980年,虽然中国已经恢复成员国地位,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奥运会,和欧美的一些国家共同抵制了这届奥运会。而后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而苏联则带头抵制这届奥运会,以反对比赛的商业化和避免他们所预料的狂热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美国观众的潜在危险行为。
体育曾经并且仍然被用来迎合世界大多数强大而富裕的国家的利益。如,影响力较小的国家在大型国际体育运动赛事中常常向所谓的超级大国寻求指导和资源。这不仅使相对贫困的国家小看自己本国的民族传统运动,而且使他们的注意力也集中到与自己价值和经验一点都不相关的运动上,加入他们很少有控制权的运动项目。
于是,较贫穷的国家有时向那些较富裕国家购买或借用从技术支持到新设备的一切东西。在此过程中,贫穷国家要冒着日益依赖经济强大国家的风险,体育运动成为了强大国家拓展对世界文化控制的工具。但在较贫穷国家的人们致力于维护传统文化实践,包括他们本国的体育运动时,他们就会抵制与这种类型的“文化帝国”相关的意识形态,可是,当大众国际体育运动的规则和组织如此紧密地与强国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时,抵制就变得十分不同。
体育可以成为真正文化交流的媒体,不同国家的人们以此共享信息,增进彼此的文化理解。但当两国影响和资源不对等时,真正平等的共享和相互理解非常罕见。体育运动常常成为文化出口物:从富有国家输出,进入其他国家的日常生活。诚然,这些输出的体育运动可认被人们修改和再造,以符合输入国传统的价值和生活方式。虽然如此,传统文化下的人们也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进口和消费来自富国的其他商品、服务和价值。如果政治权利和经济资源不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穷国可能会变得日益依赖富国。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许多体育运动之外的问题。
当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已经处在跨国公司的时代。在世界上最强大的100个经济体中,一半是公司而不是国家。国际体育运动更多的不是成为展示民族主义的舞台,而是成为了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商业展示的舞台,这一点在4年一届的奥运会上表现尤为明显。全球扩张的精神已使NFL、NBA、NHL和MBL的球队在墨西哥、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举行比赛。这种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精神并不是新鲜事物,也不局限于北美的体育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一步步将200多个国家的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收拢到帐下,并把奥林匹克运动会变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最赚钱的传媒体育赛事。国家在全球权利关系中被强大的跨国组织所介入,许多公司在经济方面比他们的生产基地所处的国家更强大。现在大型跨国公司和其他强大跨国组织作为全球政治的参与者已经加入到国家关系之中。
国际体育运动中仍然存在民族主义,尤其是在那些由政治问题引发国家分歧和利益的地方。但在多数全球运动项目中,国家身份已变得日益模糊。耐克公司的菲尔·奈特这样阐述团队忠诚:我们看到一个自然的演化……把世界分成他们的运动员和我们的运动员,我们以我们的运动员为荣,在世界杯赛中美国队与巴西队比赛时,我支持巴西队,因为那是一个耐克团队,而美国队是阿迪达斯。奈特认为:当涉及到国际体育运动时,标示忠诚比国家忠诚更为重要。辨别运动员和运动时,奈特用消费主义来代替爱国主义。他把国际体育运动项目看作耐克和其他公司赞助商可以发布广告信息以促进公司利益和全球资本主义扩张的整体利益场所。他们认为这样做对世界人民有好处。
能够用来吸引成千上万人的目光和感情的体育、体育比赛、运动队和运动员的这个事实,没有逃出商业界的眼睛。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把迈克尔·乔丹与耐克公司拥有的“飞人乔丹”联系在一起。一旦这些跨国公司进入体育界,他们就能够达成增进资本利益、提高在跨国关系领域中的权利交换。国际体育运动的信息不是强调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是强调地位意识和个人消费,如果观众和媒体受众不是潜在的消费者,公司就没有赞助运动项目的理由。
对于那些有权利和资源去影响举办和报道何种体育运动的人们,市场经济总是给予特殊待遇。除非那些有权力和资源的人对从事、赞助和观看某种体育运动感兴趣,否则该项体育运动不可能大规模商业化。一旦有钱有权的人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它就会被报道/推广和展现。体育甚至会被描绘成“民族娱乐”,越来越与理想人格、团结精神、公民团结和政治忠诚联系在一起。
随着公司联合或替代国家成为世界级运动员和运动队的赞助者,体育运动在新的政治层面上已开始确立自己的架构。约翰·霍兰(John Horan) 是《运动商品的智慧》一书的出版者,他认为,这不再是自由世界对共产主义了,现在你站在运动鞋公司一边。现在所有人都把奥运会看成是耐克和锐步的比赛。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把奥运会描述为一个运动——政治事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运动栏目主席迪克·艾伯索(Dick Ebersol)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要成为商业公司的一部分,花35亿多美元取得2000—2008年多届奥运会比赛的美国转播权:奥运会具有如此惊人的能力,可以把整个家庭成员聚集到电视机前面,这正是广告商所要夺取的机会 (in Steinbreder,1996)。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许多大公司的代表已看到体育运动在开辟新的商业市场以及宣扬那种推动此类市场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方面所具有的潜能,那些公司的拥有者及控制者的主要目标是赚取利润。如,可口可乐赞助奥运会是因为它主要的兴趣是尽可能地把更多的可乐卖给世界60亿人(Farhi,1992)。
跨国公司花费数十亿美元赞助全球体育运动时想努力成为“全球的文化传教士”。他们在推销一种关于消费的生活方式。他们利用运动来展示通过竞争、生产和消费的个人成功的图像和信息。当人们亲自去现场或者在电视上观看这些体育运动而得到快乐时,他们在感情上已经开始倾听赞助商所言。广告商们知道,这些与人们生活中快乐和兴趣之源相关的图像和消息,迟早会以某种形式进入那些看过和听过它们的人的形象及交谈之中。画面和信息不会支配人们的想法,但是确实会影响人们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它们成为整个文化语言的一部分。
跨国组织已经同国家一道进入了全球政治背景之中,于是,体育运动被定义、组织、推动、开展和展示给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已经逐渐把他们对体育的享受与公司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就像与运动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一样。促进国家间的平等和友谊是国际体育运动的一个长期理想,但现实中的国际体育运动更多的不是成为展示民族主义的舞台,而成为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商业展示的舞台。
[1]Alion,L.,ed.1993.The changing politics of sports.Manchester,England:M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ten papers focusing on various aspectsof sportsand world politics;articlesdeal with issuesof nationalism,commercialism,and the performances principle in an international context).
[2]Segrave,J.,ed.1996.Focus:On theorizing global sport,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of Peter Donnelly;the articles illustrate the range of topics and conceptual issues discussed in the sociology of sport through 1996.
[3]郝时远.文化民族主义与国际体育运动的文明范式[J].国际经济评论,1998,(2):35-37.
[4]李智.文化外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谭华.奥林匹克运动与国际体育合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3,(3):1-6.
责任编辑:郭一鹤
G80
:B
:1671-6531(2012)06-0040-02
何远梅/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