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途径探索
——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生命教育第二课堂

2012-08-15葛君梅葛君芳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生命政治思想

葛君梅,葛君芳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2.前郭县蒙古屯小学,吉林 前郭 138000)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途径探索
——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生命教育第二课堂

葛君梅1,葛君芳2

(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城建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1;2.前郭县蒙古屯小学,吉林 前郭 138000)

高校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因此,必须构建富有生命教育色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有生命色彩的学科。生命教育要从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以及生命价值升华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理解和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生命;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对大学生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等生命教育内容的。诚然,以往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对生命的关怀,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必须构建富有生命教育色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来填补思想政治教育的 “生命空场”现象,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提高其实效性。

所谓 “生命教育”,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显生命价值。其目标主要分为生存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一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之生存意识教育

生存意识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的第一个层次,即引导当代大学生懂得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必须让大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性。

(一)开展 “领悟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理解生命

高校应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常识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去医院的孕婴室、手术室、急诊室参观,甚至和临终病人交谈,感受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和眷恋;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死亡的场面,带领学生参观殡仪馆或参加亲友的追悼仪式,体会永远失去亲人、失去生命的悲痛,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是不可逆的,任何不负责任的轻生念头和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还可以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中引导大学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用唯物辩证法理解和体验生命,深化对生命的理解。

(二)开展 “爱洒心间”教育活动,让学生尊重生命

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他们虽有自己的主见,但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实际交往中容易与父母、同学和老师发生矛盾和冲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 “爱洒心间”教育活动,如 “给父母的一封信”、“抚摸妈妈的手”等活动。为了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我们专门把 《感恩的心》这首歌的手语操教给学生,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对寝室、班级和家庭中人际交往的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存在的问题、困惑和矛盾,编成校本剧,反映矛盾的发生、发展及解决的全过程,并请老师和家长担任一定的角色。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和才艺得以展现。通过这种教育活动,可使学生更加懂得人际交往中理解和沟通的珍贵,进一步涵养孝亲敬长的美德,更加懂得尊重生命。

(三)开展 “抗争命运”教育活动,磨练学生意志

所谓 “挫折无根日日生”,针对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缺乏磨练,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特点,在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做生活的强者,生命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堂上用哲学的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的辩证关系。让大学生明白:没有对苦难的挑战,就体会不出生命的甘甜。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发展和质量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向死而生,向苦难而欢乐,这是生命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之生存能力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是生存能力教育。一份关于贵州省青少年“生存教育”的提案里称,在我国的青少年中,大约有17%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对大学生加强生存能力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开展 “自主生命”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能力

高校可以校园文化为平台,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能力,尤其是基本的生活自理和自卫能力。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以 “青春新自我”为主题,进行寝室文化书画、朗诵和演讲比赛,通过 “我们的班徽章设计”及 “我们的座右铭”的探究,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从而增长见识,促成大学生们及早自主自立,学会生活,愉悦生命。另外,高校还可以专门开设大学生养成教育课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这也需要得到父母和社会的积极配合。

(二)通过 “生命挑战”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步入大学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但容易被不良诱惑所迷惑,甚至是不法侵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生存知识和技能。高校可以通过制订 《大学生行为守则》、开展安全小卫士、模拟法庭、旁听青少年犯罪审判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任何可能性的伤害事件发生。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关于健康生命,比如健康饮食、禁毒和预防艾滋病等的专题讲座,或者健康生活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死亡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培养学生守望人生花季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促进生命的良好发展。

(三)通过 “智慧生命”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悦纳自我,肯定生命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互联网对大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其中,部分学生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辨别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能力,致使各种违纪、违法现象的频繁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学生成长的需要,组织辩论赛——“网络是把双刃剑”;组织学生参观公安、银行、交通等部门,了解本地区信息化的进程;引导制作个人网页、写微薄,发布个人作品等,促使学生学会抵御不良诱惑,学会网络交往和 “信息节食”,学会适度的娱乐和玩耍,科学利用网络技术,在生命活动中增长智慧,从而学会悦纳自我,肯定自我。

三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之生命价值升华教育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目标的第三个层次是生命价值升华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要端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会大学生摆脱生命中物质化、功利化的价值追求,更多地追求其精神世界的价值,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不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

(一)开展 “追问生命意义”的教育活动,体会生命的真谛

理想和未来是大学生最关切的事情,生命教育要围绕理想的选择,帮助学生构建生命的远景,树立远大志向。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大力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 “献爱心,救同伴”的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再组织辩论:“生命的意义是否在于长短?”引导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质量。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看相关的教育影片,如感动中国人物,或者组织学生采访德高望重的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感受及今后的打算等。再逐步引导学生 “自己如何打算提升生命的质量”,最后以 “有的人——纪念鲁迅”的诗朗诵来深化主题,教育学生热爱生命。通过多种形式,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体会生命意义的真谛,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发挥生命价值,创造生命意义,从而促使学生彩绘自己亮丽的人生。

(二)开展 “温馨你我他”教育活动,体会生命的价值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生命知识和人生价值观念的理论灌输,还要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为实践拓展。让大学生在 “真实情景”中了解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自愿参加“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者活动。包括敬老工程、扶贫济困、帮孤助残的爱心工程等活动。还可以在 “五四”青年节等特殊节日进行系列教育活动,了解当时的青年大学生们如何心系祖国,让大学生进行 “我的生命宣言”,让大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真正体会生命的美好和存在的价值。在大学生中开展模拟盲人的生活,从而体验盲人活动的艰辛,增加对盲人的理解和关爱。引导大学生参加 “我为祖国披绿衣”植树活动;整治白色污染,清理卫生死角活动。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和珍惜生命,感染灵魂,完善人性,提升生命的价值。

(三)开展 “和谐生命”教育活动,理解生命的责任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一门艺术。我们尊重懂礼貌的人,佩服善合作的人,喜欢能宽容的人,更崇尚诚信的人。同样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合作中求双赢;并能过 “扶助弱势群体”的慈善捐赠活动,促使学生理解 “人”就是相互支撑,相互扶持的。通过“最有人情味的城市”——垃圾处理调查、“寻找自然界的生命体”等实践活动,充分理解生命不独属于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细心倾听,能够听到万事万物生命的节律。使学生明白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共建诗意生命的氛围,以此来承担公民的责任。

总之,面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困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必要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门焕发生命的气息的学科,在提升其实效性的同时,也能使当代的大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愉悦生命,磨砺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引导大学生挖掘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的价值。

[1]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冯建军.让教育与生命同行[J].人民教育,2006,(9).

[4]葛君梅.试论儒家的道德修养方法及其当代的借鉴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

[5]尚碧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4).

G641.2

A

1674-3652(2012)08-0 024-03

2012-06-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基于隐性知识共享下提高独立学院教师素质的策略研究”(BAC110020);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重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研究”(20120004)。

葛君梅,女,吉林松原人,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葛君芳,女,吉林松原人,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黄江华]

猜你喜欢

生命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