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2012-08-15邱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办学院校

邱地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教育管理研究

论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邱地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作为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遭遇到巨大的挑战,面临着学科定位不明确等方面的困惑。这里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根据其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

西部地区;地方师范院校;困境;出路

随着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此,各级地方政府均提出了 “教育强省”、“教育强市”、“教育强区”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则需要大批合格的师资担此重任,而培养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截至2012年4月,西部地区共有师范院校38所 (含由原西南师范大学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大学),其中地方本科师范院校36所[1],占西部地区本科师范院校的94.7%,占全国所有本科师范院校的32.7%,占全国104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34.6%。由此可见,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培养西部各级各类学校师资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是我国西部地区教师教育的生力军。对于主要居于西部地级城市且大多由师专升本而成的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推进地方教师教育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显现,是西部地方教师教育的中坚力量,更是西部农村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摇篮。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教师教育体制已经或正在由定向型、封闭型向非定向、开放型转变,教师教育主体及教师职业从业人员来源出现了多元化。我国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也在变革中求发展,不断向非师范学科专业拓展,朝着多科性或综合性方向发展,同时西部地区非师范类本科院校也在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因此,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这种变革中,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遭遇到巨大的困惑与挑战。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走出困境,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 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SWOT分析

(一)优势 (Strengths)

1.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为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必然对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西部地区本科师范院校及时掌握自身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地规划和调整学科布局、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所急需的基础教育师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这为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拓宽办学领域,拓展学科专业、提升办学层次、扩大成人教育、满足人们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种愿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

3.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自身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从成立至今大多已有十几年甚至更长的发展历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力量也不断增强,学科专业结构渐趋合理,科研水平有所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合理,人才培养成效比较显著,顺利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变。同时,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增加西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优化西部高等教育结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促进西部教师教育改革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劣势 (Weaknesses)

1.规模扩大,师资总量严重不足。由于不少师范院校连年扩招,规模急剧扩大,对教师队伍资源形成了巨大的压力,高素质教师的补充远远不能跟上学生数量增加对教师数量的要求。更为严重的是相当一部分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因办学层次较低,大部分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引进人才相对较难,引进高层次人才更难。另外,教师队伍学科结构单一,与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不吻合,科研实力不强。所以,西部地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不仅师资总量不足,适应本科教育的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偏少,专任教师比例偏低,也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2.生源不足。处于 “三类”位置的西部地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报考第一志愿的学生较少,而多数基础较好的学生更亲睐免费的部属师范大学。这个问题容易引起不良的循环,录取的学生基础越差,就越难培养成为优秀的师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越差,就越不容易找到称心的工作,家长对这些学校就越不满意,社会不良影响也就越大,招生竞争也就更加困难。招生的窘境引发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对这些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有限的经费和资源利用率不高。经费、资源浪费严重,重复建设时有发生,目前西部地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新增学科、专业上普遍存在盲目性,没有考虑到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造成经费的紧缺、资源的浪费。而且在经费的利用上存在误区,有些学校将原本紧缺的经费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征用土地、建筑大楼。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而增加基本建设的投入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为了攀比,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费用于修建大楼上必定会给学校的发展带来危机。

(三)机遇 (Opportunities)

1.国家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大力投入为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 020年)》的颁布,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强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加大东部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力度[3]。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长和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倾斜,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迎来了大好发展机遇。

2.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把西部高等教育列入发展的重点。西部地区大多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设在省会城市以外的三四级中心城市,有利于带动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学校规模相对来说不大,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将有限资金投向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多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实行省级政府与当地政府共建,可以得到两级政府的支持;多数学校是由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而成的,可以借助师范类学科的基础向其他学科拓展[4];由于西部地区多数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办学历史不长,积累和沉淀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包袱少,有利于学校发展。

(四)挑战 (Threats)

1.国际竞争。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而人力资源则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教育和开发人力资源作为主要的战略手段,互相争夺人才,从而导致我国高素质人才严重流失,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巨大冲击。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大多属于教学型或应用型本科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学术氛围不浓,科技投入少,科研水平低,依靠科研为教学服务和地方经济服务不够,与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形成了尖锐的矛盾[5]。如何适应国际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切实加强创新人才培育,加快国际合作与交流步伐,已成为当前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国内的挑战。一个国家要发展、强盛,创新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诸多因素的变化一方面促进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新要求[6]。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性问题相当突出:一方面西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师范生不愿去西部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基础教育一线;另一方面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培养的人才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另外,由于教师教育体制由封闭走向开放带来的影响,自20世纪末以来,国家一直允许和鼓励非教师教育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综合性高等学校也可以试办师范学院,无疑使本来处于劣势的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雪上加霜。

3.综合性大学和同类院校带来的挑战。自从国家出台 “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7]政策以来,许多综合性大学纷纷设置教育学院,参与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工作,教师教育体制由定向型、封闭型向非定向、开放型发展,教师教育主体及教师职业从业人员出现多元化。据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341所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师范生,其中师范院校96所占培养本科师范生院校总数的28.2%,其他院校占71.8%[8]。虽然地方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但西部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无疑在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综合优势、教师培养层次定位和学校声誉等方面对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都形成较大的影响。另外,同类院校地理位置邻近,办学条件相近,在相同的起点上争先恐后,竞争激烈[9]。

4.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自身带来的挑战。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属经济相对落后和欠发达的地区。这就意味着大多数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建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单单依靠地方政府的微薄投入难以使学校快速发展;与实力雄厚的中央部委所属师范大学、老牌地方高校相比,占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中大多数的新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无论在办学理念、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正面临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欠缺、教师队伍薄弱、办学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落后、学科专业设置贪大求全、生源不足、毕业生就业难等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其科学、健康发展。因此,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要在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图存发展,必须有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信心和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的智慧,不要盲目贪大求全、急功近利,要冷静观察、分析、应对困难的局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 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面临的困惑

(一)办学定位不明确,缺乏特色

大学的 “定位”,是指一所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是大学对将来一定时期内自身建设与发展方向所进行的蓝图设计。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遵循不同的定位,以形成差异化的人才规格、科研成果和服务方式。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坚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己的传统优势,紧密结合校情和区情,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然而,一些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形成了 “升格”热现象,纷纷仿效重点大学、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不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客观实际定位,追求 “高标准,大规模,全专业”。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之间同质化极为严重,无论学校的层次,地域,自身特点,在单一的评估指标的驱使下或在不切实际的办学目标的引导下,办学定位、办学目标趋同,培养的人才雷同,缺乏个性化,教师教育特色不断迷失,由此产生的低水平竞争日趋激烈。

(二)行政干预过多,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目前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均衡,造成了地方高校与重点院校的差异,西部地方高校在办学条件上无论是硬件、软件都赶不上其他地区,而且在生均拨款上也严重不足。全国各省 (区、市)对省属高校的生均拨款额度差异很大,政府首先是关注 “985工程”高校和 “211工程”高校,然后是省部支持或共建的重点大学,其余高校则分羹无力,在资源博弈中流于边缘。在面临资金紧缺,寻求不到社会捐赠的情况下,地方高校就像一只小蚂蚁,步履艰难,发展迟缓。加之,地方政府把自己当作是地方高校的 “管家婆”,高高在上,无处不管,无事不管。“无微不至”的管理方式会令地方高校无所适从。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要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伸出援助之手,共同帮助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创造一片属于它们自己的蓝天。

(三)传统思维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从未摆脱原有的精英主义办学理念,总是与综合性大学攀比,不顾一切朝综合性大学发展,千方百计地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甚至有些盲目追求跨越式发展,全凭主观意愿,一味 “贪大攀高求全”。事实证明,这样的院校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剑桥大学原副校长阿什比曾警告过:“凡有办大学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学的进化很像有机体的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小改革来完成的。大规模的突变往往会导致毁灭。”[10]另一方面,也有一些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不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虽然更改了校名,但其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仍停留在高职高专的办学层次,甚至有的抗拒不了 “市场化”的诱惑,不管自身条件如何,大办收费较高、便于就业的非师范专业,不断淘汰收费不高的师范专业,把大学是否适应社会作为判别高等教育价值的唯一标准。强调服务市场这一办学理念毫无争议,但在利益驱动下一边倒的市场化倾向,亵渎了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对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长远发展会造成严重影响。

(四)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

西部地区许多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缺少与当地经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封闭式管理特征。如一些由师专升格而成的地方师范院校,其非师范专业毫无特色,而师范专业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教师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尤其是热门专业或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工、管、农、经专业层次不高,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学科支撑或已有的学科支撑度不高。因此,西部地区不少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既不能为地方提供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质量人才,也导致大量毕业生因为所学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难以就业。尤其是专业结构与专业布局不合理,还没有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优势专业。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规划,不按学校办学定位进行设置,随意性比较强;优势专业不热门,热门专业无优势;新专业众多,缺乏优胜劣汰制度;部分专业师资极度缺乏、教学条件不足;部分专业在本地区缺乏优势和特色,生存困难。

三 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发展出路

(一)科学定位

在办学类型定位上,应遵循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先生提出的 “地方本科院校面向地方的生产与生活,一般应办成应用型院校,设置应用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11]。可见,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当属应用型本科院校之列,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实施应用性本科教育,培养大量面向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一线的应用型师资。

在办学层次定位上,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客观实际,在办学层次上要以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尤以师范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社会需要的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层次的人才,是由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来满足,而不是由具体的某一所学校来满足[12]。因此,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可逐步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层次定位是由地方师范本科院校的本质属性和国家设立这类院校的初衷所决定的,盲目的提高其办学层次与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及其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会极不相称。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既有别于传统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又有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13]。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按照本科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及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主动与地方支柱产业进行对接,积极发展应用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产学研用良性互动局面,培养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学科专业定位上,要根据本校目标定位和区域发展的实际需求,突出重点,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或学科专业方向,在加强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及时增设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非师范专业,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创新人才。同时,以灵活实用的课程设置来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学生。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和品牌,及时增设市场急需的应用性专业[14],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服务。

在服务面向定位上,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必须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明确 “主要为地方培养基础教育一线师资”的基本任务,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本,另一方面尽力以地方为依托,不断开拓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与当地经济社会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赢得发展空间和办学活力。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造就 “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基础教育一线师资及适量的其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办学特色定位上,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虽然在某些方面与其他高校存在差异,但要敢于正视自身所处的地方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现状,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走 “实践性、教学应用型”特色发展之路,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不断培育非师范性学科和专业特色,真正凸显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办学功能和目的。

(二)加快转型

在我国传统的 “定向型”、“封闭型”、“单科型”的师范教育体系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的背景下,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必须加快转型的步伐。然而,使地方师范院校成功转型,就必须对打破传统办学理念,推陈出新。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转型过程中,既要考虑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不同的需求,也要考虑地方基础教育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所以,在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的现状,还要考虑学校的长远发展。

1.调整学科结构。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传统师范院校的学科是对应基础教育的需要设置的,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如文科就是文史外教育等人文科学;理科就是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比较单一。学科结构的转型即在保持传统教师教育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学科的结构性调整,既要对传统学科进行更新和改造,又要增加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性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提高学科结构的综合性和包容性。同时要注重文、理学科的连贯性和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广博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发展特定领域的专门能力。

2.调整专业结构。师范院校专业转型需突破传统的专业设置单一的局面,大量增设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明显的非师范专业。从专业设置情况来看,据统计,目前在部属和部分省属师范院校当中,非师范专业数及非师范生已超过师范专业,有的已达到甚至超过2/3。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上,应审时度势,积极应付面临的挑战,做精做强教师教育专业,改造和优化传统专业,不断拓展非师范专业,打造非师范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大力发展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开发和扶持新兴交叉专业,为向多科性或综合性院校方向发展奠基铺路。

3.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 “大众型”的转向,在培养目标上,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师培养,而着眼于培养各级各类的专门人才;在培养方式上采取分阶段培养,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教育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留在最后一年或两年,因而产生了 “2+2”、“3+1”、“4+x”等模式[15]。如长江师范学院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大力推进 “1+2+1”基本培养模式 (即在第一学年进行通识教育,第二、三学年进行学科专业基础教育及专业方向教育,第四学年进行实践教育)。同时,该校特别注重以实验实训中心体制改革为抓手和以 “校地合作”为基础的 “1+X”顶岗实习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改革,逐步构建起了 “毕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业教育、就业推荐”五位一体的实习模式,逐步形成 “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特色。

(三)走特色发展之路

学校办学特色就是要追求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境地。然而有不少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采用借鉴办学历史长、知名的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照搬照抄,导致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与综合性的非师范本科院校趋同,毫无特色可言。长此以往,将造成高等学校 “千校一面”、“各类高校奔一流”、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的混乱局面,从整体上阻碍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健康发展,影响高校自身的自主发展。

要实现学校发展突围,只能走差异化、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形成比较优势,走错位竞争道路,体现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办学特点。西部地方师范院校要突显办学特色,就必须具有前瞻性办学理念、准确的办学定位、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培养优良的学生素质。

(四)走实践取向之路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大学生。一直以来,我们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很少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教学中若只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践转化,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不完整的,最多只能获得认知类知识。而实践教学是把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相融合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外部教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身心素质的必由之路,是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拓宽实践教学范畴,丰富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在提高实践育人质量上下功夫。

(五)为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教师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师范院校都是以教师教育为己任,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支撑了世界上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为我国教育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师院校培养的师资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师范院校也面临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压力以及当今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挑战。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主要为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教师,为西部新农村建设服务,为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六)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永恒的主题。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学的建设、改革、管理是三个基本任务,是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内涵建设,只有内涵发展了,才能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应该把内涵发展作为工作的重心,尤其是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管理水平等工作上必须常抓不懈,以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名单、新批准的学校名单[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e/moe_634/2012 05/135137.html.

[2]丁笑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新挑战:OECD国家的经验[J].教育发展研究,2009,(1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13-1 5).

[4]张晓舟.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加快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5][6]刘玉琼等.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 6-13.

[8]贺祖斌.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在转型中的困惑和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9,(5).

[9]盛正发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升质量的SWOT分析[J].学园,2011,(4).

[10][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11]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12]刘 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研究——基于制度分析的视角[D].暨南大学,2011.

[13]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

[14]朱科蓉.应用型大学开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15]唐华生,叶怀凡.对转型时期地方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

Predicaments Faced by Local Universities of Undergraduates in Western China and the Outlet

QIU Di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1,China)

As amajor force of teacher education,local teachers’universities have played a very great role in western China that cannot be ignored.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teachers’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are facing great predicaments and challenge as well a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Meanwhile,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with teachers’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such as unclear orientation of school running,lack of features,toomuch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lack of investment,unreasonabl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ty offering,and restriction by traditional concepts,etc.In order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s,teachers’universit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orien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hool running,serve the locality,create special features,pay attention to connotative development,and most importantly, improve teaching.

western China;local teachers’universities;predicaments;outlet

G659.21

A

1674-3652(2012)08-0104-0 6

2012-7-13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合理定位研究”(DIA100288);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S2009-1-63003)

邱 地,女,湖南衡阳人,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办学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